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研讨
2014-05-30扈海滨王善军薛军
扈海滨 王善军 薛军
【摘要】针对职业教育院校专业课程,以一段时期内的教学实践为经验,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一些看法和举措,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我国倡导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必需与够用、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
一、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
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的长处,结合社会、用人单位、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能力本位”观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
1、以用人单位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
2、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
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中级工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书和中级工证书。
在改革考试和考核方法上,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试考核方法。采取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任职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用人单位的实际特点,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将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5、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
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由用人单位、专业管理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
6、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践课课程体系。
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用人单位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课程到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二、实现课程结构的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
旧课程结构不仅因门类多,加剧了教學学时的膨胀,进而挤占实践教学的时间,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过度学习”,打断了学科的联系,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可构建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1、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精简专业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开设本专业前沿的讲座,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2、课程设置采用两种结构:一是模块化,二是理实一体化。
3、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要满足行业岗位必备的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要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4、采取“学习—工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重视实践课程体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保征实践课教学学时不低于理论教学学时。
5、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
三、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
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构成,对于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
1、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
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生产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
3、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职业学校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
1、实施实践教学法。
维修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主要采用实践式教学。增加实践课的学时,增加综合实训的内容,并对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其内容安排大多数与工厂实际相连,让学生感到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都说实践教学法使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非常充实,而且感到学习有用也很有趣,效果非常好。
2、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本专业课程课件与精品课程的建设,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充分的运用,使课堂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把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重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疑难问题,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提升了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
3、考试改革举措体现的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相结合。即平时作业、表现等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部分课程为平时作业、表现等成绩占60%,期末卷面成绩占40%。大大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部分课程考试同时采用开卷和闭卷,成绩分别占60%和40%。其中闭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开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增加实践考核的内容。平时也进行实践考核,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练习也更加认真,收到较好的效果。有些课程的实践考核可以占到100%,主要精力放在实际应用,内容安排注意实用性,可明显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其在工作中普遍感到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