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阳光教育 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2014-05-30付欣
付欣
以阳光教育代替应试教育,就是要在教育中给予学生阳光和温暖,用心去呵护学生,理解和信任学生,转变教学观念,培育和积淀符合学生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的新文化,抛弃不合时宜的旧文化,从而赢得学校未来的发展高度。
一、“阳光教育”理论内涵
(一)阳光教育理论提出的背景
阳光教育的提出,并非移花接木,而是教育现实的呼唤,有着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第一,在我国,应试教育依旧是中小学主要教育形式,既束缚了广大基层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又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第二,现代父母面对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力不从心,使新世纪以来的儿童表现出更多顽劣、叛逆、消极的特点。第三,作为实施教育的部分教师,教育中极易产生功利思想,缺少耐心,过分的追求分数等,容易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阳光教育这种更加简单易行、全面人性的教育方法的产生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了。
(二)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不少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于改革却仍只停留在课程形式改革的操作层面,忽视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的激发。
2.教学目标和方式单一化。长期以来,教学工作习惯了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学方式机械,教学目标单一,忽略的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忽视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培养。
3.教学评价趋同化。传统的教学评价只对学生进行定量的评价,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学生已经取得的学习成果的检验上,没有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趋同的教学评价使教学既缺乏激励性又有失公允。
(三)阳光教育理论的含义及特征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周洪宇教授曾经说:“阳光教育”包含了关爱教育、合作教育、挫折教育、理解教育、赏识教育等多种内容;是充满尊重、理解、赏识、激励的教育。他提出教育阳光化的三个方面,即学校教育阳光化,家庭教育阳光化、社会教育阳光化;其中学校教育阳光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活动阳光化(校务公开和民主决策),二是教学活动阳光化(多元教学和因材施教),三是学生活动阳光化(学生身心健康和互助合作)。
二、如何切实实施阳光教育
所有的教育理论都需要切实的实行才有存在的价值,阳光教育这种更加简单易行、全面人性的教育方法,它的特点就是十分具有可实施性。
1.营造阳光空间,打造阳光教师
让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教师的个人规划有机地结合,凝聚成一股合力,使阳光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学校将通过阳光课堂构建、阳光教育博客、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舞台。
阳光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愿意与学生们共同成长的,学习生活中的优秀引导者。全体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爱学生胜过关爱自己的子弟;能够熟练应用尊重的教育、快乐教育、扬长教育、赏识教育、和谐教育、创新教育等各种教育新成果,引导学生修炼人格,陶冶情操,学做人,学求知,学生存,学处世;让学生乐学,会学,孜孜求学。
2.推行阳光德育,培养阳光少年
学校德育要以养成教育、自信教育为突破口,以“阳光行动”为载体,以“阳光评价”为动力,以最终培养具有新时代气息的阳光少年为目标,并使之有机结合,形成我校特有的阳光德育工作体系。培育阳光少年,理念的实施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方面,是“尊重生命,关注成长,把快乐成功的体验还给自己也还给学生。”让学生将过去那种“被动式学习”的状态摒弃掉,而体验一种“主动、自我抉择”式的“求学”状态。另一方面,“要造就孩子们面对生命面对一切的阳光心态,成就快乐人生。”一个人要想快乐成功,最重要的是有快乐成功的心态,让生命快乐成功的教育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激励唤醒生命体心中快乐的源泉。阳光教育,就是要从孩子们的内心抓起,培养他们的阳光心态,引导他们认真思考自己人生的发展目标,强化成功意识,树立坚定信念。
3.激活教学渠道,实现阳光教学
阳光教育理念在实践操作上的焦点与难点就在于教学的阳光化,要实现教学阳光化,我们就要着力做到课堂开放、课程开放、增值评价。第一、课堂开放,建立“阳光课堂”观摩。第二、课程开放,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第三、建立增值评价系统,我们认为可以从塑造学生的三种品质(即智商、情商和意商)、增强四个意识(即交往意识、体验意识、创造意识、发展意识)、培养五种能力(即解读、倾听、表现、实践、反思能力)等方面入手。
4.探索阳光家教,牵手阳光家长
学校将以“帮助家长走向阳光,引领家长开展阳光家教”为目标,拓展目前的家校资源,积极建设“阳光教育家长学校”,搭建阳光教育的新平台和家校联系的新窗口,让阳光洒满每一寸校园。要实现这样的“阳光教育”,老师和家长都是关键。因此,我们创办了《七彩阳光》校報。《七彩阳光》校报的创办,是学校培育七彩少年,塑造七彩教师,牵手七彩家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举措。她为师生们的成长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为家校的联系架起了沟通心灵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