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需要中国学吗

2014-05-30

南风窗 2014年16期
关键词:知识界燕京中心主义

鲁迅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

“新”字用得好,妙不可言。大师就是大师。

为新,意思是走在人前,敢为天下先。这的确是北大的特点,也正是这个特点,造成了北大的尴尬:进步的时代她最进步,堕落的时代她最堕落。

这一点,鲁迅也早就看出了。他夸过北大是“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也骂过北大“堕落至此,殊可叹息”。这看似矛盾的评价,统一在了“新”字上。

北大是中国的北大,因为她走在前面,她提出的问题也往往是中国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应该关注北大设立燕京学堂,开设中国学学科的原因。

这不是一个大学开一个可以自主决定的二级学科的问题,也不是设一个新专业扩招的问题。北大借此提出的是对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走向都極具挑战性的问题:中国知识界该怎么研究中国?什么是中国的主体性?中国应该怎样构建自己的主体性?

这是为什么清华的手笔更大的“苏世民项目”只是学校自身发展中的一步,而北大的燕京学堂却与整个国家的走向联系了起来,吸引了知识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北大校方显然还对相关问题的重要性处于无意识的状态,还只是把“中国学”、“主体性”这样的概念用在装点这个新项目上,也没有意识到所作所为恰恰是缺乏主体性的表现。

北大要搞的中国学,没有脱离以西方中心主义为根基的“东方学”的范畴,这样的中国学与中国的主体性毫无关系,只与西方的主体性有关。

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是:中国需要中国学吗?

以中国的主体性为坐标,与其说中国需要中国学,不如说中国更迫切地需要自己的“西方学”。这还不够,中国真正需要的是新的现代性历史叙事。这里才能孕育出中国的主体性。

在这之外,我们也看到,在争议中北大校方没有蛮干,而是倾听、沟通和妥协。我们看到,“兼容并包”之风仍在。在这点上,要给北大点个赞。

猜你喜欢

知识界燕京中心主义
忆燕京门下
Fasudil prevents liver fibrosis via activating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suppressing hepatic stellate cells
论我国实体中心主义的非法证据排除模式
民国前期知识界的昆剧存续论*——以1912—1930年报刊剧评中的昆剧中兴论为中心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应与超越探析
民国知识界视域中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上)
法益中心主义的目的解释观之省思
“燕京八绝”之首的景泰蓝色彩研究
民国知识界视域中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下)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