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巴氏杆菌病病理学诊断

2014-05-28易艳芳顾玉芳杨玉莹梁雄燕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4年1期
关键词:蛋鸭氏杆菌瘀血

易艳芳 顾玉芳杨玉莹 梁雄燕 (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5)

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疾病,又称为鸭霍乱、出血性败血症[1]。其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 lamul tocida)除感染鸭以外,还可感染鸡、鹅等其他禽类。该病一旦暴发,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颇高,常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最近在湖北荆门一个体饲养蛋鸭的蛋鸭场发现大批成年鸭陆续死亡,经综合诊断为鸭巴氏杆菌病。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荆门市某蛋鸭场送检的发病成年蛋鸭6只。

1.2 试验方法

1.2.1 临床诊断

对病鸭进行病史调查,了解发病情况,观察临床症状,解剖病死鸭,系统剖检并详细记录眼观变化。

1.2.2 病料染色镜检

取病死鸭心血、肝脏涂片,瑞氏染色,镜检。

1.2.3 病原菌分离培养及染色

无菌采集肝脏组织接种于普通培养基,37℃培养24 h后,挑取普通培养基单个菌落制成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1.2.4 制备病理组织切片

采集肝、脾、肾和肺等器官,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后制成6 μm的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2]。

2 试验结果

2.1 临床诊断结果

对病鸭病史调查得知,该场蛋鸭已发病10日左右,发病后已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但病情反复,易受天气影响。发病蛋鸭陆续出现精神委顿、行动缓慢,羽毛蓬乱,食欲减退,饮水增加等症状,体温升高至43~44℃,口、眼和鼻腔有浆液、黏液分泌物流出,眼周围羽毛粘连或脱落,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和甩头。剧烈腹泻,排出腥臭的白色或铜绿色稀粪,有的粪便混有血液。有些鸭在濒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背脖和两腿伸直呈角弓反张状,不久抽搐而死。

2.2 病理剖检变化

剖检见病鸭心包大量积液,心包腔内充满淡黄色透明液体,有的混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冠沟脂肪及心内外膜有出血点(图1);十二指肠呈棕红色,肠管扩张,肠道浆膜表面有黄白色乳酪状小结节(图2);肝脏肿大变性,质地较脆,呈棕黄色,肝切面和表面布满针尖大小灰黄色的坏死灶(图3);关节肿胀、变形,气囊壁增厚混浊(图4),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充血、出血,脑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2.3 病原菌特征

病鸭心血、肝脏涂片瑞氏染色后见有典型的两端钝圆、着色较深的球杆菌(图5)。肝组织培养后,经过24 h可见平板上长出针尖大、圆形湿润和透明的露珠状小菌落,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红色短杆状菌(图6)。

2.4 病理组织学观察

肝脏:肝脏中央静脉扩张出血、瘀血,肝细胞因发生脂肪变性而肿大,肝小叶周围有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图7、图8)。

肺脏:肺脏瘀血、水肿(图9)。

脾脏:脾脏微肿,质地柔软,伴有散在的淋巴性细胞增生(图10)。

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轻度水泡变性和颗粒变性,肾组织间质中毛细血管有大量红细胞,组织内可见瘀血、水肿(图11、图12)。

3 分析与讨论

由送检鸭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细菌学检测和病理学组织学观察结果可以确定,该鸭场大批成年蛋鸭的陆续死亡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其特征性病变在肝脏肿大质脆,肝表面、切面布满针尖大小的坏死灶。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寄生在健康动物的扁桃体和上呼吸道内,属于条件性致病菌。正常情况下,鸭巴氏杆菌侵染机体后,刺激机体防御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但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治疗不彻底,致病菌在短时间内不能被清除,在机体内持续存在或反复作用,不断损伤组织,导致机体免疫细胞过度增生,进而促使免疫器官产生功能性障碍,影响其功能[3]。同时,致病菌可不断繁殖,并直接沿组织间隙向周围组织、器官蔓延或向全身播散。致病菌侵入机体后,产生的外毒素或内毒素随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器官,由于肝、肾的解毒功能逐渐退化,毒素直接损伤细胞,导致细胞变性、坏死,产生病变。

鸭巴氏杆菌与鸭大肠杆菌和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相似,在发病时症状难以区分,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必须结合临床诊断、病理变化和病原菌检测做出最后诊断。鸭大肠杆菌特征性病变为肝表面、心包膜和气囊等浆膜上的纤维素样物渗出和纤维素性化脓性肝炎[4]。鸭疫里默氏杆菌常诱发8周龄以下幼鸭发病,病变主要包括心包炎、气囊炎和肝周炎[5]。

图1 心外膜出血

图2 肠浆膜表面黄白色小结节

图3 肝表面针尖大坏死灶

图4 气囊壁混浊增厚

图5 培养菌瑞氏染色镜检(100×)

图6 培养菌革兰氏染色镜检(100×)

图7 肝细胞脂肪变性、瘀血(40×)

图8 肝小叶中性粒细胞浸润(40×)

图9 肺脏瘀血、水肿(40×)

图10 脾脏淋巴性细胞增生(40×)

图11 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泡变性(40×)

图12 肾组织内瘀血、肿胀(40×)

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禽类共患传染病,在饲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鸡、鸭、鹅共处一室,平时加强禽群的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禽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一旦发病,对病禽及早隔离治疗,病舍、饲料、垫草严格消毒,防止其他健康鸭群二次感染[6]。对该病的防治不仅在于平时的综合防治,还依赖于发病时的药物治疗,选择药物时不仅要考虑药物对蛋鸭产蛋的影响,还要结合药敏试验进行选择,避免长期使用同种药物导致机体产生耐药性。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停药后,可对鸭群进行免疫预防接种。结合种鸭场的实际情况,建议养殖户使用微生态制剂,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并且优化饲养管理环境,增加饲料营养,做好隔离防疫工作。一周后,疫情得到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经济损失。

[1]刁有祥主编.禽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86-192.

[2]宋晓娜.鸭源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27-29.

[3]王世岩.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22.

[4]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0-51.

[5]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00-301.

[6]蒋岩,张长征,闫兴旺.肉鸡巴氏杆菌病的防治[J].中国禽业导刊,2006,23(4):31.

猜你喜欢

蛋鸭氏杆菌瘀血
浅析蛋鸭笼养的现状与关键技术分析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上)
圈养蛋鸭科学养殖技术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蛋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