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经济活动在文字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2014-05-30唐善平
唐善平
【摘要】 笔者在本文中就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经济活动在文字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 地理环境 经济活动 文字演变 高中历史 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8-045-01
目前世界上的文字,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象形文字(以汉字为代表),二是字母文字(以英语为代表)。据考古学家研究成果表明,世界各地都有使用象形文字的历史。早期人类在造字过程中多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为造字的基本元素。人类早期文字都来源于图画,无论是古代巴比伦和埃及的文字,还是中国的文字,他们都以象形为基本原则。但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在公元前十多世纪的时候,世界文字发展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演变趋势。西方世界的文字向着字母文字方向发展,唯独中国把象形文字保存了下来。
东西方文字缘何在演变过程中出现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者们有各自不同见解。笔者认为文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起决定影响的是不同地理环境影响下人们的经济活动。
不同地理环境造就了各个地区不同的经济,不同的经济基础。在东方,成片成片的可耕种土地,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在此基础之上,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比较高,建立在古代发达农业基础之上的古代中国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由于希腊多岛屿,海岸线比较曲折,加之岛上沟壑纵横,不利于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创造需要依靠其它途径获得。而希腊靠海又多天然良港,在此基础之上,希腊各城邦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特别快。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弥补了古希腊各城邦物质上的不足。东西方的不同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
经济基础的区别使得人们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性格特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别发达,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代中国文化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农业生产活动的规律性,规范性,使古代中国人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格。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封闭保守,注重天人合一。从而形成了墨守成规,封闭保守,服从意识强等性格。西方的工商业经济,在商品经济活动中,为了简单的交流和计算的简便,在常年的海外贸易中形成开拓、进取、冒险的精神。
东西方不同的经济活动带来的不同思维模式在文字发展演变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东方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人们形成天一合一、墨守成规的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不是很强烈。体现在文字上便是汉字的方正规矩,延续几千年。甲骨文的形成标志着汉字完整体系的形成,以后历经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前后延续几千年,在这个过程中,汉字始终遵循了象形的基本原则,虽在不同时代有其不同特点,而大体方向则没有多大改变。在汉字的这个演变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西方商品经济的繁荣,人们形成了较强的逻辑思维模式,并且在常年的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字的发展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故而在西方的文字演变中逐渐摆脱象形文字,朝着简单的又具有规律性的多变的字母文字方向发展。
文字特征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特征的具体表现。首先,从笔画看。汉字由基本的笔画构成,少者一两笔,多者十几二十几笔。从简到繁因需要不一而类,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不厌其烦的工作心态。正和小农经济的精耕细作相对应,而汉字在后来发展成一门艺术,在书法艺术领域名家辈出,名作层出不穷。这和中国历代国情极其相符。劳动力(从事书法的人)的相对充足,相应的产品也比较丰富,出些优秀成果的几率比较大。而这些优秀的书法艺术成果里尽显自然经济下,中华民族的细心和情感的细腻。从细入手,显微知著。相比起来,西方的字母文字则笔画简单,这和商业文明下追求快捷、简便、效率的特征相一致。其次,从构字原则来看,东汉许慎总结出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书构字理论。期中最重要的方法是象形。其他方法都以象形为基础,有所延伸。这充分体现出在自然经济下,循规蹈矩又略有变更的农业生产活动规律。而字母文字则是按照一定规律,将特定的字母组合起来,表明一定的意思。有很强的逻辑性在里面。与商品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总之,东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经济运行模式,在不同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不同思维模式在文字发展演变过程中起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个地区文字的发展演变又充分体现出该地区的名族特征和经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