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语〉选读》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4-05-30陈智峰
陈智峰
《论语》是儒家典籍“四书”之一,是我们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将其设置为选修课来学习,不仅能在完成必修课零星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也可借此培育学生的个人精神品格,使儒家思想中的精义在21世纪得以传承和延续。
一、对《〈论语〉选读》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缘由
虽然,《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文辞简略,浅显易懂,但由于与当今时代距离太远,对于那些平常对学习文言文相对比较排斥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加之学生文言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同一要求、同一内容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运用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就可能使学有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也可能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因学习过于轻松而抑制了主动发展的个性。因此,笔者尝试在《〈论语〉选读》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个别化教学的一种教学新策略,它从承认学生差异出发,注重对不同基础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现实的依据,也是对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借鉴。首先,它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精神;其次,它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选修课程注重“多样选择”的特点,让学生在必修的“共同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选择来提高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再次,它也是孔子在《论语》中倡导的“因材施教”思想的发展,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就是朦胧的分层教学思想。以孔子的教学理念来教学《论语》,又贯彻了新课程的精神,何乐而不为呢?
二、“分层教学”在《〈论语〉选读》课教学中的实施
“分层教学”在《〈论语〉选读》课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呢?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学生分层,心中有数
每个个体之间都存在差异,但要在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中,完全顺应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施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个体与个体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因此在教学中,可把各方面类似的学生归结为一个个“层次”,这样,既可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的弊病,又可把“因材施教”落实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这种分层并不是对学生的歧视,只要把我们的目的和学生说明,相信学生能理解并很好地配合。
针对《论语》文言的特点,可把学生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学困生:文言基础差,学习有障碍,因而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专心听课,不发言,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2)中等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基础,学习兴趣不太浓,上课尚注意听讲,能参与教学活动,能完成作业,有一定学习欲望与较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能力较差。这层学生在班级中占较大部分。
(3)学优生:文言基础好,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主动性强,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有余力,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学生层次确定了,就能便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干预和影响,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
(二)课堂问题,分层设计
学生由于层次有差异,对教师提出的同一问题,反应有快有慢。这属情理之中,如果只让反应快、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不仅扼杀了中等生、学困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会养成他们的惰性,使他们越来越游离于课堂。因而,教师要在课前把握好学生“层次”的基础上,要针对学生“层次“组织课堂教学。这就需要通过提问来实施,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问题设计大体上分三个层次:基础性问题、发展性问题和挑战性问题。如《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教学,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借助词语手册自由速读课文,正音,解决难读词句。然后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弑;辟人;怃然;荷蒉;长沮;桀溺;食之;击磬。
2.课文哪里最先提到课题?找到并翻译此句。(14.38章“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句)
3.“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中“其”和“之”在你看来应该指代什么?联系学过的内容以及你对孔子的了解谈谈。(引导学生对已学《论语》知识融会贯通,明确以下指代内容:基于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提倡的德政思想,孔子关于仁和礼的学说,孔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入世态度)
4.晨门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是隱士。虽文中没有任何交代,需要学生联系古代隐士“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做法来体会)
5.再次速读全文,找出类似的人并找出他们对孔子或间接或直接的评价语言和孔子对各隐士的答话。
6.谈谈这些人的评价语中的言外之意;谈谈从孔子的答话中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孔子?(体会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背后的阻力和内心感受)
7.比较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需要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知识中对历史上隐士的认识来进一步理解文中几位隐士的忧国忧民思想但消极避世的内心以及孔子的执着)
这7个问题中,第1、2、5题比较容易,在课文中就能找到答案,要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并会初步运用,我们可将它们称为基础性问题。这类问题对于学困生也构不成难度,可以使他们产生“我也能圆满地回答出问题,我也行”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第4、6题是结合语境理解阐述题,学生要自己组织语言来表达,可称为发展性问题,对于中等生有些挑战性,但是经过思考和教师的引导,他们也能答出来,这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又能调动他们的兴趣。第3、7题需要学生有联系旧知对知识体系能融会贯通的能力,可称为挑战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优生能答出个大概。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均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各得其所。当然,教师在此环节中对于学生各自完成不同任务所作出的评价也相当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而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如果用一种标准去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那么,学困生可能很难得到肯定。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视不同层次而有所区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例如,对第6题的回答,各种层次的学生都会说一点,只是学困生可能会词不达意,但如果回答中有闪光之处,教师就应及时加以肯定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励;对中等生应以鼓励为主,鼓励他们再思考;对学优生则要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如果不顾学生的层次,一概否定,容易导致学困生失望、沮丧,降低其学习积极性。对中等生、学优生若不提出更高的要求,又容易导致他们自满自足,安于现状。
(三)作业分层,和而不同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和训练方面,都是统一要求,一刀切的。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层次不同,会导致低层次的学生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有的抄课本,有的胡写乱做,有的干脆不做;高层次的学生觉得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够,时间长了,会养成不喜欢动脑的习惯。《〈论语〉选读》课虽然是选修课,但它仍旧是语文课,应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更何况它又是文言文,离不开作业和训练。因而作业布置和训练内容也要分层次。
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简单综合题,以中等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究性问题。第二、三两个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学困生有练习的机会,中等生和学优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论语》的积极性。如《周而不比》的教学,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首先,背诵。根据本课教学要求,将2.14、16.4、15.23、12.24四章定为必背章节,三个层次学生都必须完成;其他章节为选背章节,中等生和学优生必须完成,学困生选背。另外,再增加课外《孟子·万章下》中一段关于交友的语段作为选背内容,学优生必背,其他两层学生选背。
其次,整理文中的词语与成语。提出两个整理方案:一种是只写出“周”“比”“矜”“斯”“责”“举”“道”几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并写出文中出现的成语的意思,学困生必做;另一种是不仅写出以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且要写出它们其他的常用义项,尽可能写出文言例句,中等生、学优生必做。
再次,作文。布置大、小兩篇作文。小作文是: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读完此文后的心得,不少于200字。大作文是:根据课文材料加以想象扩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小小说(要求:正说,不要戏说;根据原文,凸现思想;叙事体裁)。学困生完成小作文,中等生完成大作文,而学优生大、小作文都要写。
这种分层次的作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还可避免由于作业过于简单而导致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或由于作业过难导致学困生厌做等情况。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和对课堂上学生表现的评价一样,对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也要针对不同层次进行分层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分层次教学,并不是要拉开学生的距离,其最终目标是要逐步缩小层次距离,因而要注意适时调整层次。学生是在变化发展的,如果实施分层后就无任何变化,学生的学习就会失去动力,特别是学困生和中等生。因而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要及时对已经超出某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拥有不绝的竞争力和不灭的进取心,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缩小层次之间的差距,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成为更加完善的人。正如明代大儒王守仁所言:“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
以上做法,虽然还有很多亟待完备之处,但是几课上下来,学生的参与热情还是很高的,作业的完成结果也令笔者颇为满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不怕他们学不好。只要我们的教法能调动他们的兴趣,能让他们有所得,有成就感,即使这种做法再粗浅,也体现了它的价值所在。
新课改正处于深化阶段,语文选修课之路还很漫长,学生将要面对更多的选修课程,在《〈论语〉选读》学习中获得的信心,将会鼓舞他们继续前行。而我们也将上下求索,不断在教学中完善这种分层,使之更科学、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