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的碳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5-30姚登巨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碳排放低碳经济经济增长

姚登巨

摘 要: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已经广泛被全球视为经济目标。科学已证明,造成“全球变暖”等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从而引发全球对“碳金融”的关注。我国是能源消耗的大国,同时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处理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平衡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本文首先对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的理论进行介绍和思考,其次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碳金融的发展现状,最后阐述发展碳金融的障碍、风险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碳排放;经济增长

1.研究背景

1.1全球气候恶化

全球气候恶化、极端天气增多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究其根源是我们在经济建设时使用大量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燃料,产生了过多的温室气体使得自然不能完全净化。

1.2西方国家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三次工业革命之后,许多西方国家的经济都有了质的飞跃,西方发达国家也因此饱受严重的工业污染的危害。2005年,《京都协议书》开始生效, “共同责任”和“区别责任”的提出。全球意识趋向于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积极推进的一个潮流经济模式。

1.3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中国是最大的CDM供给国,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改变,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排放比2005年的水平削减40%至45%。利用碳金融市场进行减排的关键在于通过碳金融市场机制能获得相应的资金和技术,而我国碳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体系不健全、缺乏政策引导和法律约束以及中介市场的发展滞后。

2.我国碳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具有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的必要和发展低碳金融的巨大潜力,这得益于中国特有的国际贸易地理环境,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2.1对碳金融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碳金融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太短,国内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业、金融机构都对“碳金融”普遍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比如对清洁发展机制(CDM)和“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等并不是非常熟悉,对相关的政策法规也缺乏了解,没有普遍认识到“碳减排”所蕴含巨大的商机和利润,使碳交易资源的浪费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2.2碳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

我国针对碳金融市场构建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基本建立了七个省市的环境交易所来交易碳排放权,但是缺乏完整的交易框架和统一的市场规划,没有形成一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依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2.3碳金融中介市场发展滞后

国内缺乏碳金融的专业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介市场的不发达,难以消化大量的项目。我国拥有广阔的碳交易发展前景,缺乏管理专业化、技术水平先进和经济实力雄厚的中介机构,使得我国在碳交易的业务上信息获取滞后、交易成本增加,极大限制了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规模。

2.4碳金融发展缺乏完整有效的制度

初始的碳交易权如何分配、分配后如何转移、如何监管碳排放权的分配和转移、交易主体的划分等等问题,都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碳基金的法律制度来是市场和主体参与者能高效有序的运作和参与。

3.碳金融的市场参与主体的对策

3.1政府

中国政府一直采取的是自愿减排的政策。国家政府针对碳金融市场制定的政策和制度都对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市场需求以及全球环境背景下的局势来引导国内市场的发展。政府不仅要完善政策制度,加大监管力度,还要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3.2企业

由于企业在进行碳交易时主要以基于CDM的项目为主,所以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碳金融交易市场下巨大的商机和参与空间,参与开发碳减排的项目,结合并利用政府的相关政策,使得企业的利益、国家利益和环境保护达到一个最有的平衡点,制造就业机会。其次,企业要积极引进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或对具备潜质的人才进行培养,提高企业整体对碳金融交易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与发达国家进行有效的谈判,争夺碳信用的定价权。

3.3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和完善绿色信贷评价机制, 本研究认为关于碳排放的信贷发放应该引进碳排放评价机制,比如有些对环境造成高度污染的行业,我们不予贷款等类似的评价机制。对不同的产业,我们发放不同的信贷额度和差别利率。这样有利于管控行业发展的方向。同时,我们还需要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来监督这个评价体系。

结论:低碳经济是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探索过程中,欧盟、澳洲、美国等大体系以及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都为其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利用碳金融市场,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在未来的道路上,中国仍需不断完善绿色信贷为主的金融体系,然后融入国际化的交易市场中去,发挥其国际地位下的国际作用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雷立钧.碳金融研究——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M].经济出版社.2012.10

[2]Sonia Labatt,Rodney R.White.碳金融[M].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0.3

[3] 蔡林海.低碳经济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M].经济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碳排放低碳经济经济增长
宁夏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贵州省碳排放核算研究
低碳经济下银行金融发展浅析
浅析国际贸易规则受到低碳经济的影响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