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学反思
2014-05-28史凤林
史凤林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54-01
为了参加校际的比赛,必须采用学校的“六部”教学模式,即:明确目标、当堂学习、学习检测、提升拓展、时段识记、巩固检测。同时,因为我是初三教师,要求借用八年的学生,因而增加了此次讲课的难度。
为了这节课,我选取了八年级教材中《春酒》一课,这一单元都是反映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的文章,这篇文章也反映了作者琦君对童年生活和故乡生活的怀念,学生一方面比较熟悉这样的生活;另一方面,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在备课时,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重点准备:
1.因为上课的学生不是自己的学生,彼此比较陌生,如何导入,既让学生没有陌生感,又能很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在备课中着重考虑的问题。我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方案,最后选定一个方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我为什么会选择他们班作为讲课的班级,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打开了,课堂热闹起来了,我借助一段话将学生发散的思维聚拢过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品味到诗人旷达的胸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品味到诗人深邃的内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品味到词人磅礴的气魄。今天,我们一起品味琦君的《春酒》,是怎样的滋味!一方面导入新课,一方面切合语文的特点,自然导入新课。
从实际课堂的效果来看,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学生有想表达的愿望,却延长了上课的时间。这一点在以后的备课设计中,我会考虑更加全面仔细。
2.在“六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我更多考虑的不是教学内容方面,而是如何创新运用“六部”教学模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为此,我做了以下的创新:
(1)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我和学生做为一个整体,将目标尽量分解,便于学生理解学习目标。同时,设置不同掌握等级,区分出重点及掌握和了解的区别。
(2)将当堂学习检测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将字词部分提前到导入新课之后,检测学习预习效果;通过小组互批、互考,完成此学习任务。另一部分学习检测是在学生当堂学习之后,学生细读文章之后,作为学生阅读检测,采取先自学后合作,然后检测的方法,以抢答、规定人员答题、小组派成员汇报等不同形式进行答题。一方面对学生学习、合作的成果进行检测;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回答,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师提升拓展打下基础。
(3)在教师提升拓展环节中,我将教师拓展的内容分成不同掌握等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将时段识记贯穿全课不同环节,只要有需要识记的内容就进行识记,而不是将它作为一个环节集中记忆,效果比较好。
本节课在课堂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可能由于我不是他们的语文老师,讲课风格不同,学生不太适应,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学生的活跃度不够,形成的学习成果不是太理想,有许多需要补充的地方,虽然有一些小失望,但是却以鼓励为主。
另外,可能是由于比赛的关系,我也比较紧张,因而在文本的写作方法的挖掘方面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不能将这样一篇言情并茂的文章的美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品味更多的美。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