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50例临床疗效

2014-05-30吴红霞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风

吴红霞

【摘要】目的探究芍药甘草汤与加减血府逐淤汤联合应用于临床中风患者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门诊收入的中风并发痉挛性瘫痪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血府逐淤汤加减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巴氯芬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一般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肌张力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运动及日常活动能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芍药甘草汤联合加减血府逐淤汤治疗中风患者痉挛性瘫痪可显著改善患者肌张力,安全性高,恢复快,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值得在后期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芍药甘草汤;血府逐淤汤;中风;痉挛性瘫痪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52-02

中风症部分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随着病情逐渐好转,其患侧肢体会出现肌张力增高或者痉挛的现象,这对患侧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大影响,如未及时采取正确治疗措施,极易导致患者永久痉挛性瘫痪,最终致终身残疾。中风患者早期行抗痉挛治疗极为重要。笔者特于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收入的100例中风并发痉挛性瘫痪患者,其中,肌张力呈轻度增高者30例,中度增高者45例,高度增高者25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6.3±2.8)岁;病程5-86天,平均(55.5±4.7)天;原发病:脑梗死36例,脑出血14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5-76歲,平均年龄(65.8±2.5)岁;病程1-90天,平均(54.8±5.1)天;原发病:脑梗死35例,脑出血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控血脂、血压、血糖及维持电解质平衡、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由云南铭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巴氯芬片(国药准字H20010423),第一天剂量为5mg/次,3次/天,之后每隔3天增加5mg,每日总剂量不得超过90mg。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芍药甘草汤联合血府逐淤汤加减治疗,每日取药剂一副,加水200mL浸泡10min后,将浸泡药物的水倒掉,另外加入1000mL文火煎至400mL后,早晚各取200mL药液服用。(配方:柴胡、桔梗、枳壳、川芎、当归、红花、桃仁、甘草各10g,生地黄、牛膝、赤芍药、伸筋草、木瓜各15g,葛根、白芍药各20g。)

1.3疗效判定指标

根据Ashworth分级对患者肌张力进行评定:肌张力降低2级为显效;肌张力降低1级为有效;肌张力降低半级为好转;肌张力无变化为无效。根据Barthel、Fugl Meyer评定法分别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价[1]。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一般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为74%;研究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13例。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一般情况比较(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

研究组 50 11(22.0) 16(32.0) 17(34.0) 6(12.0) 84.0 0(0.0)

对照组 50 6(12.0) 14(28.0) 15(30.0) 15(30.0) 74.0 13(26.0)

χ2值 - 1.7541 0.1886 0.1820 4.8336 4.8336 14.7931

p值 - 0.1854 0.6641 0.6697 0.0279 0.0279 0.0001

注:两组患者肌张力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及日常活动的功能评分比较,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及日常活动的功能评分比较(n;分)

分组 例数 Barthel Fugl Meyer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50 34.8±18.2 67.7±17.4 32.1±7.9 63.2±12.6

对照组 50 35.1±17.4 55.5±16.8 31.5±8.1 52.1±16.8

t值 - 0.0842 3.5667 0.3750 3.7376

p值 - 0.9330 0.0006 0.7085 0.0003

注: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运动及日常活动能力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属正气亏虚,又因劳倦内伤、情志、饮食等引起气血逆乱,痰、火、风、瘀内生,而致血溢脉外或脑脉痹阻,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等。其急性期后的康复重点是肢体功能的恢复[2]。后遗症期及恢复期湿邪已去,痰瘀未清,且老年患者机体正气亏虚,常表现为肢体乏力、厥冷、瘫痪,为患肢阳气失通达之征象。因此,中医治疗该症的主要原则为活血通络,酸甘化阴,兼顾痰、火、风、瘀[3]。

芍药甘草汤出于《伤寒论》,针对阴虚血滞,肌肉、筋脉失于濡养的疼痛、痉挛等而设,取酸甘化阴、缓痉止痛之意。白芍药可补肝益肾,解痉止痛,养血荣筋,通顺血脉,对经脉失养等症疗效显著,养肝柔肝,通络止痛;伸筋草具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之效,对肢体麻木、筋骨拘挛效果显著[4];木瓜温以通络,可舒筋活络,对经脉拘挛者效果尤佳;葛根可活络止痛、解肌肉筋。血府逐淤汤是典型的补血理气、活血祛瘀良剂,既可活血还能理气,气血共治,不耗气血,促使气血调和,共奏行气养血祛瘀之效,补虚行气,通络化瘀。方中红花、桃仁具活血化瘀且养血之效;柴胡升达清阳,疏肝解郁;桔梗可开肺气,带药上行,与枳壳合用可升降上焦之气以宽胸;当归、赤芍药可养血活血;牛膝可通血脉,祛淤血;川芎上行头目,下至血海,且旁通四肢,是血中气药;生地黄可养血滋阴[5-6]。上述诸药合用可补肝益肾、强筋健骨,活血化瘀行气,解痉柔肝,通络止痛,促使气行血流,虚风自敛,生痰无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经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为74%,明显研究组更高;研究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对照组13例(26%);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日常活动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好地证明芍药甘草汤联合血府逐淤汤加减对中风并发痉挛性瘫痪的效果显著,可显著缓解肢体瘫痪状态,减轻肌张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性高,远期疗效显著,值得在后期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学敏,朱艳.加味芍药甘草汤合丁螺环酮治疗中风后小脑共济失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9):275-276.

[2]刘超.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症[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352-1354.

[3]郭金颖.血府逐瘀汤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失眠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9):650.

[4]许定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120例的临床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90.

[5]李锦川.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56例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 ,2013,(13):64-65.

[6]姜晓维.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10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2):8-9.

猜你喜欢

中风
尤易被忽略的“另类中风”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你属于中风高危人群吗?
中风康复急不得 耐心坚持有则守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风后复健可针药并用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乍暖还寒时节,警惕中风发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