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兼容并包,革故鼎新

2014-05-30陈申洋

亚太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师理念

陈申洋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在与其他国家、民族接触时,往往按照自己既定的思维模式对其文化进行解读,这种解读难免产生误读,这种误读会给我们的设计创新带来很大的障碍。中外文化的对比学习是设计创新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例如在餐具方面,中国人几千年来用的都是筷子,而西方人则习惯于使用刀叉,我们在对比这种文化差异时,在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就能够使设计作品更具生命力。

作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了解中国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以及外国设计人员理念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上的差别,更在于要明白应该向国外设计理念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以及如何发挥本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自己民族元素的设计理念的优势。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设计师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深刻了解设计史上的流派、风格;深刻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只有这样才能继承并创新设计理念,使我国艺术设计引领21世纪世界新潮流。

一、我国艺术设计现状解析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泱泱大国五千年历史发展的道路上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设计人才以及设计理念,例如明代家具和很多宫廷装饰和建筑,和一些设计的经典产品和瓷器,都体现出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在古时开辟设计这个理念的也是中国,但是现如今中国的设计却处于一种落后且跟风的设计现状中,要如何去认识中国设计与国外设计的差距,如何去弥补,并且改变中国设计现状。如何让中国国粹设计与国际设计不脱轨,并演变为主流,以此发挥中国的的特色设计,让我国的“中国风”重新冲入国际顶级设计行列,是我们目前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

就现代设计艺术而言,我国出现了不少堪称典范的艺术杰作,例如鸟巢,水立方,世博会中国馆,国家大剧院。这些建筑都有着明显的中国元素,彰显着中国文化传统艺术特色。但遗憾的是,他们大多出自国外设计大师之手,我们花钱,却是从别人手里买中国的特色。而我们有不少人却在蹩脚地学习所谓西方艺术,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丢失了我们祖先留个我们的最为宝贵的东西。

当然,这还不能说是一种崇洋媚外心态的作祟,也不是中国缺少顶级设计师,问题在于我国对于设计理解的误差和概念上的混淆,才导致了如今外物倒流。国粹丧失,国外设计师却比我们更懂中国,比我们更了解中国人民需要什么,所以这种情况的发生并非偶然。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建筑设计,也出现在时装,名表,手机,汽车,飞机,甚至各种各样的厨具家具和电器里。所以在中国全方位被国外设计“侵略”的今天,却出不了“入侵”国际的设计,问题不在我们国家是否缺少人才,是否学习和教学水平低,而问题在于中国设计的跟风,没有自主创新,没有加入中国元素,和对于设计源于国外这个根深蒂固的错误里。不是外物“洋化”了我们,是我们自己“洋化”了自己!

在我国古代,有各种各样的出色的设计,有陶瓷,如青花瓷。彩瓷,如唐三彩。铜制器皿,如鼎,酒杯。铜制家具,如铜方案。红木桃木家具。古代建筑,例如天坛,故宫,圆明园还有很多特色的建筑,例如闽南图楼,佤族羌寨,都是充满特色的古建筑。园林设计,例如苏州园林。桥类设计,如赵州桥。和纺织品,如素纱禅衣。漆器等等,这些设计与制作都是当时在世界上领先的。瓷器家具,都是国外畅销的。而当时的明代,就是中国最鼎盛的设计时期。那时洋人用着我们的产品,享受着我们的设计。而到了现在,洋人虽然也用着我们的产品,所有东西都打着“made in china”的标识,但那些产品全是些小件产品,最普通的,拖鞋,肥皂,毛巾。是不需要设计的,是不需要理念的。中国现在充当的,只是一个大型的国际杂货市场,而不是拥有五千年文化,拥有先进的设计理念的中国。外国的拍卖场,拍卖的是高价的中国货,但那是数百年以前中国的古代设计产物,而不是21世纪的。中国在国外人的心中,就只是一个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并不先进的“大国”,在国人眼中,更是被贴上各种“山寨”,“抄袭”,“克隆”文化标签的地方。说到这里,为中国落后的设计理念和不求上进的行为感到悲哀,中国的设计,老想走捷径。想到的只有汲取,而不是奉献和创新。所以才导致如今这个落后的设计境地。

二、我国艺术设计发展方向认识与反思

以上种种根深蒂固的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呢?21世纪的中国设计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必须兼容并包,革故鼎新,走一条具有中国世纪艺术特色,又不失与世界艺术接轨的创新之路。毛泽东《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的批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认识中国的文化风格,建立“设计源于中国”的思想。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在砍砸器、投枪、骨针、兽皮衣裙、陶器等等大多数人工制品开始了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汉代的丝绸、宋元的陶瓷、明清的家具等,这些充满我国古代艺术家的智慧的杰作,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的艺术设计思想,同时也体现世界设计思想的中国元素,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组成部分,为中外艺术大家所效仿。纵观世界上有许多艺术大师多十分重视吸纳中国元素。意大利设计师为中国设计的中意面包车、中华轿车 等。巧妙地抓住了中国文化的一些特点,丹凤眼车灯、和谐 大气的整体造型风格深受国人喜爱.作为外国人,对中国 元素的理解和应用上让我们佩服,但他们的理解只是表面上 的符号化的中国元素.能真正把中国文化元素融合到设计中的,还是乔治亚罗的话:“最好的体现中国元素的汽车只能由中国设计来完成.”从这个方面来讲,中国设计师首先必须深刻学习中国文化,并能抓住中国文化精髓,完全接受西式教育成长起来的、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设计师难当此重任

其次是“洋为中用”的问题。鲁迅先生早就提出,我们既不能盲目排外,更不能实行投降主义一味吸收,而是要实行“拿来主义”,去其糟粕,吸其精华。把外国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入到我们的艺术设计之中,共同创在21世纪的世界主流设计文化,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设计走出过门,走线世界。

可是目前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先前是外国的“文化侵略”,中国的一些青年就开始过“洋”节,什么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过得火火热热。一些清醒的人都说,我们的年青一代怎么了,忘了七夕,忘了母亲节,忘了劳动节。而拾起了洋文化,过起了洋节。近而,外国的东西也开始侵略,说的抵制日货,却用着sony,nikon,sharp。说的扶起中国通信,和手机产业。却大卖iphone,ipad。这都是崇洋媚外引发的,人们都去崇拜外国,国产商为了赚钱就去模仿国外的套路,所以做出来的东西没有国外好,也四不像。

这种盲目跟风的流行病,也传染给了一些设计师。近些年中国的设计都被洋化,中国不少家具与设计产品都有了日系,欧系,等各种风格,却失去了自己的中国风。近些年来也都在提倡中国风,但是设计师们却依旧崇拜国外风格和设计理念,统统跑去借鉴,而并没有自创的元素,以为盲目跟风就能成功,其实当国外流行的东西传过到中国以后,国外又已经有新的流行风了,中国永远都是一个追逐者,而不是一个创造者。

这里不得不说到山寨大王腾讯,从1904年起,腾讯就开始相继山寨各种游戏,各种软件,并且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一些厂家得到了腾讯的启示,山寨也是可以发大财的,所以相继开始山寨。但是效果却不如腾讯。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一点,腾讯是采取的山寨化的生产模式,但他每次的山寨作品都比前作更加火爆拥有更高的人气与经济效益。原因就在于,他不仅是山寨,还融入了很多自主创新内容。例如新的游戏模式,和新的奖励项目,更好的画面,或者更好的游戏环境。都来源于自主创新和新的理念,广大厂商看到的却只有山寨,没有创新,腾讯的方式并不好,但他警示了如今中国设計的问题,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借鉴,还需要创新!

当然,也有些人会狭隘的理解创新。很多学生都喜欢参照网上的设计,在一个包上加上一只蝴蝶,或者在一件衣服加上花边。当你想出这个创意之后,你会发现,比你更早之前就有人想出这个创意了。由此可知,设计创新是个好事,但是太普通的创新总是一抓一大把,所以,当设计师们或者学生们走上创新之路时,可以随意借鉴,但创新一定要做到与众不同,要会去想,会去用,会去看,会去思考。想想什么是前人没有创作过的,用自己的理念去加以创造,去看看别人会些什么,去思考如何做到和别人不同,如何做到特立独行。只有自己的,才不会是别人所能想到的。

所以,中国要有自己的风格,把我们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以及创造理念,包括花纹,形状,结构。运用到设计里,才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才会走入世界,融入主流并且演变为主流。

最后,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纠正错误的崇洋媚外理念,要让设计师明白,外国的不是最好的,中国也做的出来。二要克服消极的理念,不能为了完成任务去设计,而要为了开阔眼界,要为了振兴中华文化,要为了将中国风设计推广向世界而努力。三要坚决制止山寨,模仿,图效率的设计理念,要有自己的东西,有中国的东西。把中国风和国际进行接轨和交互,让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坚持创新,要坚持理念,不动摇。当然,这些是长期的战略,所以中国的设计路还要走很远很远。

结论

总而言之,设计,就是脑海里要有设想,要有计划,设想如果加上这个怎么样,如果减去那个怎么样。计划则是抓住消费者的心里和人们所想要的,所需要的,所渴望的设计。然后用艺术的方式将它表现出来,给大家看,给社会和世界看。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设计师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深刻了解设计史上的流派、风格;深刻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只有这样才能继承并创新设计理念,使我国艺术设计引领21世纪世界新潮流。

中国的设计之路还有很多路要走,还需要更多的人才和新鲜力量,希望中国的设计师能够好好运用学到的和借鉴到的东西,用一颗热血的心去创造出让世界看得见的优秀作品!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设计师理念
小小设计师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星.云.海》
《花月夜》
推荐一个设计师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