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教师职业倦怠“三字经”
2014-05-28王大刚
王大刚
教师职业倦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改革和农村教育的发展。如何让农村中老年教师在职业生命的暮年焕发“青春”,如何让他们重燃教育生命的激情,当前须念好“给、引、推”三字经。
给:给教师的心灵洒满爱的阳光。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情感是沟通思想的纽带,对中老年教师而言,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只有更多地关注中老年教师的情感需求,将爱的阳光洒满他们的心灵,才能让他们走出职业倦怠的“阴霾”。一是生活上无微不至关怀。他们的家庭遇到困难,及时为他们分忧;他们的亲属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学校及时或看望,或祝福,或吊唁,一句嘘寒问暖的问候,一番语重心长的交谈,都会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大家庭的温馨。二是制度上有情操作。在制定制度时应充分征求中老年教师的意见,既体现制度本身“对事不对人”的“刚性”,又要体现“制度无情人有情”的“人性”。比如,《考勤制度》《教科研奖惩制度》《常规教学监控制度》等,对中老年教师可适当放宽,降低门槛。站在中老年教师的角度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内驱力。三是评价上推行“两个标准”。评价中老年教师工作的优劣,不能采取“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应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名分,更渴望领导的认可,同事的称道。应该长他们的志气,而不应灭他们的威风;应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而不应求全责备地找缺点。
引:引导教师实现职业理想。中老年教师是一块“璞玉”,关键在雕琢、引导。一是引导他们转变观念。一方面,转变“人老不中用”的思想,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姜还是老的辣”,只要坚定信念,一定会老有所为。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转变教育观念,要让他们明白,现代教师仅停留在“一桶水”或“一缸水”的层面是不够的,需要“四季常清的活水”。在学习方式上可采取领学、解读、讨论、交流等较活泼的形式,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通过学习,老教师会自觉锤炼教学基本功。只要正确引导,完全可以转变老教师的教育观念。二是引导他们作表率。中老年教师虽有不足之处,但亦有许多值得青年教师学习和效仿的地方。学校要不失时机地“放大”中老年教师身上的好品质、好作风、好精神,及时总结、归纳,作为青年教师学习的“旗帜”和“标杆”。“标杆效应”会促使中老年教师严于律己,精益求精,永葆教育工作激情。三是引导他们尽其才。中老年教师经过多年教育教学的积累,一般都有自己的“两刷子”,学校要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才能。有的管理班级有方,可让他们畅谈班级管理经验;有的培养青年教师有术,可让他们当青年教师的“师傅”;有的组织课外文体活动有“绝招”,可让他们担任课外辅导员;有的做思想工作有心得,可让他们做心理咨询教师等。
推:推动教师“不需扬鞭自奋蹄”。毋庸置疑,一部分中老年教师主观上有“船到码头车到岸”的“活”思想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撞钟”心理。因此,必须借助外力推动他们走出“职业倦怠”。一是青年教师带动助推。青年教师具有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工作积极性高等特点,由青年教师带动中老年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探讨课改、搞教育科研等,并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既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可敦促中老年教师“不坠青云之志”。二是绩效激励助推。学校可充分利用绩效工资这一经济杠杆的“撬动”作用,合理拉开差距,提高基本工作量之外的奖励分权重,激励中老年教师既在经济上得“实惠”,又可为学校多做贡献。三是荣誉激励助推。部分农村学校为培养青年教师成长,促进其快速成才,将大多数荣誉授予青年教师。殊不知,中老年教师对精神层面的东西更为倚重。学校倘若能在评先评优方面顾及中老年教师的心理需求,他们一定同样会像“拼命三郎”一样投身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洪流”。
(作者单位:枣阳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