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14-05-30彭加山
彭加山
[摘要]无锡市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课题“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于2012年9月正式拉开序幕,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无锡市重点建设专业,积极参与该课题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在一体化课程标准、一体化教材、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及一体化师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经验,现将研究情况及取得的成果总结如下
[关键词]汽车运用 维修专业 一体化 课程体系 改革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技工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虽经几十年的发展,各校软、硬件条件均较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用人单位仍普遍反映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高,有的毕业生甚至连最基本的专业技能都没有掌握;许多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对学校的教育现状很不满意,普遍反映在学校学不到东西;教师普遍感觉现在上课越来越吃力,学生越来越难教。因此,探索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按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度,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它的实施可有效解决前述职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2.国外研究领域现状
通过检索,國外没有直接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为题目的研究成果。但“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是国际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随着21世纪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比如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等)的政府和研究者,基于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为了各自国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先地位,纷纷开始对各自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改革,试图使职业教育充满活力,满足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纵观国外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日本的“访问”模式,英国的“与企业合作创办新型的职业学校”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企业—职业教育契约”模式等。这些改革有的还在进行,有的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效。因此这些合作模式对本课题的研究尤其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及文化基础课程占比的确立等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3.国内研究领域现状
在国内,通过检索,也没有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为标题的中职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是可以检索到一些与本课题相关的一些学术论述,这些研究成果虽对本课题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与借鉴作用,但如何将工作过程进行优化组合、总结概括提练成可供大多数学校能实施的实训教学内容,构建符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基于工作过程、以实训内容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项目式课程体系,还涉足较小,尤其是学校层面,构建适合本校特色,与本校实验、实训设备相配套的校本课程体系则更少。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通过国际上各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都主要是为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培训技术型的人才,即将设计、规划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的劳动者。由此可见,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与发展的主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1)创新教学模式。我国现行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大部分是以学科范型的课程,尽管传统的学科范型的课程也为我国培养了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功不可没,但由于讲究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追求的是知识的传授,部分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实际效果不强,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严重,观念上讲究“先懂后会”,而不是“先会后懂”,结果培养的职校毕业生很难融于社会大生产的实际。而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成果可以推动教学模式创新,能有针对性地、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2)深化和推动汽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国示范重点专业及精品课程建设。通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可进一步深化“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理实一体化、项目式课程的开发,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加快重点专业及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平台;借助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和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的契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加大专业投入,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专业,促进汽车专业产业化建设;同时利用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整合教学资源,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主动式、协作式、自主型学习,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2.实践价值
(1)能促进技工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通过本课题研究,打破了传统的以“三段式——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代表的、按照知识本身相关性组织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相脱离、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组织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一致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可以促进校本教材建设,突出以能力为主线设计教材内容,所传授的知识是为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服务、以“必须、够用”为原则;重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评价以获取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为标准,充分体现了汽车专业的职业性特点。
(2)能促进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通过本课题研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串联、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习课题往往不相符或互不关联的现象,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工作过程的“程序性”“完整性”“合理性”“操作性”“技巧性”,获得岗位技能,又通过进一步的“课堂”分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真正的职业能力。另外,理实相融,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通过实时观察,及时指导,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由“静态化”向“动态化”转变。
(3)能促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本课题研究,促使技工院校加大投入,尽可能配足和引进齐全的先进教学设备,建立健全完善的汽车教学室,以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学习站、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实物、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另外,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理念开展生产性实训,为学生就业、教师技能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4)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本课题研究,对传统的专业理论、实践教师提出了“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一体化”要求,要求专业理论课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会操作、会示范;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操作课的同时懂原理、通晓理论;而且无论是专业理论教师还是实习指导教师都要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就促使传统的专业理论、实践教师必须轮岗培训或顶岗实习,提升技能,实现由“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以适应新的课程体系的要求。
(5)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素质的提升。通过本课题研究,实现了教学方式由“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学生可以在“一体化”教室里,通过模块化、项目式教学,利用模拟环境和问题情境培养观察、思维能力;借助多媒体、模拟系统等教学资源培养自主思维、探索学习能力;运用人机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培养动手能力、不断探索精神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真实现场情境及真实系统实施教学,提高操作技能,并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素质;同时,还能通過选修课程的学习和创业活动,培养职业拓展能力和可迁移能力,适应未来岗位多变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重点和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直接目标。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
(2)间接目标。通过“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模块化、项目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实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推动中职(技)学生就业发展,促进中职(技)人才的培养,从而带动学校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2.课题研究的内容
以项目课程为载体,重新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将相关理论知识有机融入相关实训教学之中,开发适应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并组织开展实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并逐步积累经验,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项目课程。研究内容主要有:
(1)制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在省、市汽车专业指导方案框架下,依据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过程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专业主干课程以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为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2)开发制定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标准,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3)开发建设一批一体化课程的项目教材。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争取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主干课程的一体化校本教材。
(4)改造教学设施,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对新建实训中心,全部按一体化教学设施要求建设;对原有教学楼,逐步实施一体化改造。进一步巩固校外实训基地,寻求建立新的校企合作机制,加快人才的无缝对接。
(5)建立一支一体化师资队伍。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教师——“双师型”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和到企业锻炼,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3.课题研究的重点
研究制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本课题将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干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主阵地,着眼于运用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模式对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实训设施及教师能力、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突出教学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4.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参阅国内外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和项目课程改革最新研究成果和国家教育部最新出台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文件,以此为依据,开展汽车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
(2)调查法。采用企业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状况、我校实验实训设备与企业工作任务衔接情况及与之相关理论知识拓展情况。
(3)实验法。通过在一两届班级中对比实验,分析研究以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为根据的校本教材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4)归纳法。通过实验,对以项目课程为载体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并完善,形成具有一定范式的汽车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一年多来的研究过程,是不断学习、实践、思考和提高的过程。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我们付出了辛苦,收获了成果,也得到了一些体会与感想:
1.要基于学校和企业选择课题
教育科研是新时期教育部门轰轰烈烈开展的行业科学探索活动,各教育科研单位和教学单位对教育科研均比较重视,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教育科研要真正得到领导的重视,必须在学校工作中发挥明确而重要的作用;教育科研要受到老师的欢迎,应该为老师解除执业中的困惑,扫清教学中的障碍,成为老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助推剂;教育科研要获得学生的配合,就得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它对提高课程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功效。教育科研的质量和功用哺育着自身的生命,也就是说,有意义的科研才是能够生存和成功的科研。如何实现课题研究的实用与发展,对课题的选择是几乎决定课题命运的至关重要的起步一环。
2.要找准课题研究的突破口
本课题研究的主体进程是中职汽运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主干课程课程标准的制订、校本一体化教材的开发,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和一体化教师培养,找到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后,先期就调用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汽运专业行业与企业人才需求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上。我们的调查紧扣申报书中设计的校本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的目标,前期的调查研究,为后续的课程开发建设铺平了道路,保证了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3.要建立适合校情的课题管理运行机制
我们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针对我校的现状,我们课题组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和机制,充分依靠中层各处室特别是教科室、系部的支持,以全体汽车教师为主要参与者,建立起一系列的管理与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较好地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本课题研究虽然告一段落,但更多的问题却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和解决。特别是从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来看,还有诸方面的问题要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