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转型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2014-05-30孙金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经济转型

摘 要:经济转型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追溯财政体制改革历史革沿,探究经济转型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遇到的问题,并就此提出财政体制改革路径建议,具有很深远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经济转型;财政体制改革;税收体系

一、经济转型概述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正飞速地迈向国际化。在国际化竞争和较量的进程中,中国经济将出现一种新观念、新技术和新体制相结合的经济转型模式。这种经济转型模式不仅是中国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还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经济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等转变。从国际经验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无一不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我国从九五计划开始即提出了经济转型问题。

二、财政体制改革历史革沿

财政体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探讨最多的财政问题,也是至今仍未解决好的问题。与正在进行的市场化改革相适应,我国财政体制的选择是实行分级财政体制。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符合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但是,随着地方财政,尤其是基层财政的日益困难,学术界对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观点认为,基层财政困难是因为分税制不适合作为省以下政府财政关系的统一制度安排,应该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省以下政府间财政体制;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基层财政困难是由于省以下分税制没有真正进入轨道,基层财政解困的出路只能是完善分税制。199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并改革相关法律制度,包括部门预算、税收管理、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和税费改革等。

三、经济转型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遇到的问题

(一)政府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旨在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改革,与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相冲突,推进困难。财力向上集中,而事权向下传递,使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相适应,除了造成地方政府事事都向中央申请转移支付,中央政府在连年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情况下依然赤字之外,基层政府的财政自主率不断下降,卖地、罚款、收费现象普遍。预算外收入规模连年上升,而且财政收入体外循环,使地方政府的实际财力难以判断,事权与财权的协调困难重重。财政体制的改革依赖于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不到位,财政体制改革举步唯艰。

(二)地方政府层级多、职能重叠

地方政府省市县乡四级行政管理所承担的财政职能基本相同,交叉重叠,使财政资金支出的效益考核与责任难以落实到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能直接到达承担公共服务的那一级政府,资金调拨路途远,时间长,效率低,浪费重,政策意图大打折扣。

(三)预算管理不完整

1994年分税制改革,只将税收收入列入预算管理并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进行收入划分,非预算收入则归各级政府自收自支,因此界定政府预算收入是政府间收入划分的前提,并在客观上形成了预算管理和预算外管理、非预算管理并存的局面。这种状况又导致地方政府事权财权化,非税收入膨胀,社会保障基金和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一直未能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虽然现在纳入一般预算管理和基金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在逐步增加,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也初步建立,但非预算资金的规模仍在逐年扩大,要从根本上解决预算不完整的问题,必须通过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取消预算外资金管理体系。

(四)税制改革未到位

税费改革与政府间收入划分、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问题必须一揽子解决。解决地方政府税收收入来源是中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如果地方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缺乏必要的财力保障,税费改革就无法实质推进。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标志着所得税法的改革已基本完成,但流转税的改革正在进行中,财产税和资源税改革包括开征燃油税、物业税等处于讨论阶段,税改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和完整的方案。

四、财政体制改革路径建议

(一)健全公共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是通过财政管理体制,实施财政政策来实现的。从1985到1997年期间中国经济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到1998年则反向为通货紧缩, 2005年又呈现通货膨胀趋势,在这三个不同的时期分别采取了松紧不同的财政政策,即针对经济通货膨胀,采取从紧或适度从紧财政政策,通过紧缩财政支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控制税收减免和财政赤字;反之则采取积极或扩张财政政策,通过增发国债,减免税收,加大政府投资等措施,较好发挥了财政的功能。而健全财政公共职能是通过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工具促进中国从物质资源消耗型经济向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的经济转型,保障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改革预算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应着重解决:(1)部门预算。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只有保障预算编制程序的科学、规范和透明,才能保障预算的制约作用和刚性约束。(2)国库集中管理。基于预算外资金规模巨大,缺乏有效监督,滥用资金现象严重的事实,2001年启动国库管理制度改革。(3)转移支付制度。基数法与公共财政体制下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发生冲突,应当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三)以法治化为目标完善税收体系

税费改革是规范财政收入管理的重点,也是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必须解决的难点。它涉及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财权与事权的协调,也与财政决策与管理机制的改革、预算外资金和非预算资金的管理以及政府采购、政府投资、政府补贴等有关。税费改革实际上是正税清费,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体系,使中央和地方政府具有稳定的能满足履行公共职能需要的税收收入来源,从而提高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份额,增强预算内财力,规范财政分配制度。

参考文献:

[1]赵云旗.财政政策与中国经济转型[J].经济研究参考.2010(37)

[2]严琼.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2010(28)

[3]张万强.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演进逻辑及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09(03)

[4]欧林宏.以提高财政效率为目标,不断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J].经济研究参考.2009(12)

作者简介:孙金(1993.9-),女,汉族,现就读于江西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经济转型
浅论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
经济转型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关于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究
探讨基于经跻转型背景土地利用的规划筐理
沁源县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基于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要性和路径选择方向的研究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