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在模仿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014-05-30王晓烨
王晓烨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对事主观性强,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较差,所以周围环境的各种刺激都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影响。但这时的小班幼儿又带有道德感的萌芽发展。他已经明白赞扬和批评。他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所以对小班这个阶段的幼儿来说,模仿成为了一种可以支配行为的一种途径。
由于他们年纪小,辨别是非能力弱,所以他们的模仿没有明确的道德标准,不是专门模仿好的行为,也不是专门模仿坏的行为,而是从兴趣出发,对什么有兴趣就模仿什么,对什么感到新奇好玩就模仿什么。这样模仿久了,就潜移默化受到好或坏的熏陶,变成道德行为习惯。由此说来,小班幼儿在模仿学习中对形成良好道德行为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通过模仿生活中的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一)模仿家长
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幼儿最初是通过与家长的相处,获得社会信息,学习基本的社会行为,这直接影响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我们会发现孩子还会经常性地重复父母的语言、表情、重复父母的某些特定行为。如:有些父母很随意的说些脏话或者有家庭暴力行为。那孩子也在“耳濡目染”之下学会了脏话和暴力行为。因此。父母必须以良好的道德修养,个性品质,为孩子作出榜样。
(二)模仿教师
《纲要》中指出:“教师和家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三)模仿同伴
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交往,模仿并掌握一些交往技能和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模式。虽然教师可以培养幼儿的能力,丰富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教师对于幼儿来说,多少都带有一些权威、领导的性质,而同伴的各种行为也间接影响着幼儿。例如,今天某个孩子的某种行为让老师表扬了,第二天很多幼儿就会模仿这个孩子的行为来赢得老师的表扬。
二、通过模仿文学、影视等作品里的良好行为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模仿对于孩子的行为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对幼儿模仿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面对孩子的模仿行为我们还应该做出正确的引导。
在孩子的思想和价值观还停留在依靠成人的评价建立的时候,给幼儿树立正面的形象,让幼儿正面的观察文学、影视作品中的良好行为。例如,在提醒我们小班孩子吃饭不浪费的现象,就给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在幼儿吃饭时并经常性的提醒,不要做“漏嘴巴”。经过一段时间,发现我班幼儿随便倒剩菜剩饭、乱扔饭菜的浪费行为明显减少许多。
三、通过角色游戏的模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陈鹤琴先生曾精辟的指出:“各种高尚道德行为,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得的,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独立、什么纪律等,这种种美德的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的快、来的切实。特别是现在小班的孩子,本身就处在了一个爱模仿的阶段,模仿成了这一时期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行为习惯。而角色游戏的开展正好为他们的模仿提供了契机和途径,为他们的学习创设了条件。
(一)从社会性角色的游戏中出发
1.娃娃家
在幼儿园,他接触到了老师亲切和每一个孩子打招呼或者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在玩娃娃家时,他就会模仿老师的样子也抱抱“自己的家人”,说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让孩子们体验温馨、和谐的一面。
2.小医院
在医院,他们接触到医生、护士给病人看病,解除病人的痛苦,在玩小医院时,就会喜欢模仿医生为病人认真看病的样子,关心的问“病人”你哪里不舒服吗?从而感受到作为医生一份重重的责任心……
3.小超市
在“巧虎超市”中,扮演营业员的幼儿要面带微笑热情接待顾客,当营业员取来物品时,扮演顾客的幼儿必须要说:“谢谢你!”。可见,幼儿在游戏中完全模拟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对于幼儿模仿中良好的行为,我及时用语言、眼神或动作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从安全教育游戏中出发
通过安全教育的教学活动,孩子们了解了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安全小知识。他们在我摆放的“红绿灯”下学会安全的走斑马线过马路。在我制作的“灭火器”前孩子们模仿消防员叔叔用灭火器灭火,并一边灭火一边相互告知以后要小心,千万不要玩火等话语。
四、通过“外化”到“内化”的转换,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都是依靠各种形式的外部活动,然后在经外部逐步向内部过渡。通过学习和掌握知识及积累生活经验都可以实现内化。幼儿模仿学习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立足于眼下,其意义在未来。使模仿变成习性,使思想化为行动,将幼儿在模仿中获得的良好的行为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内在素养。
如:诚诚小朋友因为打了其他的小朋友后,导致其他小朋友因为他打人而拒绝和他玩。诚诚很委屈的说:“为什么他在电视中看到一个叔叔把别人打败了,他就受到别人的尊重,而我打人了小朋友就不和我玩了呢?”
为了让他理解他这种模仿行为的对与错,我也适当的做了一些处理:
首先,让他了解这种行为的原委,告诉诚诚电视中的叔叔为了帮助别人才和坏人发生冲突,他把坏人打败了,当然受到别人尊重了。再通過道德教育讲述打人的危害,告知什么才是真正要模仿的行为。
其次,让诚诚了解“不应该打人”这一规则。现在,如果诚诚十分想和其他的伙伴玩,他就会用“不打人”这个规则来要求自己。这时“不打人”的这条规则就逐渐变成他的自身的行为,逐渐被内化。
幼儿通过模仿,渐渐的了解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也是道德行为成长过程中一个从“外化“到”内化“的相转化的过程。内化的产生是儿童发展的重大进步。
幼儿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正确的培养可以为其身体、心理、智力、品德、社会性等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通过模仿对社会进行了更好的认识,也通过模仿学习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