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4-05-30管光海

关键词:普通高中职业技能职业

管光海

在本次浙江省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成为了重点和难点之一,受到了大家的极大关注。随着深化课程改革的推进,不少学校已开始积极行动,从开发开设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数量上来说,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从开发开设的形式来说,除了学校自身创设条件开发开设外,一些学校已开始积极地与中等职业学校、企业、社会机构等合作开发。

一、普通高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浙江省普通高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调研发现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设计,开设较随意

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是学校在实施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学校都已制订了学校层面的课程方案与课程建设规划,然而这些方案和规划中,对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的规划却比较薄弱。有的学校仅仅简略提到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缺少专门的方案;有的学校照搬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普通高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缺乏结合办学目标、立足自身的条件和优势来制订适合本校的方案。一些学校制订了自己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方案,但存在开设目标、定位不明确,或定位片面,仅限于技能或者职业,或游离于学校办学总目标等情况。

(二)开发开设主体不明确,全部交给职业学校

对于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开设,“浙江省普通高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提出,要求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开设方式,包括以普通高中为主体开设、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开设、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开设、以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为主体开设、由学生自主选择网络选修课程等。对于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是属于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这一性质来说,显然方案中的“主体”指的是某门具体课程开设的主体,而不是所有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然而,有的学校照搬职业学校课程,有的则将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全部委托给职业学校来开设。例如,某普通高中委托学校附近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所有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实际,推出了建筑、财会、机电、烹饪、服装、酒店管理、计算机等六大类选修课程。然而,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都属于中等职业类课程,而该高中属于重点高中,大部分学生都将升学到重点大学,学生更需要的是对今后所学专业认识与体验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或跟他们大学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职业相关的职业课程。

(三)课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有的学校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尽管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但这些选修课程显得较为零乱,缺乏系统性,存在着“碎片化”倾向;有的学校已初步形成体系,但内容与目标关联性不强。从具体课程来看,有的没有完整的课程纲要,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有的课程有纲要,但内容不完整或结构不合理;有的内容不适合学生已有基础或偏离学生素养培养的要求。同时,受教师专业知识储备、开发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选修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基本上以教师讲授为主。

为了保障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的质量,一些学校制定了开发、认定和评价的管理制度,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学校往往没有落实,有的学校缺乏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而对学分的认定,往往只看出勤率,缺乏必要的考试或考查。

二、普通高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建设的对策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下面,笔者提出几点对策供普通高中在建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时参考。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

首先,从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来认识職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包括谢维和、霍益萍等教授和一些高中学校校长在内的专家曾于2012年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展开激烈的讨论,讨论的焦点就是普通高中是否具有大学预备的性质,还是仅仅具有“基础性”?尽管讨论有许多分歧,但在多方的讨论中可见两点共同的观点。第一,否定普通高中曾有的兼顾升学和就业预备“双重任务”说,认为不能只限于从外在工具性价值来定位,而应该从促进人的发展角度来定位。第二,普通高中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因此,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不是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加了一类,而是普通高中教育内涵的提升和多样性、选择性发展的需要。

普通高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具有素养取向、专业取向和职业取向三种价值取向。素养取向是从促进人的发展角度来认识,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生活情趣与生活能力,提升生活品质。专业取向和职业取向是从普通高中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角度来认识,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可以丰富学生对今后所学专业或从事职业的认识与体验,为形成专业兴趣与职业定向奠定基础,从而为学生学会选择并完成人生初次选择提供帮助。

其次,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来认识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同属于教育的范畴,但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体系,承载着不同的教育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接近,我国结合国情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的新路。[1]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就是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的探索之一。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来看,普通高中的职业课程更多的是为学生了解职业、探索职业、选择职业、规划职业生涯以及将来适应职业生活奠定了基础,应当从“打基础、重衔接”的课程定位上来确立普通高中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而不应过于强调课程的专业化和系统化。[2]从类型来说,普通高中的职业类课程包括职业通识课程、职业探索课程、职业预备课程和职业资格课程等。职业通识课程是指以了解自我与职业等内容为目标的职业生涯辅导与规划类课程;职业探索课程是指让学生体验多个职业,并在较大范围内试探自身能力和兴趣的课程,例如公共关系、电子课程等;职业预备课程是指含有某一职业入门技术,为将来择业与升学做准备的课程,例如烹饪、会计、园艺等;职业资格课程是指以获取某一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而设立的课程,例如车工、文秘等。[3]

最后,从“技术”角度来认识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分析“浙江省普通高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不难发现方案里充满着“技术”的内容。对于“技术”,一种观点是将其视为科学的应用,或者说是一种应用科学,还有一种观点将其视为与科学有原则性区别的知识。不同的技術观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我们不能将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局限于“技能”,只开设木工、西点制作、烹饪、编织等课程,而应该从“技术”角度来看,包括专业发展意义的应用科学课程,如生物工程初步之类的为高等工程教育奠定基础的课程。从这个角度来说,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与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课程有紧密关联。启示之二就是,对于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拓展性应用课程,应从“技术领域”的角度来考虑,开发通信技术、制造技术、建筑技术、交通运输技术、生物技术、动力与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等通用技术学科相关的课程和互动媒体技术、搜索引擎技术等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的课程。

(二)顶层设计,规划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体系

在对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时,应将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视为学校课程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学校的发展、教师的特长、学生的特点以及区域的特点、场地的需求等来规划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体系。例如,浙江永嘉中学围绕楠溪江文化开发了《楠溪江边上的趣味数学》《楠溪江民俗文化》《楠溪古村落》《楠溪民间故事欣赏》《楠溪武术》《楠溪江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印象楠溪——网页设计制作》《楠溪泵阀机械制作》《楠溪蔬菜栽培》《楠溪江经济》等一系列课程,将知识拓展类、兴趣特长类、职业技能类、社会实践类课程有机串联起来。这种把学习内容有联系、主题相同或相近而具体内容或技能不同的课程组合在一起的做法,形成了选修课程群,避免课程的碎片化和随意化。

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群的建设既可以横向拓展,也可以纵向拓展。从横向拓展来说,可以从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地方经济技术等不同类型的角度来考虑,也可以从“技术领域”的角度来考虑,还可以从必修与选修整合融通的角度来考虑。例如,浙江省天台中学将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开设目标确定为:“构建职校、校企合作模式,打造精致的职业技能类课程,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今后的职业倾向和专业选择奠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进入自主发展快车道。”依据该目标,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例如与浙江银轮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以汽车特色的课程群。该课程群中,有必修与选修整合类和“技术领域”类,前者包括“汽车与热学”“汽车与电学”“汽车与力学”“汽车与化学”“汽车与数学”,将汽车与物理、化学、数学等课程整合在一起;后者包括“提高汽车动力性的分析研究”“柴油机和汽油机特性分析研究”“汽车换热器分析研究”“汽车点火装置制作与性能分析”等十多门以研究项目为主的选修课程。

从纵向拓展来说,可以考虑课程的层次性。例如,浙江省湖州市练市中学根据学校曾经是综合高中,具有机械汽修、电子电工等开设基础的情况,开发了以“机电”为核心的课程群,包括汽车、机械、电子电工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考虑到内容的层次性,如机械类的“钳工”包含了“钳工工量具的认识与使用”“钳工技能训练”和“初级钳工考级”三门难度从初级到高级依次递增的选修课程;又如电子电工类开设了“电子面包板入门”“趣味电路焊接”“收音机装配(初级工考级)”三门难度从初级到高级依次递增的选修课程。

(三)挖掘资源,多方位实施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

本次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中,鼓励学校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打开校门,面向校外,面向社会,主动与高校、企业、社区、行业协会等社会教育资源合作开发开设课程,建立开放式的学校选修课程体系,以解决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但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这种开门办学的思路是基于本校课程资源不足的情况。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应该以校本开发为主,学校首先需要考虑的应当是挖掘学校已有的资源,如依托学校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教研组力量来建设。例如,浙江省湖州市练市中学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就充分发挥了学校8位通用技术教师的作用,并对原有的通用技术教室进行了扩建,装备了金工实验实训教室、木工实验实训教室、汽车实验室、电子装接室、作品陈列室共5个教室,而机械类选修课程中的“计算机辅助制图”“三维设计”等选修课则利用学校已有的3个计算机机房。

第二点需要注意的是,学校与校外机构、企业存在的是合作关系,而不是委托关系。例如,浙江省天台中学在开发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过程中,采用的是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了使课程开发和开设能更有序地进行,学校首先召开了校企双方领导参加的课程开发联席会议,确定开发方向,组建开发团队,由企业一名领导具体抓,并指定具体工作的协调联系人。学校向课程开发的企业提供初中和高中有关学科的教学大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部分教材等,让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专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知识基础。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高中三年开设选修课的计划,然后组织编写选修课的教材。

(四)确保质量,提高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首先,应在学校顶层设计和课程规划下来开设。每门课程应有明确的目标、详细的纲要、完整的内容和合理的结构,以及恰当的教学要求和课时安排。

其次,应加强实施中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应将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纳入到学校选修课程开发开设、教学管理、审核评价、学分认定等制度中,并加强管理,确保制度能够得到落实,防止有制度无落实。

再次,应加强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课堂教学研究。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开设目的之一就是转变育人模式。育人模式的转变不仅要优化课程结构、重构学校课程体系,而且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目前有的学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项目教学,通过设计主题式项目,综合多学科内容让学生探究;有的学校在探索情境化教学,让学生亲历企业生产的加工、测量、试验等各个环节。这些做法都值得借鉴。

最后,应建立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完善机制。高质量课程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加以不断完善,而这些完善需要机制加以保证。例如,对选修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有反思、学生有反馈,对课程开展研讨活动并纳入正常教研活动之中。

以上仅从学校的层面提出几点对策,然而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的建设不仅仅是普通高中的事情,而且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各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只有各方一起努力,才能突破本次深化课程改革的难点,推动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周正.从巴洛夫到福斯特——世界职业教育主导思想转向及其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84-89.

[2] 王帅.普通高中职业类课程的实施现状及对策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13(12):69-71.

[3] 何应林,顾建军,宋兴龙.普通高中职业类课程开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3(8):51-55.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职业技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