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斑纹双限性蚕品种限菁松×限皓月晚秋蚕期的饲养表现

2014-05-29佘柳涛慧勤卫东

中国蚕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茧丝皓月斑纹

佘柳涛 周 慧勤 薛 卫东 陆 琳 王 静

(江苏省如皋市蚕桑技术指导站,江苏如皋 2 26500)

斑纹双限性蚕品种限菁松×限皓月晚秋蚕期的饲养表现

佘柳涛 周 慧勤 薛 卫东 陆 琳 王 静

(江苏省如皋市蚕桑技术指导站,江苏如皋 2 26500)

2013年晚秋蚕期,在如皋蚕区饲养了斑纹双限性蚕品种“限菁松×限皓月”,结果表明:该品种保持了原菁松×皓月的众多优点,在茧层率、茧丝长、解舒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且万米吊糙次数较低,茧层率比对照种高1.3个百分点,茧丝长长16.9 m,解舒率高2.33个百分点。但在饲养过程中发现,由于幼虫期体表斑纹不同,个体大小开差较大,茧形大小欠均匀。建议在目前尚不具备雄蚕专养、雄茧专烘专缫的蚕区,需进一步改进后再推广。

蚕品种;斑纹双限性;限菁松×限皓月;晚秋蚕期;养蚕成绩;丝质成绩

在当前国内蚕种生产中,利用斑纹限性蚕品种的特点,实现在原蚕饲养期间根据蚕的斑纹进行雌雄分开饲养,分开上蔟,从而提高蚕种繁育劳动生产率的做法,已在部分蚕品种如双限性夏秋用品种洞·庭×碧·波、单限性品种871×872等中得到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2],但目前尚无春秋兼用多丝量斑纹双限性品种的推广应用。

菁松×皓月是目前全国应用面最广、推广量最多的一对多丝量蚕品种[3],年饲养量260万盒左右,市场需求量很大。作为全国最大的蚕种生产企业,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4]为加大、加快优良蚕品种的繁育推广,于2006年开始对菁松×皓月进行了斑纹双限性的选育工作,于2009年春季初步选育纯合(简称限菁松×限皓月)后,已在山东省内进行了连续3年的实验室鉴定和农村饲养试验。为全面了解该限性品种在江苏如皋蚕区的饲养表现,我们于2013年晚秋蚕期引进饲养,试验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蚕品种为斑纹双限性菁松×皓月——限菁松×限皓月(生产编号1221批),对照蚕品种为菁松×皓月(生产编号1223批),均为正交春制秋用种,盒装卵量28 000粒,由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安排在如皋市东陈镇雪岸居委会,由代表如皋蚕农较高饲养水平的汪国民和一般饲养水平的薛琴2户承担。汪国民饲养1盒限菁松×限皓月和1盒普通菁松×皓月,调查养蚕成绩和丝质成绩。薛琴饲养1盒限菁松×限皓月,调查不同斑纹与性别对茧丝质成绩的影响。

2对蚕品种均于2013年9月7日出库,9月15日发种,9月17日收蚁。自收蚁后在同一环境中饲养,蚕室温度1~2龄控制在25~27℃,3~4龄控制在23~25℃,5龄到蔟中控制在20~22℃,每天记载用桑量,调查蚕病发生、损失的情况,观察发育整齐度、眠起时间等。全龄采用三回育,饲养期间所有技术处理均相同。上蔟6 d后每个品种抽取2 kg样茧调查公斤茧颗数,随机抽取30粒上茧调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健蛹率。样茧烘干后送如皋新丝路缫丝厂调查茧丝质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限菁松×限皓月的饲养情况和养蚕成绩

试验种限菁松×限皓月和对照种菁松×皓月一样,均孵化齐一,一日孵化率高,实用孵化率99.4%。限菁松×限皓月和菁松×皓月在食性和眠性上无明显差别:小蚕行动活泼,食桑快、眠性快,各龄眠起齐一;5龄第1~3天食桑缓慢,第4天开始食桑较快,第5~7天才进入旺盛食桑期。

自3龄起蚕时,限菁松×限皓月蚕体色明显比对照种深;到4龄蚕盛食期,限菁松×限皓月群体内即能看到蚕体色、斑纹的差别,且因斑纹不同,蚕体即表现出大小开差;5龄盛食期调查蚕体质量,菁松×皓月平均为4.90~4.95 g,而限菁松×限皓月的白蚕平均为4.20 g,花蚕平均为5.10 g,白蚕体型明显偏小,花蚕比菁松×皓月的蚕要大,且因斑纹不同,限菁松×限皓月的蚕体大小开差较大。

2对品种4龄前的发育经过相同,5龄经过限菁松×限皓月比菁松×皓月少8 h,即限菁松×限皓月少给1回桑叶。全龄经过限菁松×限皓月为25 d10 h,菁松×皓月为25 d18 h;因此,限菁松×限皓月与菁松×皓月相比全龄用桑量少13kg(低1.6%),盒种产茧量少2kg(低3.8%)。限菁松×限皓月茧形长椭圆形,缩皱中等,与菁松×皓月基本相同;但限菁松×限皓月茧形大小欠均匀,开差比菁松×皓月明显。限菁松×限皓月的全茧量为1.93 g,比菁松×皓月2.03 g略低,但因茧层量相同,限菁松×限皓月茧层率为24.9%,比菁松×皓月高1.3%;限菁松×限皓月的健蛹率比菁松×皓月高3.3个百分点(表1)。

2.2 限菁松×限皓月的抗病性比较

限菁松×限皓月到上蔟时发生血液型脓病病蚕386头,占收蚁头数的1.38%,菁松×皓月发生血液型脓病病蚕248头,占收蚁头数的0.89%;限菁松×限皓月总的蚕病损失率为5.4%,菁松×皓月为3.4%,限菁松×限皓月比菁松×皓月高2.0%,显示出限菁松×限皓月的抗病性略差。

表1 限菁松×限皓月的饲养情况和养蚕成绩

2.3 限菁松×限皓月的丝质成绩

从表2中干茧缫丝调查成绩来看,限菁松×限皓月与菁松×皓月相比解舒率高2.33个百分点,茧丝长长16.9 m,万米吊糙次数低1.3次,纤度高0.210 dtex,其他丝质指标,如清洁、洁净等成绩与对照种菁松×皓月相仿。

表2 限菁松×限皓月的丝质成绩

2.4 不同斑纹与性别及对茧丝质成绩的影响

在5龄第5天时在薛琴家调查了限菁松×限皓月的花蚕和白蚕比例并将其分开饲养,分别上蔟、采茧、缫丝。幼虫期调查的花蚕和白蚕的比例约为55∶45,花斑蚕略多。在调查30粒上茧茧质时发现,白蚕的茧中全是雄蛹,而30粒花蚕的茧中有28粒雌蛹,2粒雄蛹(占6.67%)。对不同斑纹蚕上蔟后的茧丝质情况调查(表3)表明,限菁松×限皓月白蚕结的茧其全茧量明显比花蚕结的茧小,但茧层率要高;白蚕与花蚕所结蚕茧的解舒率、茧丝长及纤度等几个指标差别不大,清洁、洁净2个指标是花蚕的茧低于白蚕的茧,但万米吊糙次数是花蚕的茧比白蚕的茧要低2.5次。

表3 限菁松×限皓月不同斑纹蚕上蔟后的茧丝质成绩

3 小结

由于春用品种菁松×皓月在全国蚕茧主产区的推广量最大,且因其丝质优,受到制丝厂商的欢迎。因此,斑纹双限性品种限菁松×限皓月的选育成功,将从根本上改变当前蚕种的制种模式,进一步拓宽了蚕种产业的生存空间,对稳定蚕种生产能力,确保良种供应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如皋农村晚秋蚕期的饲养成绩来看,斑纹双限性品种限菁松×限皓月的综合养蚕成绩及茧丝质成绩与菁松×皓月相仿,且有些指标要高于菁松×皓月;但在饲养过程中,如不能实现良种良法配合推广,则其品种的优良特性不能充分发挥,蚕农饲养效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加上斑纹双限性品种的蚕体因斑纹不同大小开差较大,茧形大小欠均匀,蚕农难以接受;因此,建议该品种在大面积推广前,还需进一步加以改进,除缩小个体开差外,还要在养蚕和丝茧收购上实行雄蚕专养,雄蚕茧专收、专缫,以提高该品种的饲养效益,保证该品种的顺利推广。

[1]靳永年.家蚕斑纹限性品种实用化进展与选育技术[J].中国蚕业,1998,19(1):20-22.

[2]刘俊风,杜周和,张剑飞.大力推广限性蚕品种 促进蚕种和茧丝质量的提高[J].四川蚕业,2002,30(1):35-36.

[3]叶夏裕.全国主要现行蚕品种性状及饲养技术要点[J].中国蚕业,2009,30(4):113-115.

[4]李建琴,房德文.蚕种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历程的启示[J].中国蚕业,2013,34(1):4-8.

S881.2

B

1007-0982(2014)01-0027-03

2014-03-11;

2014-03-27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编号SXGC(2013)137]。

佘柳涛(1964—),女,江苏如皋,大学,高级农艺师。

Tel:0513-87225733,E-mail:sheliutao@hotmail.com

猜你喜欢

茧丝皓月斑纹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仰望一轮皓月
老守卫斑纹蜂
斑纹游戏的最优解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鉴定对照种“菁松×皓月”的茧丝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绕远的斑纹鹿
鲜茧丝与干茧丝性状对比研究
绕远的斑纹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