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问题自主解决”教学探究
2014-05-30黄娜莉
黄娜莉
全球化的知识经济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培养有现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又要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在重知识传授和积累,轻知识创造和运用的教学观念影响下,学生自主能动性得不到发挥,缺乏自信心与坚强的意志力,数学能力低下,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了改变这种弊端,在课堂教学中我从“问题自主解决”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加大备课力度
所谓“问题自主解决”,就是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把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看作是学习数学的过程,而思维就是“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当个体活动感到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此时的思维才真正启动。具有强烈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掌握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备课要十分全面地进行。
1.备教材。备教材一直是一线教师备课时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以来,新教材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备教材包括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查阅相关资料,以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章节的关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并借助有关参考書弄清疑难之处和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首先,教师要静下心来,能“钻进去”;其次,教师要创造地使用教材能“钻出来”。总之,备教材时,教师要有吃苦精神,要能“钻得进去”,还要能“钻得出来”,只有做到精钻细研,反复琢磨,才能吃透教材,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备学生。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那就要求我们备课时不只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法上,更是要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对学习新知的情感、情趣、动机、状态等方面进行思考,并要认真处理备教材与备学生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培养学习习惯
1.要让教育充满“情”
(1)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渗透情感教育。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基础,也是情感教育的内容。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做到:大声表扬,悄悄批评;充分尊重,允许申辩;勤开导,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培养和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
(2)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做到热情耐心、认真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对回答错或不会回答的同学绝不指责、不耻笑、辱骂、贬低学生,不说诸如“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你真笨”等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增强理智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创造性。
2.提问和合作交流习惯
(1)提问习惯
小学数学学习要经历一定的学习过程,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数学认知结构。因此,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结论的由来,既学到数学知识,又学到思维方法。教学时充分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提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随时可以提问,对学生所提的问题采取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正确处理学生在提问中的错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时标新立异的首创精神。
(2)合作交流习惯
这时,小组合作交流就碰撞出了思维火花,最后在“追问法”中得出方案:两种都行,达到解决问题迁移应用的目的。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三、培养应用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往往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学生答错或不会回答,再请另一个学生回答。在这种单一的交流形式中,学生的思维只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地很少或不能自由思维,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思维和创造力。采取“问题自主解决”方案后,同学的积极性陡增,教学中通过表述方式的变异、理解角度的变更、思考方法的变迁、题型设计的变化来提供多形态、多样化的知识信息,接通多方位的解题思路,克服常规化、模式化的定势思维。另外,要引导学生把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把知识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从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问题自主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创造地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在“问题自主解决”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应吸取“问题解决”与“自主学习”的精髓,致力于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