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2014-05-30胡琳琳
胡琳琳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的大背景下,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节课是否有效,不只是在学生方面入手,而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双向的,从而达到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的目标。高中历史课堂应该从“整体性”“开放性”和“发展性”三方面入手,既能达到预期的“三维目标”,注重评价体系的完善,同时还要能促进人的发展,这才是终极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策略 有效性
笔者根据一线的教学经验,结合教学案例,从课前的准备以及课堂的时效两个方面入手,探究适应新课程改革,能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包括做好有效的备课,整合课程内容,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创设具体情境和以人物为主线等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能有效的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这一目的实现,不只是为了顺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理念,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一、充分备课
所谓备课,就是教师为了课堂教学所做的所有的课前准备工作。具体来说包括:首先,掌握教材,需要教师熟练掌握课程标准,熟悉围绕教材所有的配套用书。其次,分析学生情况,教学活动是双向的,良好的教学需要在和学生的互动中才能充分进行,在此之前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身心发展特点,学习习惯等,第三要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在充分掌握了教材以及教学对象的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用最佳的教学方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最终目标,促进学生能力和品德发展。
有的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套路,无论是在分析教材还是分析学情一直都用不变的模式和思路,久而久之,备课的过程就被忽略了,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所以,在备课这一必经之路上也要渗透新的理念,运用新的思路以提高整体的历史教学效果
二、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历史课本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所起的作用是承载历史知识的传授,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导下编著的各种版本的教材,虽然结构不尽相同,但是反应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所以,无论教师使用哪一版本的历史教材,都必须重视教材提供的信息,并加以充分利用,而有时候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不一样,所以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得不重新整合历史课程的内容。
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更加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就要把以专题形式编著的历史教材内容打乱,重新进行整合,当然这些整合都是专题整体的学习目标为前提,每个专题同时包含若干个“学习内容”,每个“学习内容”中同时包含很多个子内容以及为了进一步说明学习内容的图片和表格,以及课后的“自我检测”和“材料阅读与思考”。根据这种课本的编排,我们可以在讲授第一子目相关的内容时,同时设计到了第二子目的内容,那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即可教授一部分第二子目的内容,以便在学生学习下一子目时能温故知新,对知识融会贯通。这样的整合能更好的发挥教材的作用。当然,在对内容进行重新布置之外,还可以根据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或者删减,处理教材内容时更加灵活多变,对重点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而对于适合课外阅读的内容则少占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这样的编排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历史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而教师在这样的编排过程中,历史课本的内容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条思路,帮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熟练地运用知识,游刃有余。
三、探究式教学
教学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一般而言,提问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会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提问包括教师的提问以及学生提出的疑问,当师生之间的互问互答形成了一套系统,并且层层深入,提问就不单单是教学中的环节,而变成了教学法。假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问题探究式教学,那么一个问题是否得到正确的答案已经变的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在探究式教学中由于探究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的历史价值观以及历史的学习方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因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学生在探究、学习、摸索的过程,而非最终的答案。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在具体是教学中,教师最初的提问会收到来自学生的多种多样的答案,当老师对答案进行了逐一有效的评价之后,利用学生的部分答案继续组织接下来的问题,这样步步设问,步步引导学生探究,从而最终完成知识的学习。探究式教学是一个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的活动,通过探究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老师也成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如此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教师想要运用,并不容易,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如此准备才能真正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能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羅马,达到教学目标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教师要在诸多方法中找到最行之有效的,所以每一步的提问都要有目的性,切不可随心所欲地想到哪里问到哪里,盲目的提问会使学生偏离教学目标,最终,教师不但完不成教学任务,还会使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的认识更加模糊,最终南辕北辙。
其次,要提示范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维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会从侧面向学生传达出教师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提问时,一些是非答案的问题教师大可以不去设问,因为这样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猜测,只会让他们进行简单的思考,而不是对某一问题的深入式思考,还有一些问题不可随便设问。如“假如英国没有侵略中国,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的?”历史发生过的才叫历史,它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不容假设的,这样的问题一旦提出,就给学生了很多想象的空间,而对于历史学科来说,这样的想象是没有必要的。对于这两类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涉及,否则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历史价值观的形成。探究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想要达到这种目的,就不能只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而如果学生能在课后对材料也会自行地提出疑问并自主解疑,这才是教学的最佳境界。
总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领域的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也是诸多教育工作者和无数的研究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对于教师而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则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工作的反思和探索,在继往开来的教学教育中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刘军著.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黄婵芳.高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