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

2014-05-30孙尚斐

当代医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西坦奥拉神经功能

孙尚斐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病患者神经功能出现缺失,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往往会有较高的死亡率或致残率,对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和精神打击都比较大。但如果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就能够减少患者死亡或致残的情况出现,对于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和减轻家庭负担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对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大多应用抗血小板凝聚、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的药物,选取120 例患者中,有60 例应用奥拉西坦静脉注射结合常规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1 月-2013 年1 月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前不超过48 h发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并且全部经过头颅CT/MRI检查,120 例患者排除具有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脑出血等。将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 例(男36 例,女24 例),年龄35~76 岁,平均60.5 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14.7±7.1)。对照组60 例(男38 例,女22 例),年龄37~79 岁,平均61.5 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14.8±6.9)。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综合治疗给予抗血凝、降血压、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并且依据患者情况要对患者进行颅内降压、降血压、降血糖等相应治疗。治疗组在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4.0 g奥拉西坦加入250 ml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 次/d,两组患者都按照各自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时间2 周。

1.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 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明显治愈21 例,显著进步23 例,进步10 例,无效3 例,恶化3 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基本治愈15 例,显著进步17 例,进步11 例,无效10 例,恶化7 例,总有效率71.9%。2 周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首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14.7±7.1)分,对照组(14.8±6.9)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距不明显,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 周后,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前后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 周后两组患者间评分差距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 周治疗组 60 14.7±7.1 7.6±6.3对照组 60 14.8±6.9 10.3±5.4

2.3 不良反应比较 静脉注射奥拉西坦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失眠,使用奥拉西坦的患者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在2 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检查,未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急性脑梗死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临床上,一旦发病患者神经功能出现缺失,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往往会有较高的死亡率或者致残率,对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庭生活质量和精神打击都比较大。但如果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就能够减少患者死亡或致残的情况出现,急性脑梗死往往给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知觉、语言、社交、发音、神经功能等带来不同程度阻碍[3],其临床表现为肢体偏瘫、智力与神经功能缺失或者消退,其中血管性痴呆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后果之一,如果不积极治疗,痴呆会渐进性加剧[4]。药物治疗主要是促进半暗带神经元形态和功能恢复,避免因缺血导致神经功能缺损,保护细胞膜功能正常工作和避免缺血梗死区进一步扩大[5]。

在国外早有应用奥拉西坦于临床治疗的例子,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9%,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上,2 周治疗过后均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奥拉西坦在临床应用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和患者家属减轻负担[6]。另外,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说明奥拉西坦这种药物在临床上的安全性也能够得到保障[7-8]。

综上所述,奥拉西坦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证明,该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可被广大医患接受。

[1]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方波,蔡云红,袁鹏.奥拉西坦治疗重型脑外伤恢复期病人记忆与智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5,47(2):283-287.

[4]冯涛.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影像学和药物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4,7(4):761.

[5]邓立记.奥拉西坦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6):324.

[6]海力比努尔,王荫华,赵发国.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11):647-650.

[7]张恒金.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38 例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2):140-141.

[8]方兴.奥拉西坦治疗神经科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1,6(3):135.

猜你喜欢

西坦奥拉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维克多·奥拉迪波进步最快球员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奥拉星:进击圣殿》
分析奥拉西坦治疗慢性脑缺血引起的痴呆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预后分析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