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76例
2014-05-30彭波
彭波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泵使用情况、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镇痛泵使用率分别为6.6%、19.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4%,对照组为6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微创、术野清晰、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胆结石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开腹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48-02
胆结石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由细菌通过血液循环或肠道进入胆囊,引发胆囊炎,进而改变胆汁成分及胆汁浓缩,最终形成胆结石[1]。胆结石主要临床症状有恶食油腻、胆绞痛、上腹隐痛、左肩疼痛、胆囊积液等,患者普遍存在病史长、病情发展快、风险高等现象[2]。本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2例胆结石患者,均经X线片、超声等检查确诊,并排除腹部恶性肿及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36-71岁,平均(49.3±6.8)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7.9±1.7)个月,其中单发性结石57例,多发性结石19例;对照组76例,男36例,女40例,年龄37-75岁,平均(52.1±5.9)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7.2±1.5)个月,其中单发性结石61例,多发性结石1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纠正酸碱度及电解质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平卧位,术前实施全麻,于脐孔下做一切口,插入气腹针,创造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0-12mmHg,然后置入腹腔镜,内镜下做3个切口,穿刺成功后,取头高脚低体位,略微向左侧倾斜,探查胆囊三角区,用有齿抓钳固定胆囊底部,用电凝钩分开胆囊管与血管,充分暴露囊三角,用两道钛夹夹住动脉与胆囊管近端,并用电凝剪刀将其剪断,切除胆囊并清理散落结石,释放腹腔切口气体,缝合切口。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并进行气管插管,于右侧肋缘下方做一约10cm的斜切口,沿着切口向下逐层切开腹壁,进入腹腔,寻找胆囊三角区,先后离断并结扎胆囊管和动脉,剥离胆囊,予以切除,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放置引流管,然后缝合胆囊床,常规关腹。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方法
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泵使用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有效率。疗效判定:治愈:症状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胆结石完全清除;有效:症状明显缓解,相关指标明显改善,胆结石清除率≥50%;无效:病情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相关指标无明显变化,胆结石清除率<50%。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排气时间 下床时间 住院时间
(min) (ml) (h) (h) (d)
观察组 76 57.59
±16.14 100.27
±13.26 17.39
±3.74 11.68
±3.12 5.15
±2.03
对照组 76 89.33
±19.07 165.41
±20.82 34.11
±4.922 7.75
±4.84 11.18
±3.43
T 11.0755 23.0059 23.5855 24.3285 13.1892
P P<0.01 P<0.01 P<0.01 P<0.01 P<0.01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镇痛泵使用率分别为6.6%、19.7%,对照组分别为42.1%、5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下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及镇痛泵使用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切口感染 呼吸道感染 腹腔感染 肾功能不全 并发症发生率 镇痛泵使用率
观察组 76 2 2 1 0 6.6%(5/76) 19.7%(15/76)
对照组 76 8 9 11 4 42.1%(32/76) 53.9%(41/76)
X2 26.0418 19.1131
P P<0.01 P<0.01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4%,对照组为69.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具体见下表3。
3 结论
近年来,胆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结石移位可引发胆管炎、胰腺炎、黄疸等,且较大结石易阻塞胆道,刺激胆道系统,导致癌症病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目前,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结石最为有效的方法,而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术中出血量多,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术后留有较大的瘢痕,影响美观,且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差[4]。
表3 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76 33 38 5 93.4%(71/76)
对照组 76 23 30 23 69.7%(53/76)
X2 14.1843
P P<0.01
隨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外科手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治好疾病的基础上要求手术对身体的损害较小,舒适度更高,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腹腔镜广泛应用于各类外科手术,其临床效果也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高度认可。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视野更清晰,快速、准确探查病灶位置,同时避免损伤血管,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手术在封闭的腹腔内进行,避免大范围暴露腹腔,降低了腹腔受损及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口小,患者疼痛少,术后恢复快,结石清除效果好[5]。
本文对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镇痛泵使用率分别为6.6%、19.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4%,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对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快,患者疼痛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姜昌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45-46.
[2]邹永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J].求医问药,2012,10(12):325-326.
[3]王福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3-4.
[4]张晓,王亚东,余淼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83-187.
[5]宁克江,毛国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比较[J].临床医学,2013,33(8):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