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校网教”实现优质师资共享

2014-05-28余昌仁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4年2期
关键词:联校演播室教学点

余昌仁

“联校网教”在黄沙镇梅田联校试点,成功覆盖柏树、楂林、明水三个教学点,“联校网教”周课时达20余节,覆盖了75%的课程教学。

提高了课程完成率。实施“联校网教”后,教学点 80%以上的学科均可运用网教实现教学,教学点实现了按时、按课表上课,大大提高了联校各教学点的课程完成率。

提高了师资资源的利用率。实施“联校网教”后,联校本部80%以上的教师均能很好地胜任网教工作,教学点同步拥有了丰富的师资,师资利用率显著提高。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成功率。“联校网教”让教学点教学不再是驻点教师的“独角戏”,教学点每门课程均有不同教师授课,驻点教师工作重点转移至课堂管理、复习巩固和开展部分网教难以完成的课程的教学,减轻了教学点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成功率。

提高了电化教学的运用率。实施“联校网教”大大激发了教师运用电化教学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探索蔚然成风。

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率。实施“联校网教”后,教学点不再是“一个老师教到尾,几个老师跑跑腿”,而是真正做到了共享优质师资,有效提高了教学点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学生欢迎和家长的好评。

实施背景

通山县曾因成功开创“学校联管、教师走教”办学模式而享誉荆楚。随着县情、教情等形势的发展变化,“走教难”“难走教”“教好难”的“三难”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一是制约因素多,走教难。联校教学点多在山头、库尾,偏僻且交通不便,走教教师只能骑摩托车或乘船开展走教,极易受道路交通条件和雨雪等恶劣天气影响,常常导致走教课程不能按计划完成。二是师资资源缺,难走教。受生活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等客观因素影响,教师补员困难。部分教学点的恢复致使教师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现有师资无法保障走教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校点分布散,教好难。全县尚有初小、教学点139个,与中心集镇的平均距离约为10公里,联校本部与所联初小和教学点的平均距离也在5公里左右,教师跋山涉水花在走教路上的时间大大超过了有效教学时间。

创新内容

“联校网教”是在“联校走教”的基础上,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借助音、视频和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宽带局域网络,连接多媒体终端,运用电子白板演示等技术,实现教师和学生远程音、视频实时沟通和教学互动的全新授课模式。“联校网教”以联校为依托,在联校本部设立教师演播室,配备高清摄像机、指向性麦克风、触摸一体机、实物展台等教学互动设备,搭建远程授课平台;在初小或教学点配备高清摄像机、触摸一体机、作业拍传仪、指向性吊麦等设备组成远程授课终端,再利用网络把教师演播室与各教学点连接起来,教师在演播室内即可实现多点同步教学。

“联校网教”充分发挥“联校”的基础架构功能作用,做到三个“统一”:网教资源统一管理。发挥联校的管理功能和人力资源优势,对联校所有网教设备统一登记造册,统一安排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网教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保障网教资源安全和日常运转。网教课程统一安排。联校本部统一安排网教课程,既保障教学点能按课表上课,又能统筹安排网教人员和时段,减轻教师负担。教学研究统一开展。“联校网教”让信息技术的纽带把联校本部与各初小、教学点紧密地联结成一体,各初小、教学点教师可以和联校本部教师远程开展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而且教学点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联校所有课程教学资源,实时参加本部公开课、观摩课活动,实现校点教研同步。“联校网教”扩大试点后,还可建成覆盖全乡和实现全县互联,各级名师坐在演播室内即可轻松为教学点学生授课。

(作者系通山县教育局局长)

猜你喜欢

联校演播室教学点
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建设路径分析——以“联校网教”共同体为例
构建“网络联校+网络教研”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构建“网络联校+网络教研”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浏阳市召开网络联校工作部署会
县级电视台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应用
虚拟演播室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演播室系统在大同广播电视台的广泛应用
鄂博联校制旅游专业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模式探究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