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树的高度
2014-05-30李振宇
李振宇
俞敏洪说: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选择第二种活着的方式——像树一样活着,像树一样成长……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俞敏洪广为流传的“树草理论”。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理论,一直奉为经典。
一、We will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我们从绝望的大山中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谈班级管理:树立名班意识,干瘪的种子也会发芽
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是灵魂。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强敌,要敢于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成为一道岭!即亮剑精神。《亮剑》的胜出是他们身上那种满满的自信,对自我的肯定,强效的管理机制和在极端条件下的睿智和不放弃,我的班级管理就是沿着他们搭建的模式一路前行。
(一)建班伊始:强效管理体制的建立
我们班完全是时段负责制,每个时段只有一个负责人,其他负责人不得对本时段的任何事情提出异议,得完全执行。否则,一律严处,这就为有效管理扫清障碍。
(二)风雨路上:意志力成就神秘力量,自我约束塑造灵魂
任何一件事发生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个体制的建立只有在运行时才会检验出他的优劣。我们班也是经历了种种的考验,就是靠顽强的意志品质、永不服输的信念、对自我的肯定和强效的班级约束力,才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1.各个击破,以彼之身还施彼身
没有一个孩子是心中毫无争胜之心的,他们只是在小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对于自己没有自信心,外在的表现就是用毫不在意来掩饰深深的自卑。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就会破土而出。当我们提供给孩子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给孩子们展现自我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挥,学生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自身的能力,还挖掘出他们自身的潜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2.赶鸭子上架,上船容易下船难
从组建班级开始,我从来没说过七班是差班,一直说七班是全校最好的班,让他们以为只有自己不好,其他人都好,从而产生我不好就丢七班的脸,让班里不断洋溢出人人都有闪光点,越多越光荣的不断攀比之风;把所有荣誉都给学生,大力扶植敢说真话能指出班级存在问题的学生,做班级的督察员,让品德正直的学生作为记录员,给每个学生打分积分。
3.面对问题,迎难而上
在学习上几乎是没有人是没有经历过挫折的,我就是要培养学生们在面对问题时,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我们班在初一到初二连续换了二个数学老师,学生们对于第一个年轻的数学老师很喜欢,初二时的数学老师换成了一位教学严谨不拘言笑的男老师,学生在情绪上就有很大的抵触,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在初二年段直线下降,为此我多次召开数学小组会议,针对于我们班存在的问题,在班级已经分成的不同小组中,实行PK制,一年下来,我们班的数学起死回生,迎来了春暖花开。
(三)丰收的喜悦
1.娇气娃娃消失了
从初一到初三,整整1000多的日夜,我们班没有学生因为感冒发烧等小事情请假,请假率为零,更别提旷课迟到的现象。
2.班风淳朴,返老还童
都说初三难带,学生有自己的主见,不好管理。可是我却觉得越是初三越是好带,我们班没有是因为是初三,就出现任何不同于初一初二的地方,反而因为中考的临近,学生们都能自觉地减少娱乐时间,一心扑在学习上。
3.名人辈出,各有所长
“我们永远不去模仿别人,只因为我们走在了前头。”这是我们班的班级名言。所以,我们班最先开始学生讲课,经过整整三年的磨砺,我们班涌现出许多的小老师,他们在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各成一景,独领风骚。
(四)留下的思索
第一,什么是真正的有效的管理体制,是否可以以点带面,到底我们要留给孩子些什么?
第二,老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他手中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孩子是必須面对挫折教育的,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可是一旦有什么问题发生时,谁来保护老师的师道尊严?
二、God only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忍受孤独。教书十六年,我开始学会定位:教师职位的思索
本人自毕业以来,至今已有十六个春秋,一直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于教学第一线,非常惭愧的说,本人没有什么荣誉可供夸赞,也没有非常多的过人之处,只尘微处仔抠自己些许的闪光点共勉。
其一,惟愿勤能补拙,不求天道酬勤。我自认为我可以称之为上课狂人,自从走上三尺讲台之后,从没因为自身的原因耽误学生一节课。
其二,勇往直前,能打硬仗。在我所接手的每一班级,不抛弃不放弃一直是我的底线,能救一个是一个,交人交心,毕业后被学生记住是老师最大的成就,这是我的精神给养,也是我以当班主任的乐趣。
然而,经过十六年的艰苦跋涉,默然回首,我依旧默默无闻,我很迷惑,我的无闻是因为我不努力吗?不是!而是我给自己画了一个圈,我只是无数次徘徊在圈里,可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依然是十六年前的我,知识没有更新,教学手法没有进步,单为谋生的奔波是缺乏生命的活力,是无趣的、僵死的。
于是我意识到,我的生活并非只能如此这般的日复一日地重复下去,我应该走向开阔、智慧的远方。思考常常伴生更多的需求。我开始疯狂地读书,为我贫瘠的大脑注入甘泉。我在网络上还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我汲取智慧的营养、精神的力量。在教书过程中,我找到了一份独特的价值定位:我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一名精神的传播者、探索者以及美与丑交织的教育现场的观察者、记录者、思考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因此一天天不断地自我更新,也收获着来自学生的肯定,这是自我的一种救赎。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未经思考的教育,也没有价值。我希望我能从这句话中,获取超越庸常生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