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弗兰纳里奥?康纳笔下的精神顿悟

2014-05-30冯维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奥康纳短篇小说

冯维

[摘要]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小说以震撼读者的暴力死亡描写与各类型的畸形人物而闻名。除去死亡与暴力元素,小说中的对人物的精神顿悟的描写也是实现救赎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暴力、死亡融合一体,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文将对奥康纳篇两短篇小说中的“精神顿悟”进行系统地归纳与分析,试图揭示其对“救赎”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神顿悟;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

一、精神顿悟与弗兰纳里·奥康纳

在文学创作中,精神顿悟(epiphany)是作家对主题渲染人物心理刻画时常用到的一种写作手法。其通常指作品中的人物对某个人、事物或者景象一瞬间的领悟或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基于某些不起眼的细节,如手势、言语等也可以是某些重要的事件。根据基督教义,epiphany一词指的是耶稣显灵的日子,是基督教的节日(1月6日),起初为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用于小说创作,并对其定义为“一次突然的精神感悟”。

生活在二战后美国南方的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目睹了当时社会的冷漠,人们的自私与贪婪,精神的空虚与信仰的缺失,感觉到了人们正在享乐中逐渐迷失自我,背离了上帝,许多人打着信仰的旗号却做着罪恶的勾当。奥康纳将自己的作品指向了人们的罪恶,试图用形形色色的罪人以及上帝对他们的救赎来唤醒当时的世人。奥康纳小说以各类型的畸形人和暴力与死亡元素而闻名,但是在她刻画的种种救赎过程中,精神顿悟也是通往救赎之路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正是精神顿悟与暴力、死亡的结合,使得奥康纳笔下人物的救赎之路更为形象,给读者以更强的冲击力,使其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二、《河》中帕拉代斯的顿悟

帕拉代斯是一个父母疏于关心的男孩,他没受过洗礼,不懂得基督教。这天帕拉代斯被交与康宁太太照看,帕拉代斯先是被带到康宁太太家,在这他看到一张张彩色照片,一个穿着白被单的男人,长头发,头上围着一个金环,正在锯一块木板,后被告知这是耶稣,而不是像他以前认为的“‘哦、‘该死的、‘上帝这一类的字眼,或者是有时骗取人家一些东西的人”,接着又听康宁太太念他从没听过的圣经,临走帕拉代斯还偷偷把书藏到衬衣里。随后帕拉代斯随康宁太太来到河边听一个牧师布道,打着治病旗号,实则敛财的牧师在听说帕拉代斯从没经过洗礼后,声称将在河里为男孩洗礼,是他可以到达基督王国,并将男孩倒立提起,头插到水里,男孩痛苦极了,但是却向往着基督王国。回到家后,男孩对洗礼念念不忘,家里父母的贪婪与忽视根是加深了男孩对耶稣的向往,正如小说中的描写:“他的脸部表情慢慢地起了变化,仿佛过去他不知道自己在寻求什么,现在逐渐看到它出现了。他突然明白自己想做什么了。”帕拉代斯偷偷溜出家,钻进河中寻找基督王国,在几次挣扎后,“他低低地发出一声痛苦而愤怒的呼喊。接着他听到有人在叫唤。他转过头来看见一个象巨猪的东西在他身后奔跳…这次等待他的一股激流象一只文雅的長手似的抓住了他,急速地把他向前拖去,往下沉落。”这一刻,男孩感到很惊讶,河水与挣扎时的幻想使他顿悟:既然他的行动迅速,也明白他要去什么地方,他的一切愤怒和恐惧全消失了。在河底,帕拉代斯忘却了痛苦和恐惧,奔向了耶稣,也实现了自己的“救赎”。

三、《瘸子先进去》中谢帕德的顿悟

谢帕德是教养院的公职人员,自认为才能得不到发挥,自己是大材小用,为了表明他的善心与能力,谢帕德对坡脚的犯罪儿童约翰逊十分关心,吃饭、穿衣、睡觉无时不惦记着约翰逊,并常常将自己的儿子诺顿约翰逊相比较,给诺顿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同时,谢帕德自认为看透了约翰逊的心理,试图用自己的关心与耐心感化约翰逊,为他的坡脚定制了特殊的鞋子,还把约翰逊带到自己的家与儿子一起生活,甚至在约翰逊再次犯罪后试图为其掩盖。在此过程中谢尔顿的那种施恩于人的沾沾自喜和沽名钓誉的伪善面目跃然纸上,同时,约翰逊的恶行与恶语一次次鞭笞着谢帕德:“如果我真的要忏悔,我会成为传道士的,如果你要这么做,那么做得不彻底就毫无意义。”“撒旦控制着你!” “他以为自己是上帝。我宁愿呆在教养院里,也不愿呆在他家,我情愿蹲在猪圈里!魔鬼控制着他。他连自己的左右手也分不清,他还不及他那疯疯癫癫的孩子懂道理!”在约翰逊大骂谢帕德并被警察带走后,谢帕德“好像被子弹击中后仍然坚持站着的人那样“微微前屈着身子,此时的谢帕德脑海中闪现着约翰逊的话,“丑恶象空气中的一股臭味笼罩在他周围”,“他忽然感到一阵惊慌”,“他的脸渐渐变得没有血色了…他的脸几乎成了灰色”,他顿悟了:“他忽略了自己的孩子。他看到目光清澈的魔鬼,人心的探测者,他自己的形象越缩越小,直到眼前成了一片漆黑。他瘫坐在那里,吓呆了。”谢帕德顿悟了,但是他的儿诺顿却将自己吊死在阁楼,巨大的冲击暗示着他的最终“救赎”。

结 语

通过以上两部作品中对精神顿悟的分析,可以看出精神顿悟是奥康纳笔下众多人物实现“救赎”的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是作者运用的独特的创作技巧,它不仅赋予了笔下人物的饱满的精神状态,也使她的作品震撼和警醒了无数的读者,使人们不断地反思自我的罪恶:自己是否也是奥康纳笔下的一个个“罪人”需要“顿悟”与“救赎”。

参考文献

[1]陈红薇.奥康纳小说中的两个声音 [J].外国文学,1998(04):42-46.

[2]谷红丽.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的符号化象征[J].外国语言文学,2003(03):52-57.

[3]石云龙.试论奥康纳短篇小说的特色[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3):92-98.

[4]Bloom Harold ed. Flannery OConnor[M]: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1986.

猜你喜欢

奥康纳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中的时间——评余静如短篇小说《好学生》《平庸之地》
怎样写短篇小说
“感觉再也不会跟以前一样了”:奥康纳《异乡客》中的“危机瞬间”
大法官奥康纳:做出决定,就绝不回头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纪念弗兰纳里·奥康纳辞世五十周年
——国内奥康纳研究综述
弗兰纳里·奥康纳文学作品的多重审美空间解读
浅析奥康纳《好人难寻》的创作特色
爱,不仅是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