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
2014-05-30张文婧
张文婧
摘 要:“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和社会生产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它适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与需求,是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新突破。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技能型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类高职教育主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从而培养出社会、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然而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样,“工作室”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和社会生产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它适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与需求,是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新突破。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概念
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是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根据各个专业研究方向成立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由1~2名专业教师负责工作室的管理以及教学组织工作,学生的配置一般由15~20名组成,每个工作室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设定工作方向。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一般可以设置以下工作室:平面设计室、数码影像工作室、展示设计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景观设计工作室、家具设计工作室等,学生根據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工作室,教师带领学生在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专业技术的训练,在工作室教学中,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更好地发挥。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功能
1.“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点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工作室”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将课堂转化为公司,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承接企业项目,使教师和学生都从角色上发生质的变化,教师不仅仅是机械地传授课堂知识,而是转变为工作室的负责人,相当于公司的领导带领学生实践生产。学生不仅仅是象牙塔中被动地接收知识的角色,而是公司的设计师,承接企业项目的设计负责人。让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教师带领学生在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专业技术的训练,在工作室教学中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更好地发挥,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了培养适合社会的技能型人才。
2.“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任务
传统教学模式一直都是采取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这样的封闭式教学方式缺少社会实践环节,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机械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将工作室教室模拟成一个公司,将所学知识和社会企业接轨,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实践和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教学和行业接轨,达到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能力的统一,形成了课程、教室与生产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3.培养技能型人才
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学生所学课程就是根据企业项目围绕开展的,从市场调查、策划、设计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和商业设计运行模式完全是一致的,学生能直接接触商业社会中的设计师、客户、运营人员等,这样就不仅仅是单一地从教师这里获取知识,还可以更广泛地在工作和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以企业为平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技能型人才,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与社会适应能力问题。
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有较多的教师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自身的知识结构与知识面与社会商业设计难以接轨,导致对学生的职业知识素养培养和社会商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工作室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出现的问题,“工作室”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由教师组织工作室教学,把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完成实际项目,教师可以不断了解本专业的实际社会动态,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安排进行调整,带领学生在教学中掌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从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最终符合企业的实际要求。
另外,每个工作室都由一个专业教师来负责管理和组织教学工作,它既是一个教学实践的工作室,也是一个课题研究的工作室,这可以作为专业任课教师的一个科研成果,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教师科研的一个很好的平台,集教研、师训、科研功能一体化。工作室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锻炼教师的职业能力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刘科.浅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作用[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