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转岗教师的成长困境与出路探索
2014-05-28
幼儿园转岗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过渡时期的适应性困难,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心态上的适应性困难。工作环境与条件的改变、心理预期与现实感受的落差、工作经验与学前教育要求的不同等,使得一些转岗教师心生迷茫。例如:一些自认为是“被中小学淘汰、不要了”才不得已到幼儿园工作的教师缺乏适应新环境的积极性;一些自感对学前教育不太擅长而产生自卑心理的教师在面对新的工作任务时,时常采取回避的方式;还有一些原本抱着投身学前教育改革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教师则发现幼儿园的工作非常琐碎,大量的时间似乎都用在照看幼儿的生活起居上,与自己原来的专业发展预期相去甚远;更有一些转岗教师甚至抱怨,原以为幼儿园没有应试的压力自己会更轻松一些,没想到幼儿园工作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
专业技能的适应性困难。虽然教育是相通的,但3-6岁儿童与7-15岁少年儿童的能力水平与成长需要还是有较大差异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也存在不同,因此,在课程目标、活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转岗教师在转岗初期容易产生挫败感。例如:在课程活动方面,中小学采用分科式的学科教学为主的课程模式,学科教师往往只熟悉和擅长某一门学科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他们到幼儿园后发现只懂一门学科是不够的,因为幼儿园实施五大领域为线索的综合课程,教师不仅要对每个领域都很熟悉,还要能用游戏的方式来付诸实施;另外,中小学以班级授课为主,而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只是一日活动中占比非常小的课程实施形式,教师主要的工作不是上课,而是在一日活动中进行渗透式教育,因此,一向擅长“上课”的转岗教师到幼儿园后会感觉到不适应、不被重视,甚至由于难以胜任非上课类的活动而感到很失落;在课程目标定位上,一些转岗教师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指标,习惯于以知识技能来衡量幼儿的学业水平,因此当他们的知识传授行为或考试测验行为被强行制止时,他们会因为在短期内较难找到对自己教育能力的正向评价而陷入一种自我失能感,从而丧失工作自信。
人际关系方面的适应性困难。转岗教师需要面对新的教育对象、同事群体和幼儿家长,这些人群虽然与中小学时的人际群体相同,但关系处理的方式却相去甚远。相对中小学生而言,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不单纯是一种教育教学的关系,而是保护、养护和教育的多重关系;中小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基本上是言听计从、积极配合,后者对前者而言是具有教育威信的,而幼儿园以幼儿为本,幼儿也以自我为关注中心,只有教育活动符合幼儿的兴趣且生动有趣时,幼儿才可能被吸引,否则任凭教师如何发挥“威信”都难以真正吸引幼儿。幼儿家长对教师作用的期待不仅有教育上的指导,更有生活上的保育养护,对教师的要求更细、更多、更高;与中小学的家校联系相比,家园联系显得更为重要且频率更高,教师几乎每天都在与家长交流沟通,需要应对各种需求的家长,容易产生沟通疲倦。同时,转岗教师需要面对与中小学中不同的女同事群体,要处理好与女同事之间的
关系也需要一个磨合期。
相关待遇期待的适应性困难。转岗教师对于自己的编制、工资、节假日和其他福利较为关心,也喜欢拿自己与同事、拿自己当下的待遇与过去在中小学时的待遇进行对比。现阶段有的政策还未得到较好的落实,有些制度还未有效执行,导致一些转岗教师无法明确未来的方向,甚至产生逃离的思想。例如,原以为“中小学比较累,到幼儿园会轻松一些”的教师发现在幼儿园一天的工作时间较长,有时因制作玩教具还需要加班。又如,某县不少转岗教师反映,他们原本在北上广大城市的民办幼儿园工作,因老家招聘公办幼儿教师,于是辞职回家考上县里的公办编制,期待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安定的生活。然而,工作一年,他们一直在县幼儿园实习,一年只发10个月工资,且每个月仅几百元钱!他们找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但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于是有些人准备再观望一段时间,如果情况不能好转就集体离职。
探索转岗出路
政策落实要严格到位。面对日益庞大的转岗教师群体,政府部门应出台适宜的管理办法和保障措施,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要有正确的认识,严格执行转岗培训考核制度,将适宜的人员转岗为优质的幼儿教师。县(区)级政府尤其要进一步增强政府责任意识,加大“学前教育以县级财政投入为主”的行动力度,不仅大力投入幼儿园硬件建设,更应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对转岗教师要进行合理分流,做到疏导转岗意愿、规范转岗行为、保障转岗待遇、提升转岗质量;在人事编制、财政待遇与社会福利等方面应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并切实执行,对于带编制转岗到幼儿园任教的人员要有激励机制,以提升其胜任新岗位的积极性,对于原来没有编制、后通过培训合格的转岗教师要及时兑现编制和待遇承诺,稳定队伍。
幼儿园要因人定岗。幼儿园在接收转岗教师时,既要充分了解转岗教师的岗位意愿和专业水平,又要人尽其才给予适宜的岗位,让转岗教师扬长补短快速适应新工作,还要建立“老带新”的教研培训机制,引导转岗教师制订自己的职业规划。对于转岗初期还未完全熟悉幼儿园课程的教师,应先了解其教育教学之外其他方面的技能,并安排适宜的工作。比如,一些转岗教师原本在中小学就是教研骨干,参与过学校的课题研究和教研组活动,熟悉教科研的思路和方法,转岗到幼儿园后可让其成为教研组成员而不是直接进班级;对于一些年龄稍长但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转岗教师,可让其进入幼儿园的后勤队伍,负责全园的材料采购、设施更新、对外沟通等工作;对于一些擅长多媒技术的转岗教师,可安排其负责全园的电化教学、网络平台建设、摄影摄像等工作;还有一些原本担任过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可安排其负责全园的早期阅读指导或幼儿园图书室建设、书香校园建设或读书节等工作。列举这些主要想强调的是:幼儿园管理者应积极发挥转岗教师的长处,提供促进其顺势发展的支持,而不要轻易将不胜任教学的人员简单地转到保育员的岗位上,这会直接伤害许多转岗教师的自尊心,损耗其工作热情,也会间接造成转岗资源的浪费。
转岗教师应主动出击。问卷调查中,许多转岗教师在自我评估时认为“缺乏专业能力”是影响自己适应幼儿园工作的主要问题,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对转岗教师而言,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专业技能而是教师自身的学习、表达与交往能力。转岗教师应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工作,主动适应幼儿园的各种挑战,主动学习有关学前教育、幼儿以及保育等方面的知识。既然不能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那么就应尽快找到自己与新环境的结合点,从个人擅长的地方入手,逐步熟悉幼儿园的工作常规,以主动积极的方式找到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内容和岗位,重拾自信。转岗教师还应认识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并不只是指开展教学的能力,而是涵盖“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分析幼儿作品、与人融洽谈话、课程设计与活动组织以及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能力。转岗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方面的资料,熟悉和把握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了解幼儿园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实施方法,逐步理解并能运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判指标和方法。
建立培训长效机制。近几年围绕教师成长开展的培训非常多,其中有专门针对转岗教师的培训,时间有长有短,形式丰富多样,既有针对转岗教师的通识培训,也有强调实践技能的跟班研修;既有集中面授,也有远程在线指导。这些培训都是集中的、头脑风暴式的,而转岗教师转变观念、掌握科学保教方法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各级培训主管部门应建立起长效的转岗教师培训机制,将定期集中培训与日常跟踪指导相结合,职责要明确,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要定期组织专题性的培训,幼儿园则应建立园本教研制度,针对转岗教师的适应性程度确定帮扶指导方案,在日常工作中引导转岗教师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