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的相关问题

2014-05-30刘中文李亚军季聪

东方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效果

刘中文 李亚军 季聪

【摘要】面对信息化时代变革挑战,院校如何更好地、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用于教学,加速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发挥科研价值,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关键词】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效果

一、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的重要意义

科研是造就高水平教研队伍基本途径。科研的过程,实质就是培养人才过程。加强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及时将最新成果用于教学,才能发挥科研的应有价值。

(一)科研工作是教学工作的催化剂

教学与科研都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都是院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科研是“源”、教学是“流”,只有提高科研水平,并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用于教学,不断地为教学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才能促进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本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也离不开科研工作。可以说,科学研究既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不竭源泉,又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加速器。因此,将科研成果及时用于教学,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反过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促进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科研成果是创办一流学科的重要保证

科研成果是衡量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学科专业建设是衡量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学科的发展及新兴学科的建立都离不开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发现和突破。科研项目特别是重大科研项目是学科专业建设的根本性依托。不断地提出和获得科研项目,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才有强大的动力,学科专业才有生机和活力。因此,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支柱,没有科学研究,没有科学成果的转化和支撑,新型学科就难以生长,传统学科就难以发展,优势学科也难以保持。

(四)科研成果是推进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

教学实践是检验科研成果的标准。在教学科研院校逐步向以应用大学为主转变的趋势下,要求学员在院校期间,就具有一定的或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所学专业或对今后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建设情况比较熟悉,因而对院校科研成果的可行性、针对性、前瞻性和实用价值等具有较多的发言权。教研人员将最新科研成果用于教学,接受学生的评判和检验,不仅可以发现问题,开阔视野,获得启迪,产生灵感,使科研成果更趋完善,而且还可以收集素材,找到需求,进一步明确科研方向,形成新的选题,不断产生科研创新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目前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成果转化意识不够强。院校科研的目的是为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当前,科研实际活动中存在着被异化现象。在这种“为科研而科研”或“为获奖而科研”的目的驱使下,科研成果的价值被淡化。人们在选择科研课题和开展研究时,关注的焦点往往放在研究成果能否出版发表,能否获奖,而很少考虑能否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力。结果是“成果”虽然大批产生,但由于着眼点偏移,实际“管用”的、能转化的却较少。

二是教学与科研关系不够顺。“重教轻研”和“重研轻教”两种相悖的思想及现象在院校同时存在。在此影响下,实际工作中自然存在着教学科研相互争人力,物力、财力的矛盾;存在着对从事教学人员和从事科研人员奖励程度的矛盾。比如在教研队伍综合能力培养上,对科研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院校基本建设中,对科研的基本建设重视不够;在资金保障方面,强调“以科研养科研”较多;而在教研人员职称评定和工作考核时,则存在明显的“重研轻教”现象。

三是成果管理机制不够全。在制度措施上,对科研成果转化没有相应的明确而具体的措施和规定,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使得科研成果不能真正用于教学、转化为教学效益。如在学术研究方面,文章发表了、获奖了,任务就完成了,而是否应用到教学中,很少有人问;在技术研究成果方面,也同样如此。在管理机制上,一些院校科研管理机构人员缺编,力量较弱,且没有专门负责成果转化机构和人员,使成果转化工作难以开展和落实。在信息沟通上,没有形成成果交流机制。成果完成后,其创新程度、使用价值和推广前景如何,只有课题组成员和为数不多的评奖成员知道。

三、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采取的对策

(一)端正科学目的,营造良好氛围,增强自觉性

理顺教学管理部门与科研部门之间的关系。二者要紧紧围绕培养一流人才、创办一流院校的目标,在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加强协调,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具体职责分工拟为:教学管理部门负责把科研成果用于教学纳入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将科研成果及时进入课程标准,进入教材,进入课堂;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用于教学成果的选题申报、审查把关和教学准备工作,及时向教学管理部门通报情况,加强联系,共同研究制定具体教学实施计划。

(二)健全管理机制,拓宽转化渠道,增强规范性

建立成果转化协调与保障机制。一要坚持党委议教议研制度。年初,院校党委应结合部署年度任务,统筹安排教学科研工作;每季度,院校党委要把议教、议研结合起来,对教学科研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二要建立教研联席会议制度。院校在研究制定学年(学期)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之前,应召开有训练部、科研部、教学系、室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审议、研究和协调将科研成果列入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具体事宜。三要建立科研成果共享制度。在不违反保密规定前提下,科研管理部门定期召开科研成果发布会,建立成果(或成果目录)数据库及检索系统,利用校园网建立科研网站。

(三)着眼教学需求,狠抓工作落实,增强有效性

一是抓好教研人员综合能力培养。一要统筹规划抓培养。院校应将研究人员的培养与教员培养一样重视,纳入院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二要多种途径抓培养。采取送学深造、岗位锻炼、以老带新、在职攻读、单位供职、承担课题、出国考察等方式方法,加强研究人员培养。三要突出重点抓培养。培养对象要以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中青年研究人员为重点,培养内容要突出教学能力培养提高。

二是抓好课题立项和“入教关”。成果的价值在于应用,应用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益,要想获得高效益,首先必须抓好课题立项关,从源头上保证成果质量的高水平。其次是要抓好课题成果的“入教关”。对于拟向教学转化的课题必须进行严格筛选,严格把关,不符合教学需求、不是最新价值的科研学术成果,不能入选人才培养方案。

三是抓好教学全程协调监控。一要在教学力量上,坚持以科研骨干为主,确保将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投入教学。二要在教学对象上,坚持以参与重点期班教学为主。把重大成果和主要力量投入重点期班教学。三要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以学为主”。把成果转化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员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上。四要在教学管理上,坚持“三个统一”。即科研人员授课要纳入院校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统一的课程标准和统一的管理方式进行。通过制度化和规范化来保证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于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人才质量。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效果
科研成果转化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