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课上怎样用好讨论

2014-05-30邹同文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8期
关键词:讨论时机合作

摘 要:新课程标准①中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了实现学生能生动活泼的学习,能在思辨中去获得新知,课堂讨论便成了主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讨论;合作;方法;时机

新课程实验已经多年,对课改实验,我们教师投入了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劳动。新课程给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当前,课堂讨论主要存在讨论小组的设置比较随意,讨论时机把握得不够好,讨论方法不科学以及讨论氛围没形成等问题,从而导致课堂讨论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任何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得了,又能动得好,达到讨论的最佳效果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来谈谈体会。

一、讨论前的准备

1.合理分组

以往的讨论一般按原先的座位同桌讨论,或者是前后排的学生讨论,这样可能导致有的小组学习力量强,有的小组学习力量弱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格、兴趣、需要等因素加以分组,分组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每组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应兼顾,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同时教师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发展。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专家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3.把握好时机

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过早则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最近发展区,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过迟则学生对问题已基本弄懂,讨论的意义不大。教师还应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满足各层面学生的多元需要,把握好学生思维的高潮,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4.注意讨论的方法

教师的常见问题是把问题一呈现,便马上让学生讨论,讨论了两三分钟,教师便草草收场,只留于表面形式,没有注重效果。教师不能由于时间关系,相互交流未充分展开就结束,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对问题直接讨论,第二组独立思考,第三组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经过多次实验结果发现:第三组学习效果最好,第一组效果最差。第一组的学生容易注意到别人的意见,思维活动受到了束缚,容易得出一些倾向性的结论;第三组表现在它的“预热效应”上,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活动,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地学习。第三组的学生无论是在解决问题的途径上、质量上都优于其他两组。可见,讨论的方法很值得推敲,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也要让学生能有时间表达出来,如果我们总是流于形式,会让学生觉得每次都没有收获,从而失去讨论问题的兴趣。

二、讨论时机的安排

1.讨论应放在知识的重、难点之处

教材的重、难点是一堂课要抓住需要突破的知识点,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因而,在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比教师反复地强调“这是重点、难点,大家一定要好好学”的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在“代数式”一节的教学中,“理解代数式的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里有必要安排讨论。当学生由例题列出5x+6y的式子时,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首先帮助学生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即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其次也拓展了思维,发展了他们联想类比的能力。通过讨论,学生对“代数式的意义”能有更深的理解。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争辩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体现。

2.讨论应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在一系列过程中试着去解决问题。

3.让学生从讨论获得知识

讨论应营造一种氛围,使每位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被批评,而是坚信自己的观点是受欢迎的,小组中的成员不是批评别人的意见,而是倾听、补充、完善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才能真正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

教师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从而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维成果。

课堂讨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它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当然,课堂讨论还应注意讨论的问题应有多种解决途径,讨论中教师应适时加以指引、点拨,讨论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尽量避免一问一答的形式,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

总之,“讨论”要让每一名学生都充分参与,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直到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张晓飞.让语文课堂中的“对话”美起来[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9).

作者简介:邹同文,男,出生年月:1972.02.12,大学本科,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麻城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数学。

猜你喜欢

讨论时机合作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师生互动4时机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作战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