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开发学生资源的有效途径
2014-05-30刘方富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是开发潜力最大、应用价值最高的课堂教学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能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但学生资源具有潜在性、动态生成性等特点,只有通过有效途径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资源。
关键词:互动教学;情境;自主学习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因此,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采用“互动”教学方式,开发学生资源
高中新课程强调,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营造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彰显学生的个性,打开他们想象的空间,从而使课堂生动活泼。
1.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充分开发学生资源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共同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会充分涌现出学生资源,加以利用則将产生新知识、新收获与新信息。互动交流能培养师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兴趣盎然,自我得到充分展现。通过互动交流,不仅能解决学生的问题,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进一步探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例如,每次测验的试卷改完后,我都会把所有的题目分成9份,交给9个合作小组,让小组讨论、整理本组的答案,然后让每小组代表讲评,我则以学生的身份认真倾听,不轻易评价对与错,而是了解他们思维的过程,然后问其他组是否有不同的看法,当出现不同意见时,其他组会很踊跃地补充。
当你认真倾听,与学生平等交流时,你就会发现很多创新思维(或亮点),教师再智慧地加以利用,就能使课堂更加精彩,在互动的过程中也能更加充分地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合作将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接受知识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提升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2.创设情境,提出可供师生互动且有价值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论,学习中所创造的情境必须有利于知识的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呈现有知识的源头或背景,而非突兀地给出知识点。
在历史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探究历史。比如:在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红军的长征”一课时,先给学生看一段“崔永元带领队员们重走长征路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再创设一个情境:南宁市某旅行社准备推出一条“红色之旅——重走长征”的特色旅游路线,如果你被聘为这家旅行社的策划人,你准备怎样设计这条路线,重点推出哪几个景点?请说出你的理由。这样的情境设计让学生感觉自己也是在课堂上重走长征路,学生就能很轻松地掌握长征的过程。
情境的创设,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外,还要能引起学生互动的激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学生资源,因此,教师应在创设情境时,提出可供师生互动且有价值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激活学生资源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自主、探究、
互动、展示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并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经验、知识、感受、见解、问题、困惑、兴趣、创意、态度及思维方式等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很容易被激活,学生通过自我体验、探究所感悟到的知识比从教师那接受来的知识更深刻,更生动。具体方式如下:
1.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探究与课堂展示相结合
课前教师需精心设计导学案,尤其要以课标为导向,在教材的基础上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出可供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代表展示或表演探究成果。
例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我会提前让学生以拟人的手法写“圆明园的控诉”,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模拟圆明园进行“控诉”。这一案例既能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圆明园被毁的背景知识,认真梳理史实,又能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魅力风采,还能引起其他同学的情感共鸣,内化价值观。
总之,让学生自主探究就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直接经
验,让学生对教科书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2.课堂上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相结合
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
式。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会涌现出许多学生资源,也必将涌现出许多智慧,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教师需要在互动过程中关注动态生成,从多角度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智慧,以此为契机,运用智慧进行知识、能力或情感的升华,从而使课堂更有魅力。只有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例如,在讲必修一“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分权制衡”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驴象智慧比拼”
环节,因为,在美国,驴代表“民主党”,象代表“共和党”,于是我把学生分成驴组和象组进行讨论。各组阅读思考本组的材料(时间:3分钟),再根据本组材料发现制宪时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结合课文,前后左右桌讨论解决本组问题(时间:5分钟)。该案例因引入比赛环节,结果两大组讨论非常积极主动,且能提出预设的问题,两组推举的代表也回答得非常精彩,本组同学还能积极补充完善答案,尤其是让学生阅读材料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令我满意。
3.课后学生自我梳理与研究学习活动相结合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智能的组合,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感受、见解、创意或思维方式,因此,课后让学生去自我梳理就是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举措。比如,我每上完一课后,便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制作本课的知识结构图,然后从中挑选优秀的作业在全班展示,这一做法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有些学生的知识结构图做得非常好,非常有创意,有知识树型的,有图表型的,有文字浓缩型的,还有诙谐型的。我想,在学生制作知识结构图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我构建的过程,也是能力提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发利用学生资源就是让我们要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然,还可以引导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进一步探究。
三、鼓励学生,欣赏学生,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挖掘学生资源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发展中所表现出的经验、知识、感受、见解、问题、困惑、兴趣、创意、态度,学生间的差异,学生的社会生活信息,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的错误等,即了解了学生资源,才能更好地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然而,要想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必须鼓励学生,欣赏学生。鼓励和赏识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做,敢于大胆质疑,敢于直陈己见,无形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完善了学生的人格。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多元的,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要以学生资源为起点,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惠英.课堂中的学生资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朱慕菊,钟启泉,崔允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2011C0307)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方富(1978.11—),男,江西上饶人,学历:硕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就职单位:南宁沛鸿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