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是心理上的一种残酷

2014-05-30石勇

南风窗 2014年16期
关键词:哲学家革命

石勇

《两面之词—关于革命问题的通信》

【法】雷吉斯·德布雷 赵汀阳 著 张万申 译

中信出版社

2014年6月版

作为赵汀阳的资深、铁杆读者,让我来对他的新书《两面之词—关于革命问题的通信》说三道四,还是比较合适的—他是深刻地影响过我的唯一中国哲学家。

当然,既然是通信,赵师只是作者之一。另一作者是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德布雷同志当年是切·格瓦拉的革命战友,并肩扛过枪在南美丛林里打游击,不幸被俘。萨特等人曾为营救他而积极奔走。从玻利维亚的监狱回法后,他以笔为枪,继续哲学上的革命,继续和资本主义闹翻,如今,已是74岁的革命前辈了。

“革命首先不是一种造反,而是一种哲学。”这句挺有哲理的革命话语是他的名言。

于是,一个是中国最具原创性的哲学家(在我的印象中没有之一,其“天下体系”等理论颇受国际瞩目),一个是法国从实践到理论都对世事洞若观火的哲学家,他们的通信典型地体现出了一种“中西对话”。换句话说,这并不仅仅是两位哲学家之间的对话,而是现在的中国和西方的一种相互“理解”。《两面之词》隐藏着中国和西方要在对方面前确立自己的“存在”的密码。

这本书的法文版在法国很畅销。我认为,这并不仅仅是很多法国人具有阅读思想类著作的能力和兴趣(比方说,他们每年的高考作文似乎都志在提升一个民族的头脑—进行哲学训练,相比之下,我们每年的高考作文似乎只对培养不会思考而只会煽情的文青感兴趣)。无法排除这种因素:法国读者想从这本书中一窥中国的“软实力”。这是对未来的预见性的阅读,而有能力看到未来的人才可能把握未来。

这本书虽然是两个思想精英的对话,但两位哲学家都不是喜欢用晦涩术语这类“学术黑话”的人,敞开了直捣问题,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真诚、犀利、幽默,还有调侃(主要是德布雷老师在玩,赵师年纪小了21岁,主流姿势是恭敬,且贯彻始终)。

好,两位牛人的对话,能够碰出些什么?又能对今天世界上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利益,甚至改变了我们,把我们变成了某种“存在”的很多东西—包括革命、媒体、国家、权力、市场、话语方式、民主、思维方式,等等—提出什么样的真知灼见?

当讨论到革命时,德布雷说:“唯一跳出星球运转的循环意义外的革命不是政治革命而是技术革命,因为只有它们才是不复返的……互联网和集装箱比某某、某某、某某某(注:革命领袖)更实际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在讨论到现代社会的各种 “数字化管理”时,赵汀阳说:“现代建立了各种严密可靠的系统,但也有个缺点:脆弱。”又比如,当讨论到中国土豪(肯定也有官家夫人、“官二代”)去法国买各种奢侈品时,德布雷老师毫不客气地指出:“你们的旅游者成千上万地来巴黎买路易威登包和爱马仕香水,这可以理解,这是经过几十年的贫穷和匮乏的后遗症。”又比如,当讨论到新的全球性权力时,赵师说:“‘服务就是力量,导致全面依赖的全面服务必定形成全面统治……哪里有自由空间,哪里就有新权力出现。”

这些洞察几乎让人绝望。这个世界很少是按哲学家们所推崇的“真”、“善”来运转的,他们剩下的一件事情似乎就是揭露残酷。而当两位讨论到,这个世界是由神话、乌托邦、谎言所“动员”时,让人想到苏格拉底和色拉叙马霍斯关于“正义是强者的利益”的讨论。世人都在梦中生活,唯有哲人挣扎着要觉醒过来。

书讯

《讲学札记》

錢穆 讲授 叶龙 记录整理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年7月版

1949年至1964年,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期间, 所开课程计有“论语”、“孟子”、“中国通史”、“中国经济史”等十余种。1970年代,叶龙先生将其整理编写,经钱穆先生删改润饰,所计百余条讲学札记,分为思想与学术、历史讲论、文学评述、为学与做人、人物点评等五大类。

《经济学就这么有趣》

梁小民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年8月版

同样是跟风制作同一部热播过的日韩电视剧中主角穿过的服装,为什么有的厂商赚钱有的不赚钱?为什么穷国的富人比富国的富人更爱打高尔夫球?……经济学家梁小民以中外历史、文学、新闻时事、社会现象为线索,讲述了看似平常的日常现象背后包含的经济学原理、商业运作规则及企业管理策略。

《给孩子的诗》

北岛 选编

中信出版社

2014年7月版

57位不同国别的诗人,101首不同风格的新诗,北岛亲自甄别、挑选,将自己心目中的最适于孩子诵读、领悟的短诗公布于世,“为孩子留下一部作品”,实现诗人长久以来的夙愿。重绘新诗版图,确立经典标准,诗人、篇目、译文的择选,都体现编者一以贯之、别具手眼的诗学理念与美学目光。

猜你喜欢

哲学家革命
将革命进行到底(节选)
船夫和哲学家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事件》:流行哲学家的流行著作
哲学家的幽默与智慧
《与哲学家的一天》(组诗)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