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2014-05-30冯国基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转移人力资源开发

冯国基

摘要:如何有效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由于我国农村教育水平落后,教育基础设施差,缺乏正规的劳动技能培训体系,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因此,政府必须出台相关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规划“三农”问题,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资金投入力度,借鉴和引进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探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本投资

1 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关概述

1.1 含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在特定的历史生产力发展水平、特定的国家地區劳动力的供过于求。具体是指劳动的边际收益,部分是零甚至是负的,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一部分是分开的,是否增加或减少劳动投入,总农产品将不会改变。

1.2 形成原因 由于城乡发展差异大,城乡二元结构一直存在,加剧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随着我国农村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劳动力被从农业生产中分离节省出来,从而产生了富裕劳动力,农业领域对劳动力的容纳量开始逐年下降。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仍是供大于求,农村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计划经济的弊端的影响,部分农民从土地生产中分离解放出来,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乡镇企业不发达,无法吸收容纳这部分劳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1.3现状 随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推行,农民逐渐提高了对化肥、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资金投入,劳动生产率也相应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已经饱满,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事可干,又很难在城市找到一份稳定可靠的工作,面临着失业的风险,从而直接加剧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

2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人力资源开发的困境

2.1 农村人力资源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农村教育意识落后,加上教育基础设施的不足等原因,还是有一大部分农村孩子上学念书只上到初中就辍学,早早地离开校园而被流入社会,这无形当中增加了我国就业市场的压力。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时期,不同行业各自岗位对人力资源素质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和提高,农村劳动力原有的劳动技能根本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2.2 农村思想观念保守落后,难以适应建设先进文化的需要 由于经济政策的调整,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社会建设,农村生产力得到很大的解放和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也有了较大解放和改变。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封闭的小农意识,传统的家庭价值观,落后的封建习俗和传统的做法仍然根深蒂固,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2.3 政府缺乏一套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规划和组织体系 我国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专业的培训人才,没有一套科学的培训组织体系。开发与培训农村人力资源需要政府统筹规划,总揽全局,按需培训,循序渐进,制定科学严谨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体系。

2.4 我国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发展滞后 我国工业化起步,发展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发展缓慢,城乡之间存在着户口等的限制,发展不协调,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吸纳有限。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说过:“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最大的问题”。由于历史因素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城乡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给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带来了难题。

2.5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市场体系不完善 在当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工作,一些企事业用人单位却招聘不到人,出现“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这充分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不完善,一些中介组织在这一方面根本就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3.1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我国政府应通过转变政府服务职能,成立相关职能机构,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农民发展的政策,引导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要充分运用地方政府的“领头羊”作用。农村各级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来加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进而转变其思想观念,最好是能够培养农民的自我开发意识,除此之外,还需要上下级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还可以开展一些其他的培训之类的可以普及一点的知识等。

3.2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拓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渠道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既要有深度也得有广度,在引进来的同时还要能够走出去,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形成良性的流动模式。农村规模逐渐壮大起来,表现为人口和经济在特定地域内不断聚集的过程。从目前情况来看,要加大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打破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瓶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个很好的平台,进一步扩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3.3 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这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一大重要决策。首先,要按照市场需要,抓好岗前培训。在执行这一点是,所有培训机构必须同劳动力市场或用人单位签订培训合同,这样才能保证农民合法权益,在正式开始培训后,必须要加强监督,对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反馈并得到解决,一定要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最后,要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通过岗前培训,注重实际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给农民工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其可以自主的参与其中。

3.4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 我国政府要继续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一套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尤其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方面的资金投入,使每个劳动者都能参与其中,享受社会发展成果。大力发展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养老产业。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养老机构实施农村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积极推进社区建设,社区养老的作用;逐步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使劳动者分享改革成果,拓展和深化中国的资本市场,促进正常有序的农村人力资源流动。

3.5 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科学文化素质 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合理,致使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一些渠道能够让那些初中毕业就进入社会的农村学生有机会进入特定的职校或技校学习一些社会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如此也有利于农村的职业教育的全面化发展,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注入新鲜血液。

3.6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并且数量庞大,地区分布差异性大,严重影响了劳动力人力资源的正常开发。所以要加大人力资本资金扶持力度,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物质力量。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为满足农村人力资源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保健的基本要求,住房和其他方面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4 结束语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开发,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我国政府必须出台相关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规划“三农”问题,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资金投入力度,借鉴和引进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和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道路。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力资源的有限配置和合理流动不是靠单方面的努力来实现的,它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奋斗,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參考文献:

[1]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胡君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文莉.城市农民工就业弱势地位及改善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7.

[4]杨静.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10).

[5]涂云龙.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内部吸纳的思考[D].重庆:西南大学,2008(39).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投资转移人力资源开发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逐步提高农民收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转移的法治保障
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安排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职工教育培训策略研究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欧美发达国家人力资本转移变化研究与启示
中国公共投资的计量分析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