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如何应对教育笑场

2014-05-30黄春芬罗刚淮

关键词:蝈蝈蜜蜂蚂蚁

黄春芬 罗刚淮

做教师的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全班同学正认真学习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些古怪的声音,或者进来一只意外的小动物,惹得满堂热闹;自己精心设计的教育场景,结果却因为一个意外情况发生,导致满堂哄笑,庄重的教育场面失控,成为同学们的笑场。这看似意外,然而冷静一想也就释然了,因为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预设和生成。教师备课,毕竟不能想得周到,穷尽发生的一切可能,很多教育的细节都是教师预设之下的意外生成。从某种程度说,发生意外是一种必然,一切尽在预料之中反而不正常。课堂意外生成多,反而使课堂越生动活泼,充满着思维的灵动与机智。虽然笑场的原因有很多,但很多教师常常一下子不适应,当着全班同学被笑场,往往面子上挂不住,觉得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尊严受损,因此恼羞成怒,大发雷霆,以此镇压笑场,但无数的事实证明,这种教育应变的结果是学生对教师愈发不满,教师的急躁粗糙教育只能显示教师的弱智与无能。相反,有些教师急中生智,因势利导,恰到好处的幽默或者借力打牛,反倒让笑场成为了一种教育的资源和力量,巧妙地作用到教育上来,不但有效地控制了场面,维护了教师的尊严,而且成为自己经典的教育场景,恒久地留存在学生记忆中,为学生久久回味。

那么,教师如何巧妙应对教育笑场呢?笔者分析教育案例,认为至少有这几种策略:

一、顺水推舟——顺应课堂形势,巧妙引导

在一次主题班会课上,教师讲了一个《蝈蝈与蚂蚁》的故事。蝈蝈玩了一整个夏天,蚂蚁却始终在搬运粮食。冬天到了,蚂蚁有了过冬的食物,蝈蝈却饿肚子。无奈之下蝈蝈向蚂蚁求助,蚂蚁说不劳动者不得食,说它们的粮食只够自己过冬。于是,蝈蝈饿死了。教师要同学们学蚂蚁的勤奋负责,不学蝈蝈的贪玩懒惰。这时有一位同学说:“我不学蚂蚁,蚂蚁不分食物给蝈蝈,不会帮助人。”另一位同学说:“我要学蝈蝈,蝈蝈死了好,死了不用读书。”课堂顿时一片哗然。教师迎着同学们的目光,不动声色,把刚才总结的观点和这两个同学的观点写到了黑板上。然后说:“黑板上有三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反对哪一种,请说明理由。”学生纷纷发言,其实这几种观点是非对错,学生早已了然,因此发言时观点鲜明,理由充分,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对最后一种观点进行了批判。倒是对第二种观点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蚂蚁做得不对,自己勤劳,因此得到了回报,但对要帮助的人还应该送上关爱。”有的说:“蚂蚁做得好,用这样的方法教育蝈蝈,不劳动的人就会受到惩罚。”教师最后点评:“同学们讨论得很深入,这其实是两个层面的要求。学蚂蚁是学它的勤劳,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对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来说,能关爱别人,给需要的人予帮助,他会收获到助人的快乐。这是另一种品德,有着更高的境界。我希望大家既要做小蚂蚁那样勤劳的人,也希望大家能做助人为乐的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我们这节课意外的收获。”

课堂发生意外笑场,看似增添麻烦,其实才是真实生动的教育,利用得好,则能成为教育的资源,给学生最切近的教育。案例中的教师冷静、智慧,面对哄笑的现场和分歧的观点,顺水推舟,因势利导,让学生自我辨析,在讨论中相互说服教育,这看似多花了点时间,但确实让学生进行了道德的认知和思考,这才最真实有效。将教育笑场转化为教育资源,顺应形势而巧妙引导,让教育进入新的境地,这虽然考验着教师的智慧,但却是真教育所追求的。

二、移花接木——巧用相关故事,生动教育

有一次,课堂上有人睡觉,而且居然还打起鼾来,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笑声惊醒了梦中人,他自然是万分尴尬。同学们俨然是意犹未尽,看着老师,似乎在等待老师如何批评唐突“肇事之人”。此种状态下,教师陷入两难:不批评吧,有容忍犯错之嫌;批评那学生吧,他瞌睡显然有原因,即使没原因,刚才的场面也足以让他尴尬难受的。这时,教师灵机一动,跟同学们讲起了一个笑话:古代有位私塾先生,他教的几个学生中,有一个是财主家的,一个是农民家的,他常常区别对待。有一次,上课的内容是:各自诵读自己的经书。大家读着读着,都有些犯困,穷人家的孩子趴在桌上睡着了。这位私塾先生走到穷人孩子身边,大声呵斥,并“啪啪”用戒尺拍打了几下,教训说:“你看你,一读书就睡觉,这样还会有出息吗?”穷人孩子忙打足精神,继续读书。过了一会儿,财主家的孩子也打瞌睡了,趴在书上打起鼾来,大家都盯着私塾先生看。私塾先生走到财主家孩子旁边,大声说:“你们瞧瞧人家,学习多刻苦呀!昨天一定攻读到深夜,这种精神不值得学习吗?”听到这里,全班同学都笑起来。教师接着说:“打瞌睡其实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因为熬夜或者疲劳,大脑强行保护自己休息。所以,为了保证第二天学习精力充沛,同学们晚上务必要休息好,闲谈或熬夜都得不偿失哦。”教师将这个课堂笑场用笑话导引到私塾先生的势利上,又转到大脑休息的生理常识普及上,还顺便提及学生中普遍存在熬夜的现象,教育大家要妥善用脑,科学作息,让一个笑场转变为了生动的教育,让全体学生受益。相信这样的教育场景必将永久地留存在同学们的记忆里。

三、隔山打牛——引导学生思考,稳定秩序

现在的学生有不少常常言行不羁,信口开河,哗众取宠,因此往往引起笑场,扰乱课堂。对此,教师还不能恼羞成怒,因为教师一旦失去理智,说些激愤的话等,都容易引起师生冲突,而很多学生则乐得做一个观众,看师生如何“表演”。这对教师是很不利的。此时,教师要的是冷静,需调集智慧与这些捣蛋鬼斗智斗勇,有策略地“降服”他们才行。

有位年轻的女教师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当讲到“美女蛇”的时候,一个男生举手发问:“老师,世上有没有美男蛇?”他一说完,全班哄堂大笑。女教师沉思片刻,说:“这个同学天真好奇,问得有趣。但他问的思路不对,照此下去,可以问,有没有丑女蛇和丑男蛇呢?要知道,作者的思路是在‘美女和‘蛇的对比上,‘美女是指她迷人的外表,‘蛇是其害人的本质,‘美女蛇比喻披着画皮的坏人……”

这位女教师没有因为学生的哄笑而影响自己的情绪,更没有因为那位男生的提问对自己不尊重而反感,而是因势利导,从现象到本质以引导学生思考,把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正轨,既稳定了课堂教学秩序,又指导学生理解了“美女蛇”的寓意。这样处理十分得体,体现了教师机敏而灵活的教学艺术。同时,她也以实际的行动和巧妙犀利的语言向调皮的学生亮明了态度,意在警告:别耍你的小聪明,我有办法对付,而且你要当心,弄不好只会自取其辱。教师以正对邪,以庄对谐,于讨论问题中表明态度,庄重的行动实际上是批评了课堂的胡闹,以正压邪,隔山打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很多教师津津乐道的教学机智,很多便是指类似这种面临尴尬问题而能巧妙化解的策略智慧。当然,这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更需要教师的智慧参与。

四、借坡下驴——引入教学正题,自然过渡

一次,有位教师上课,正在板书时,一只蜜蜂飞进了教室,居然还大胆地停到了讲台上的一束花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蜜蜂上了,大家伸长脖子看蜜蜂如何“表演”。教师用书一扫,蜜蜂突然飞走,“啪”地撞到了教师的鼻子上,全班同学笑翻场了。教师有些尴尬,要再追过去,但转念一想,追也未必能追到蜜蜂,更容易形成新的笑话,课堂定会闹翻天了。这时,教师灵机一动,说:“鲁迅先生对蜜蜂非常赞赏,他说过这样的话,同学们可曾听说?”学生顿时静了下来,聆听教师讲话。“鲁迅先生说:‘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看来,我们今天知识的芳香吸引了蜜蜂,它是到我们课堂采蜜来的呀。这么好学的小蜜蜂,比同学们要强多了哟。”教师借机转到课堂教学上来,蜜蜂飞了一圈也就离开了教室,同学们则更专心学习了。

课堂教学中偶尔出现意外情况,教师必须迅速思考,智慧应对。有时积极或者消极的做法都不一定合适,见机行事,借坡下驴,以便迅速进入正题,引导学生回归学习正道。随着学习活动的展开,那些枝节的干扰自然会烟消云散。遭遇意外,教师要学会借坡下驴,自我解脱,自然过渡,否则纠缠不清反倒丢了形象尊严,落得难堪,那样得不偿失。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不具备教育机智,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课堂是生动的生命场,中间有着无限丰富的可能。教育笑场看似遭遇了尴尬,其实正是挑战,教师智慧地应对了,就能绽放出异样的精彩,反倒为平淡的学习增添了无限的趣味和欢乐。“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想做智慧的教师,正需要无数次类似的教育现场来磨砺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机智,等到历经多次而无往不胜时,就已悄然成为了智慧之师。到那时,相信你的課堂将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因为学生喜欢有智慧的老师。

猜你喜欢

蝈蝈蜜蜂蚂蚁
你听,蝈蝈在唱歌
我的蝈蝈
一对蝈蝈吹牛皮
蜜蜂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蜜蜂
蜜蜂
蜜蜂谷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