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2014-05-30农梅英
农梅英
文言文是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最丰厚的载体,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初中學生必学的课程。怎样传承古典文化,课堂上的教与学是关键。
但是,目前我们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还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如何走出困境,使文言文教学“活”起来,生动起来?如何让文言文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焕发新的光彩?我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并非不可用,关键在于如何活使用。文言文教学,应该牢牢把握“读、译、展”三个字。
一、在“读”字上下工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读通、读顺句子,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
(一)要扫除阅读障碍
文言文生僻字多,学生对字音如果不掌握,读起来就有障碍,不流畅,所以要把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做足。要借助字典、词典和课文下面的注解,把生字字音读准,特别要注意通假字的字音,一定要仔细,不要想当然或直接按照现代的读音来读。
(二)要理清句读
初中课本里的文言文都已经全部标上标点符号,句子的停顿容易掌握,需要加强的是节奏把握。要根据各句的句式特点,按照不同的停顿规律和朗读时的自我感觉,把握各句的停顿,千万不要像和尚念经那样读文言文,也不要在读文言文时犯结巴病。把句读理清,把节奏定准,读起来就朗朗上口,有利于记忆和背诵。
(三)要通篇读顺
文言文只有多读才能增强语感,才能把握朗读的韵律。朗读时,不能机械地读,要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讲究朗读节奏的变化,要注意体会文章的感情,随着感情、情节的变化调整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四)要熟记背诵
背诵是一种有效的积累方式,也是教学结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背诵的基础上对分析理解课文是很有帮助的。有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肤浅、片面,通过反复多次的朗读直至背诵之后,他们可能就在感情上与文章产生共鸣,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有新的突破。即使学生一时不理解,把文章背下来了,将来总有弥补的机会。
当然,上述所讲的其实是学生方面的读,教师在“读”的方面应该怎么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去读:单人读、小组读、分段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通过创设多种读的情境,让学生把文章内容熟记于心,充分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增强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这是教师教法上的把握,教师适当的引导,将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译”字上下工夫
把古文译成现代文,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初中文言文的翻译主要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其优点是字字落实、词词对应,其不足是有时逐字翻译后语句不通,意思难懂。意译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其优点是灵活性强,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其不足是有时与原文不能字字落实。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应将二者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翻译文言文要字、词、句、段、篇逐层推进,准确把握意思,做到不歧解、不断章取义。要认真查对关键字词的特殊含义,注意辨析通假字,分清字词古今不同用法,了解字词的多重意思、多种用法,避免张冠李戴。与现代文相比,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较多,在学习上要注意归类整理。要掌握翻译的技巧,逐字、逐词翻译后,要把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是不是通顺,意思是不是前后一致,如有偏差,则做必要的删补、调换,使句子意思完整。逐句、逐段翻译后,同样也要把它们连起来读,看与整篇文章的意思是否一致,各句、段与上下文是否连贯顺畅,如不连贯顺畅,就要加以补充、调整,使全篇通畅连贯。在翻译时,还要注意句子的感情色彩,根据文章感情选择适当的译文。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文言文翻译方法的指导,在学生的翻译过程中做恰到好处的点拨,特别是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或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要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字词含义和用法,要通过列举以前学过的类似的词、句,加深学生的印象,但在引导时要注意不要太深入。
三、在“展”字上下工夫
“展”,也就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并把所学的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由“感知、理解、积累、拓展”等步骤组成的完整的学习框架,帮助学生由粗知文章的内容,到了解文章的结构,到懂得语言运用的技巧,再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悟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进而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和感染。最后,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作出自已对文章的评价,并能够借鉴古人的精美语言和构思技巧,用以指导自已的写作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上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适当介绍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信息,推荐学生去阅读作者其他比较著名的作品,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有关作者或文章的趣味故事、轶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做好文言文的赏析活动,通过对文言文的赏析,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深刻内涵和作者美妙的表现手法等等,使学生既“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以上的论述,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来展开,因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的“学”进行有效的“教”,才能突破文言文难教难学的怪圈,闯出新路子。教师应坚持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去学习,把学生的“学”盘活了,教师的“教”自然而然也就被激活了。所谓“教有法而无定法”,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文言文教学,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