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深入推进为民务实清廉实践活动
2014-05-29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凉城社区党工委
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凉城社区(街道)党工委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围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巩固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标杆,本文拟从近年来社区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入手,就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一浅见。
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服务型党组织
一、当前开展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在社会结构转型、社会利益分配格局调整的大环境下,我们党正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从革命时期就建立起来的干群关系、群众工作方法也正面临着新的考验,由此产生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也映射在基层群众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凉城社区近年来的管理服务实践来看,有以下三个问题困扰当前的工作:
(一)干部想问的是不是群众想说的?在走访群众、开展调研、信访接待等直面群众的场合中,一些干部总是出现“失语”问题,面对群众聊不上话,往往几句“身体好吗”、“工作好吗”、“住得好吗”寒暄后,就陷入冷场;或是一面是干部对政策形势高谈阔论,另一面是群众对柴米油盐滔滔不绝,交流沟通的话题总撂不进一个篮子,干部想了解的群众未必都肯推心置腹。
(二)干部想说的是不是群众想听的?近年来,在社区宣传、民生保障、信访维稳、城市管理的过程中,相较于过去,一些社区居民的维权意识显著提高,尤其是在物业管理、民生保障等涉及切身利益以及公共权力的方面,并不太愿意听取党政部门、居委干部的宣传教育,他们往往都有自己的想法,且更愿意听取来自媒体、网络以及社会机构的意见,街道司法所就曾多次碰到来访居民要找“柏阿姨”、“阿庆”帮忙却不要司法所和居委调解。
(三)干部想做的是不是群众想要的?为进一步满足居民物质文化需求,近年来市区各部门包括街道和居委会都在民生实事上动足了脑筋,一批又一批惠民工程应运而生,但在实践中却发现这些干部心中的“好事”、“实事”,居民群众未必总是领情,有时候一部分群众是满意了,但另一部分群众却生气了。譬如,凉城某小区绿化较为茂密,部分居民曾多次反映几棵大树太高影响视线和晾晒衣物。为此,我们积极组织力量对这几棵“扰民树”进行了整治,但几天后这件好事却引起了对面几户居民的强烈不满,认为门前大树被无故“斩首”,这是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侵害。
二、影响群众工作有效沟通的原因
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这些看似只是与群众联系不够、工作不深入等表面问题,但深层次上都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有关,与转型期社会利益格局和群众思想变化的背景不可分割,可以从四方面加以概括:
(一)群众的思想和诉求多元化。今天的群众已不是三十年前的群众,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观,这些相对独立却各不相同的思想,并不是靠简单喊喊口号、做做工作就能够获得认同、形成共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群众的需求已不再简单局限于一日三餐、吃饱穿暖等基础物质需求上,而是更多的体现在对思想、文化以及民主权利的享有上。既要过得好,还要过得舒心,更要过得心里明白,这就对我们党和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干部对群众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国共产党是靠群众工作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在革命时期,我们的干部夜提灯笼访贫农、日穿草鞋走万里,与群众结下了鱼水之情。但时至今日,一些干部对于群众工作的态度出现了偏差,滋生出了一种“爷们”思想,把群众看作是管教的对象,认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对老百姓的一种恩惠,把走访调研搞成了太爷出巡,把帮困解难办成了施舍行善,把群众意见看成是刁民告状,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群众是不愿意讲真话和实话的。
(三)决策没有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我们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工作和决策却并没有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而是过多考虑、迁就于经济效益、媒体效应,抑或是单凭少数领导、干部的主观推测群众有这方面的需求就立刻上马推进,殊不知现在的群众并不糊涂、也不买账,轻则劳民伤财、重则微博爆料甚至发生群体事件,这样的例子近年来在国内也并不鲜见。
(四)一些群众工作的方法需要改进。现代社会的管理体系应当是一个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互动体系,而不是单靠党和政府就能大包大揽的,有时一些干部工作的理念和方式还简单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对文、会对会”的行政管理模式,不善于发动群众去教育群众、不懂得指导群众去帮助群众,老马拉新车,问题也就出现了。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有效性的思考
从党的一大到十八大,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革命党过渡到执政党阶段,执政理念也从高度集权、以党代政的全能主义转变为以群众需求为中心,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党阶段,结合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体可以从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关系入手。
(一)摆正干部与群众的位置。党的干部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绝大多数人之一,既不是什么“贵族阶层”,也不是什么“特权阶级”,做群众工作就必须杜绝特权思想的干扰,时时刻刻把自己置于与普通群众平等的地位上,否则与群众的距离就难以拉近,空间上近在咫尺,心理上却相距千里。具体地说是要走出三种误区:一是“精英情结”,认为社会管理都是只有领导和干部才能做决策的“精英游戏”,普通百姓既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也没有区别好坏的智商。二是“管教心态”,忘记自己所行使的权力是人民群众所赋予的,认为群众天生就是应当成为被管理、被教育的对象,群众只有接受和顺从的责任和义务,自己是在“施舍恩惠”而非在“为民办事”。三是“特权意识”,认为自己是领导干部与普通百姓有所不同,可以享有种种特权,崇尚享乐主义、助长奢靡之风。李瑞环曾经说过:“有的人自己满脸脏东西,怎么号召人家讲卫生,你在台上讲人,人家在台下讲你,你讲的还管什么用。”当前党的干部要赢得群众的信服和尊重,就应当坚守道德的高地,尤其是要秉持清廉的风骨,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