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基础课也姓“职”
2014-05-28周承旺
周承旺
如何处理“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中职课改面临的一个难题。如果一味重专业技术培养而轻文化基础教育,必然造成学生就业容易而可持续发展难的境况。因此,如何按“职教性”特点定位文化基础课教学,正确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教学导向突出专业性。中等职业学校有很强的专业特征,这种专业性的要求就是要把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专业能力,要把文化基础课教学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让教学内容和专业贴近,与专业互融,为就业铺垫。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专业职业特点,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文化基础课教学中,把基本教学任务和专业教育的要求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例如,在旅游服务专业教学《藤王阁序》中,可以用藤王阁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再把相关历史故事联系起来,还可延伸南昌其他名胜古迹,甚至与周边地区的一些名胜古迹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中职文化基础学科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体现其实用性。文化基础课教师要面对中职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例如,中职生面临着走向社会的现实,口头表达能力是左右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表达的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职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或是模拟就业面试等活动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在生活模拟中获取知识,加深认识,培养能力。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还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同时,通过课外活动把文化基础课学习与不同专业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自行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展示自己的查找结果,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评价;又如在说话训练中联系名胜景观、服务技巧、社交礼仪等学科进行相关情景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即兴讲话、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中职学校开设了各种与生产、服务相关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到各自岗位上几乎都会接触到应用文,将应用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既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中职应用性教学的特色。如对导游专业的学生,应以散文教学为主,让他们学会写游记、导游词、风景名胜、旅游文化介绍等。对文秘专业的学生教授文书、公文、档案编写等。对制造类专业(如服装、数控、机电)的学生,则要让他们学会写产品说明书、各种操作规程、各类认证资料的编制等。而对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则要他们学会写产品广告,还要会写合同(如购销合同、租赁合同)。
教学评价突出技能性。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学虽然有大纲中提出的内容和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对于提高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科品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方法。同时,应借鉴专业课教学评价方法,不断开拓创新,强化评价功能。笔者认为,对中职文化基础课,应强化职业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的量化。比如语文学科的考查可以分为四块: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阅读能力、口头交际、专业相关文体写作活动。并分阶段进行考查,在课堂上随时进行口头交际的考查;在期中进行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测试;然后,期末进行一次和专业有关的文体写作考试,一方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结合专业,考查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
(责任编辑 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