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创新作文的教学

2014-05-30彭前程

关键词:个性语感作文教学

彭前程

【摘要】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下作文中恐怕算得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为何这么难?这其中既有现存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又有作文教学中方法上的失误。本文就创新作文的教学作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创新作文 个性 语感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8-069-03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很值得关注,有记者问“童话大王”郑渊洁:“您如何看待当今的作文教学?”郑回答:“挺摧残孩子们的。”是的,若干年来我们相当部分教师都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方面的模式化教学,教师强调作文的结构一定要完整,最理想的作文模式就是“风头、猪肚、豹尾”,有的老师甚至专门依据不同体裁的题目设计了一套“起、承、转、合”的新八股思路模式,让学生拿腔拿调一成不变地作文。这样如法炮制地进行作文教法和学法地演练,结果是学生的棱角磨平了,灵感丧失了,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严重受到了压抑。加上学生时间所限,读书少,对生活体验不够,涉世不深,领悟不透,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写出的作文自然就少了真情实感,少了灵气和活力。我们的作文教学又大多一味迎合考评的基本标准,在庸俗化的套路写作中越陷越深。因此,为了写好作文,教师和学生都备尝艰辛。

现行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写创新作文已成为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时代呼唤作文教学的创新!我结合平时对作文教学的观察、思考与实践,对“创新作文”的教学作了一些探索,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改革作文教学提出一些看法,以期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文,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地位可谓之重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改革一直都在喊,却只是光打雷不下雨,收效甚微。诚然,作文相对于知识点的教学在操作性上要弱,但并不能否认教学上的地位。实际上,问题往往就出现在作文教学的思想指导和具体的教法上。具体表现在:

(一)封闭性。在传统的语文写作训练上,无论在其出题、形式、内容还是思维方式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封闭性,使学生跳不出传统思维的圈子,出不了好文章。

就命题方面,一般都是教师规定题目和话题,学生必须严格按教师规定的题进行写作。教师命题往往很少考虑这些题目是否适合全体学生,学生是否对这个题目感兴趣。实际上,学生参与作文讨论的机会很少,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学生的意见、想法得不到表现的机会或很好的重视,老师单向的影响重于交流的影响,学生们懒于思考,反正是你叫我写,怎样写都是你说了算,被动性和依赖性很强,因此,很难见到有创意的好文章了。

长期以来,教师的授课空间只局限于课堂,而难得有情境作文或写生作文,学生们思维缺乏开拓性和连贯性,视野不够开阔,学生只能在狭小的思维空间里“一厢情愿”地营造自己幼稚的梦幻曲,视野只能局限于眼前,局限于自己仅有的知识水平之内,缺乏跳跃性。

(二)高调化。传统的作文往往被用作是“载道”的工具,片面强调高格调,刻意追求立意,然后才是构思和文字的要求。

试想一个中学生哪能事事都表现得出高觉悟,篇篇作文都能升华主题?在这种动不动就拔高主题和思想政治性的指挥棒之下,很多的学生作文出现了“套话连篇”、“空话成堆”,—些好的文章也免不了被一个“立意不高”、“主题庸俗”而被抹杀了。

一部分语文教师总结出学生写作的情况,“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最具讽刺性和悲哀的例子莫过于某年的高考作文,据统计,某省高考作文中,有40%的作文出现“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材料,这究竟是学生的无知,还是语文教育思想体制的悲哀呢?

(三)模式化。部分教师为了追求短期的目标和应对高考作文,经常向学生强调写作的模式化训练,教师强调作文的结构一定要完整,按部就班,最理想的作文模式就是“风头、猪肚,豹尾”。有的教师甚至专门依据不同体裁的题目设计了一套“起、承、转、合”的八股文思路模式,并在教育杂志上大肆渲染,使本应具有很浓的文学性和情感性的作文走上了模式化的道路。

学生在这种“模式化”的熏陶下,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寻找作文的材料,摘上几段,开头结尾是现成的,内中加上名言警句,名人事迹,再挑上几个“万金油”的例子,加几个过渡句,就拼凑成一篇“合格”的作文了,学生写起来顺手,老师批改起来也方便。在这样的作文训练里,不难发现,一个教学班中,有近一半的作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难道属巧合吗?这种教学模式下,如何能有所创新、突破?如何展示学生写作的多面性?

二、作文训练的出路在于创新

在素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现有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很多的弊端开始浮出水面,而亟待解决。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同时又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反思过去教学中的得失,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那就是创新。只有沿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的语文教育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变。如何进行创新作文教学,我认为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

要想改革,就必须先经过一个内部提升的过程。要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指导学生创新写作,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水平必须得到提高,这是语文创新教学的关键。予人一滴水,自身须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能力上得到提升,才能影响和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想象,善于联想。写作的创新,就是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善于联想,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到校内外的景物观察,实地写生,允许有想象的误差发生并及时拨正;引导学生对时空事物的联系比较,敢于发现,善于发现。教师的责任就是促使学生在广阔的物理和生理空间中去营造这种思维方式。

其次,重视多维方式的形成,以往的写作课,教师是最反对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学生,认为他们不踏实地,华而不实。但是在今天,教师要鼓励他们标新立异,重视多向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开发培养;鼓励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对某一事物的评判,这边出发是对的,那边出发可能也是对的,要不落俗套,应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在一次的写作训练中,题目是《雪》,大部分的同学都在文中赞扬雪的纯洁,这是一种习惯思维。我引导学生进行逆向开拓,有同学就认为“白雪掩盖了世上的丑恶”。这个观点较之“白雪纯洁”的观点新鲜得多,结果写成文章立意新颖,颇受好评。我又引导同学对“各人自扫门前雪”、“买椟还珠”、“班门弄斧”等成语“倒过去想”,逆向开拓,结果引出了“各人完成本职工作,才能出色完成总任务”、“商品要重视包装艺术”、“弄斧必须到班门”等新观点、新见解。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调动写作乐趣

作为中学生,他们越来越早地接触和认识社会,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属于学生群体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写作课的—个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运用他们的视角、语言和心态,写出他们对社会世界和人情世故的看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个性。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笔。俗话说,老师说烂嘴,不如让学生动一次手。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看法,得出自己所能悟出或领会到的意味,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调写出符合这一群体的文章,而不是在那里假装理智,随便套用某一个名家的观点占为己有,算是完成一篇文章。那种套用别人的思想的文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过分依赖别人资料的情绪。如此,既表现不出作为学生写作应有的思维和风格,又不能有所突破、超越,更无乐趣可言。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们一个“讨论”作文的机会,鼓励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思想,老师要尊重他们的审美观念,在讨论和评讲中及时发现,大胆肯定,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其显于纸上。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找回写作乐趣,还能有助于个性的发展。

(四)培养语感

“语感”二字更多见于英语学习过程中,而在我们的作文学习过程中也需学生的语感强。叶圣陶认为,“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是靠翻查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意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就叫做‘语感”。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水平呢?语感的培养,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好,那就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多接触文学作品,增大阅读量,广泛涉猎。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列出一些书目供学生参考,做课外阅读,并适当评讲一些在创作手法和思想内容的运用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就有《语文读本》这一具有代表性而且大量的配套文学读本,很值得参考阅读。时间长了,一些特殊的或优美的、经典性的语言就能得到很好地领会,并自然而然地化用在自己的习作中去。

培养学生语感还可以充分利用媒体。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学习写作的好帮手。一篇好的社论,一篇好的电视散文,一篇清新自然的网络文章,一场精彩的辩论赛,乃至于电视台主持人自由机智的谈吐,都是有利于提高个体的语言文字的感受组织表达能力。同时,这些也比书面的文章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责职就在于引导,使学生趋利避害,不知不觉中,语感就在听、说、读、巧中形成了。

(五)鼓励学生互批互改作文

“互批互改”作文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批改作文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富有革新意义的实践活动。俗话说:“善作如善改”,创新作文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学生不但要成为作文的主体,也要成为批改作文的主体,这既可以提高改作文的效益,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和文学鉴赏能力。

作为教师,要做好“导”的作用。互批互改前,教师要做好准备,按各种体裁的特征制定一般的评改标准,使学生在评改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有意识地挑选几篇不同层次的作文进行评改,分发下去作示范参考;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评定作文的优劣,老师参与其中,可提供参考意见;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传阅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加强交流,互相从中学习借鉴。最后,老师要对评卷做复查,对学生的批改情况作总结,表扬成绩,指出不足。同时,教师还要特别注意通过这一次的“导”,归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便下一次“导”得更成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大胆放手,敢于肯定学生的正确见解,还要特别指导学生发现同学作文的“亮点”,敢于给高分。

“互批互改”可培养学生的改作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互批互改”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积累他人的经验教训,促进他们在写作心理上的竞争,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和多种素质。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优化师生在批改中的关系,使作文的成绩成为师生合作的结晶,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六)“开放式”的创新作文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目前被动、静止的作文教学而言的,它包括两个方面:1. 作文的题材、内容和形式都要比较开放自由。作文教学要与时代特征相连,因此其题材、内容以至于形式要比较自由开放,能与当前最新的文学现象和社会问题相结合,具有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命题与学生周围的生活话题结合,才能找到学生的“敏感区”,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激发写作欲望。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定期命题作文是不得己的办法。”这一层意思,就教师说,非透彻理解不可。理解了这一层,才能使不自然的近于自然。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和偏好;要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学生遇到这种题目,正触着他们胸中的积蓄,发表的欲望被引起了,对写作文自当尽力用工夫。2. “流动性”的教学。教师在作文课上,可以采用一种自由讨论的方式,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讨论的题目不同,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不同的话题作文,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合作,各小组之间进行竞争。老师则负责启发引导,同时适时参与小组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形成一个有参与、有合作,又有竞争的气氛,师生不再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共同合作成文的关系。各组的作文成绩仍由老师与各个小组共同协调和交流得出。这样的作文是师生共同合作的结果,既让老师体会到与学生共同创作的乐趣,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精神,调动他们的创作热情。

总之,新的时代,中学作文教学也应有新的面貌,让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文主体性,放手学生自由地、大胆的去写他们想写的、爱写的一切,去尽情展现带有他们生命痕迹的心灵和风采。我认为,以上所提出的几点意见是有利于推动中学作文创新教学的开展的,值得一试。

[ 参 考 文 献 ]

[1]叶圣陶.《文章例话——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5.

[2]丁晓山.《中国学生学习法》.大家出版社,2005.8.

[3]张英宏.《初中语文调查报告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猜你喜欢

个性语感作文教学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