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幼儿若烹小鲜
2014-05-28曾化辉曾双清
曾化辉+曾双清
《道德经》中有一句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一个国家要像烹制小鱼一样小心谨慎。其实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前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含苞待放的小生命,同样应该像“烹小鲜”一样小心谨慎,因为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教师稍有不慎,都会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童年,为未来的人生发展储备足够的优质资本,是所有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愿望。要想实现这一愿望,需要学前教育工作者以“烹小鲜”的精神,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无缝式管理、保姆式服务、煲汤式教学”。
无缝式管理,保证幼儿在园安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幼儿园必须严格管理,规范交接制度,做到“无缝式对接”。
家长与教师的无缝对接。为确保幼儿安全,幼儿园每学期开学时要向家长宣传交接幼儿制度,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同时,让每位家长填写调查表(主要是调查幼儿接送人员的基本情况),调查表由每个班妥善保管并严格按调查表提供的可以接送幼儿的人员名单交接幼儿。每天由家长凭接送卡按时接送幼儿,入园时教师把卡给家长,放学时家长持卡接人。
教师与教师的无缝对接。各班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教师、保育员必须认真做好交接工作,认真填写交接记录本。当班教师及时认真完成当班任务,并对幼儿的基本情况(人数、情绪及健康状况、带药情况等)、进食情况、教育教学情况、活动情况、有无事故发生(包括小伤、破皮情况)等做好记录。对当班时所发生的问题要妥善处理,如有遗留问题需解决(如意外事故、摔伤、病儿等),应向接班教师做好口头、书面交接,以免发生意外。接班教师应首先清点幼儿人数,仔细查看交接班记录本,及时掌握幼儿情况,对遗留问题做好妥善处理,做到时间、地点、人员无盲点、无盲区、无遗漏,确保幼儿在园安全。
保姆式服务,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保姆式服务不仅是保育员的专职工作,更应成为全体学前教育工作者一种自觉的意识,渗透在自己工作的各个细节中。
生活中的保姆式服务。幼儿每天入园后,教师要做到“一看、二摸、三问、四查”,对孩子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各班保育员要配合主班教师,全面、细致地照顾幼儿每日生活。做好本班活动室、寝室、厕所清洁卫生工作,经常保持活动室内空气的流通,保证幼儿有一个舒适、干净的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餐前、便后洗手;保证每个幼儿一人一杯一巾;根据幼儿饭量随时添加饭菜,进餐时不催促幼儿,满足每个幼儿的饭菜需求,保证所有幼儿的进餐量适中;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量及时为幼儿增减衣物;幼儿便溺后及时处理,清洗衣物,不斥责打骂。
活动中的保姆式服务。根据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一日活动安排应严格遵循“动静交替、室内户外交替”的原则,每天保证幼儿至少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而且一定要掌握符合幼儿身体状况的运动负荷量。在各个活动环节中,教师除了精心组织安排活动外,还要留心观察孩子在一日活动中的精神状况,出现异常要及时询问,掌握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根据需要联系家长或采取其他措施,如到保健室测量体温看看是否发烧,或让其躺在小床上休息会儿,多喝开水等,消除孩子焦虑不安的情绪。
煲汤式教学,保证幼儿快乐学习
煲汤,即把食物加上足量的汤水,用小火慢炖细熬,不加复杂的调味料,让多种食材的鲜味相互交融,把食物的精华浓缩在汤汁里,成为一锅既营养又鲜美的好汤。从煲汤中可以品出教育的真味,即尊重每个孩子的原生态,辅以天然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幼儿园与家庭的作用,让孩子在快乐中慢慢地成长大。
遵循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3-6岁幼儿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他们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幼儿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常为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情感容易激动、外露并且很不稳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放下教师的威严,蹲下身子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学习行为,适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和方式;二要善于分析孩子的心理需求,因为不同个性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点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善于掌握孩子的学习需求,择其所需而教之;三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内心需求,课堂上多让孩子表达,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教师应观察和研究幼儿的认知行为,了解和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担负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要求的新角色——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此,幼儿教师需要了解以下三条重要的幼儿认知规律。
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必须得到足够的尊重。一方面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
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通过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特别强调了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在健康领域,强调鼓励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和主动参与;在语言领域,强调在运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在社会领域,强调让幼儿在一日生活的人际互动中发展社会性;在科学领域,强调幼儿主动探索,经历、体验探究和发展的过程;在艺术领域,注重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的过程。
幼儿的学习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学前阶段的幼儿,在认识事物、获取经验、形成能力的过程中具有整体性,同时,幼儿在学习活动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上也存在差异。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幼儿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观察、判断幼儿的经验水平、发展进程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学前教育需要每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做到细心、耐心、恒心、爱心,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从每个环节的细微处做起,保护幼儿的天性,发展幼儿的潜能,让每一个幼儿在自由、包容、尊重的环境中自然成长。
(作者单位:襄阳市襄州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侯辛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