APP下载

语文备课之我见

2014-05-30于庆玲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钻研语文课课文

于庆玲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激活每一位学生学好语文的内驱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这样一门学科,只有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深入地钻研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恰当地确定要求,灵活地选择教法,认真地编写教案,反复地熟悉教案,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使全班学生达到教学要求,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要备好一节语文课,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工夫钻研。

一是在课外下工夫(备老师)。

人常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一节语文课来说,课外的功夫直接决定着其成功与否,一个优秀的教师自身素质必须要过关。

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一种品质,四种素养,五种教育能力。

1.一种品质:学科品质:热爱语文。

2.四种素养:第一,正确的思想道德素养。第二,专业素养:具有一定的语文功底,较好的文学修养,能独立钻研和驾驭小学语文教材。 第三,文化素养:博闻博览,养成经常广泛阅读、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第四,积极向上,符合时代的人格素养。

3.五种教育能力:一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能力;二以情感为中心的教育能力;三敢于创新的科研能力;四获取与筛选信息的能力;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二是在钻研教材上下工夫(备教材)。

1.钻研课标。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它包括语文课的目的、任务,各章节的知识范围,讲授、实习、实验、作业等教学时数的分配等。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把课讲实、讲活。

2.要弄清各课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小学语文课本的编排体系是以阅读与表达的基本功训练为序来安排课文的。文章体裁不纵向排列,因此,不要过多的考虑相似体裁文章的归类问题;另外,语文教材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思想教育渗透其中,因此,它不可能象思品教材那样,按文章表达的某一种思想或品质来进行归类。要学会分析、比较,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3.對每篇教材作深入的钻研。扩大备课的阅读量,备课时除了钻研课本、教参外,应多阅览其他有关的参考资料。补充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要在凭借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教材。注意把每篇课文课后练习作为制定教学要求的重要依据。把课后练习分散在各课时中完成。合理安排课时,防止两头松、中间紧的现象。每课时中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案形式多样化,可将教材批注、活页教案、制作卡片等综合运用,提倡写教学后记。

首先,从字词句着手,把握思想内容,明确中心。教师反复研读课文,抓准了中心思想,才能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其次,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把作者行文的线索搞得清清楚楚,既要分清段落层次,又要搞清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搞清楚了,教学才会得心应手。

最后,抓住课文的语言特色。这样便于我们在讲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自觉地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4.要备读课文。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反复朗读课文,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尽管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些篇幅不长的文章,但是要准确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和溶入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以及遣词造句的妙处,不下一番功夫是难以真正领会编者的意图,难以迅速而正确地捕捉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因此,反复阅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不是一遍、两遍地看,也不是走马观花地看,必要时还得朗读教材,甚至背过所教的课文,在上面批批划划,圈圈点点,真正做到烂熟于心,以教师之昏昏,何以使学生昭昭?通过钻研教材,教师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一致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已成了作者的代言人。只有这时,才有可能选定较好的教法。法国启蒙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卢梭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又提醒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全盘托给学生,还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设想进行艺术化的处理。这是个基本的道理,语文课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育别人,必须首先打动自己。教育学生学语文要有独特的感悟,我们自己必须有独特的感悟,自己若没有感悟,也就不可能去打动别人。

三是要在学生身上下工夫(备学生)。

教师不但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必备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教材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例子,学生是通过学习课文形成能力的主体,而教师就是在二者之间发挥一个媒介的作用,不断的激励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力求用较少的时间,花费较小的气力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相对教材来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显得更为重要,它包含着不确定的因素,研究不透容易导致教师对课堂的失控。

语文教师要从四个方面吃透学生的情况。

1.要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有无学习兴趣,原因何在。

2.要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能力如何,各自有哪些长处和缺陷,全班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各占多大比例。

3.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性格特点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状况,尽量挖掘有利因素,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帮助每个学生学好语文。

4.要了解前几任教师的教学个性以及常用的教学方法,以便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教学。

要把课备活,就必须走出书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可以说,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要常教常新,不断钻研、不断吸纳,不断向新的目标冲击,才有可能在课堂上站稳脚跟,并把教学青春永葆下去。

猜你喜欢

钻研语文课课文
Desire for Youth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乐在钻研中
背课文的小偷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背课文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略说钻研语文文本的基本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