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钱荒”危机
2014-05-30蒋愉陈云萍
蒋愉 陈云萍
摘 要:我国经济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逐步复苏,然而发端于2013年6月6日的“黑天鹅”事情,随之爆发的“钱荒”再次使众人陷于恐慌之中。文章着眼于钱荒危机的来龙去脉,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处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加强应对钱荒危机的管理举措。
关键词:“钱荒”;商业银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6-0115-03
1 “钱荒”的爆发与影响
此次“钱荒”起因于光大银行违约未能按时偿还兴业银行60亿银行同业拆借贷款,随后整个中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资金面严重紧张的状况浮上台面,见表1。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各期限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飙升,商业银行忙在市场上疯抢资金,甚至有传闻称四大国有银行向央行施压,希望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更多流动性以帮助商业银行渡过难关。6月20日,隔夜拆放利率再次疯涨,首次突破10%,达到13.44%。
期间中央银行只进行了窗口指导,6月23日央行正式发文称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体上处于合理水平,要求金融机构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存款“冲时点”等行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次日,股市崩盘式大跳水,银行、地产股领跌,近两百只股票跌停;6月25日,沪指跌破2009年1月5日1949点的最低水平,创新低点至1849.65点。直至25日晚间,中央银行终于有所动作,向部分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并表示会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市场稳定,积极地平稳金融市场的运行。
2 “钱荒”危机的原因分析
“钱荒”危机突然袭来,引起恐慌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凤凰网发起“银行业闹钱荒”调查,历时一个月,近36万人参与评论,结果如图1所示。大家普遍认为中国不缺钱,银行闹钱荒只是为了逼央行出手,但是央行不应出手,要支持“纠偏”,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钱荒”危机的真正原因。
2.1 季节性流动资金需求激增
季节性流动资金需求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1 企业所得税清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企业应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这意味着企业存放于商业银行的存款转到在央行的存款,形成银行间市场资金回笼,造成银行系统流动性减少。
2.1.2 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恰逢节气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提现数量。
2.1.3 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
根据《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制度》规定,目前我国对各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实行按旬考核制度,每月5日作为一个新的考核时点,金融机构必须根据上月末的一般存款余额缴足准备金。
2.1.4 理财产品集中到期
一般情况下,平均有20%~30%的存款被置于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到期的融资通常通过发行新产品或是同业拆借实现,即使发行新理财产品,银行也需要进行短期融资。
2.2 流动资金供给吃紧
资金需求增加的同时,供给的收紧更加恶化了市场的流动性困境,流动资金供给紧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外汇占款大幅减少。我国2013年1~6月的新增外汇占款见表2。可见我国外汇占款在5月份大幅下降,6月份首次出现自2012年11月以来的负增长,表明资本开始流出中国。资金从年初大量流入到半年后的大量流出,必然给商业银行的资金供给带来压力。
②“钱慌”情绪导致部分银行有钱也不敢借。随着金融快速发展及不断创新,同业拆借是银行低成本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银行肆意扩大“借短做长”业务,将同业拆入的资金进行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在其他市场赚取更高收益,通过合理的资金到期偿还计划,进行循环的资金交易,实现无风险套利。而一旦银行流动性出现问题,整个资金链就会断裂。本次“钱荒”危机最初就曝出某些商业银行拆借资金违约的传闻,加剧了市场的敏感度,因此银行即使有钱也会惜借,不愿冒风险。
③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
2.3 对央行的错误预期
此次“钱荒”危机发生后,市场便对“救世主”央行充满了期待,希望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恢复逆回购或使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等方式投放资金,救济市场。然而央行低调维稳,持续每日20亿元的央行票据发行,明确释放了拒绝松动政策信号,给望眼欲穿的市场参与者沉重一击,商业银行对央行政策的误判很大程度加剧了本次流动性的紧张局势。央行的态度对于资金的波动预期非常关键,稍许松动的信号都会平息资金情绪的继续波动,但是央行最终并没有如商业银行所愿降准降息,给了商业银行沉重的教训。
2.4 资金错配造成结构性资金紧张
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商业银行资金错配造成结构性资金紧张。我国2013年1~7月货币供应量的数据,M2持续增长,5月份同比增速高达15.8%,见表3。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可见我国的融资规模在量是上升的趋势,而且融资结构多元化,包含了外币贷款、企业债券、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等,见表4。此外,人民币存款余额也逼近百万亿元大关。一边是充裕的货币供应,一边是银行闹“钱荒”,股市、企业均缺钱,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实际上是由于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不是缺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众所周知,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央释放4万亿元投资计划,近一两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宽松的稳健货币政策,经济始终处于流动性充足的状态下。然而,在流动性充裕的同时,M2与GDP的比值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见表5。2013年一季度两者的比值高达25.46,这意味着货币投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正在不断弱化,也说明我国大量的社会资金并没有真正的投入到实体经济建设当中去,而是在金融体系中“空转”。中国的M2/GDP虽然不能表示金融增长的状况,但却体现着银行资金的生产效率。其值居高不下,商业银行集中的大量存款没有创造相应量的GDP,货币资金的边际生产力处于下降的水平,M2增速超过GDP,存在着超额货币供应,暗藏着可能的通货膨胀风险及支付风险。
3 商业银行如何加强管理来应对“钱荒”危机
本轮“钱荒”危机并不是总量问题,而是货币投放的结构问题。决策层整顿社会融资规模过快扩张与银行同业之间业务期限错配风险、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意向十分明显,那么,商业银行在这次“铁血”教训后,应该如何加强管理来应对诸如此类的危机呢?
3.1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
债管理
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一旦流动性出了问题,会影响到整个银行的经营甚至是生存。加强流动性管理,应在合理预测流动性需求量的基础上,结合流动性的来源渠道即资产、负债方面,实施综合管理,相辅相成。一般情况下,银行都会保有一定比例的资产如现金、央行存款等来维持流动性,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考虑适度扩大证券投资等作为二级准备,并且做好贷款的结构安排,努力提高贷款资产的流动性;在负债流动性方面,除了中央银行再贷款、银行间同业拆放、证券回购及发行债券等业务外,还可以考虑通过对其业务的创新来获取流动性,但创新的同时,要控制好风险及注意期限配置的合理性。另外,还要将流动性供求配比纳入考虑范围。流动性需求有短期、中长期及突发性三种,各自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也会有所差别,按照流动性的需求,合理划分流动性供给。
3.2 密切关注宏观政策调整,把握金融市场变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经过多次调整,每一次政策的调整都会释放出不同的政策信号。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或利率、利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及再贴现等,都会对流动性产生影响。商业银行要密切关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以适应变化。当然,了解宏观政策动向但不能过分依赖于政策,商业银行应该实行自主管理,积极控制风险。同时,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商业银行要对市场有合理的预期,比如本次危机让众多银行惊慌失措,多数是因为银行对市场和央行的预期错误,太过于冒险乐观所致。作为金融市场中最活跃的参与者之一,要把握好市场的发展动向,做好应对策略,才能攻无不克。
3.3 优化信贷管理,提高资产质量
信贷是商业银行的重点业务之一,影响着资金周转流动,关系着银行健康发展。优化信贷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应该成为商业银行完善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工作。
具体而言,第一,商业银行要创新思维和方法,严格抑制不良贷款的发生。结合客户的需求、网点区域及业务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落实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制度,提高客户经理的岗位责任心,降低操作风险,切实防范信用风险,严格把守贷款风险底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落实贷款回收工作,提高贷款到期收回率,降低不良贷款比率。第二,注重贷款担保结构管理工作,增强还款保障,提升抵押贷款占比。努力创新贷款产品,以风险低、担保结构合理的产品为主要销售对象。第三,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资产的投放量与投放进度,对产品进行合理的期限配置,保证资金的流动性,提高稳定性。
3.4 引导资金服务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的融资支持,而服务实体经济也是商业银行经营之本。从历次的金融危机可以发现,如果没有厚实的实体经济作基础,金融经济容易形成泡沫经济,最终必然会破灭,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拖累经济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工作中,应该立足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客户最真实的需求,不断完善服务职能,丰富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4 结 语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阶段,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存在较大空间,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发展态势良好,而它们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离不开融资。然而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按以往的运营模式难以实现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也无法给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所以,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根据环境变化制定合理的策略,积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成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改善自身处境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春生.关于中国的M2/GDP指标意义的思考[J].经济前沿,2009,(4).
[2] 闫瑾,孟凡霞.透视金银行“钱荒”疑云:央行铁血手段教训银行[N].北京商报,2013-06-24.
[3] 罗宇凡,华晔迪.新华网谈内地“钱荒”:不是没有钱,而是放错了地方[EB/0L].http://finance.ifeng.com/a/20130623/10011952_0.shtml,2013-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