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柑橘供求弹性与生产波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14-05-28胡继连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年3期
关键词:柑橘果农波动

周 霞,胡继连,宋 霞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农问题研究中心,泰安 271018)

1 问题的提出

柑橘产品 (包括鲜果、橙汁和橘瓣罐头等)是仅次于玉米和小麦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农产品,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22%,是世界第一大水果[1]。柑橘也是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果,2011年栽培面积就达228.83万hm2,比苹果种植面积高出11.13万hm2,产量达到2944万t,占全球柑橘产量的1/3以上,成为全球柑橘产量最大的生产国。在国内消费需求、出口需求和柑橘加工增加的带动下,柑橘产量、柑橘加工和鲜果消费近7年年均分别增长6.56%、6.61%和6.56%,表现出产量、加工和鲜果消费逐渐同步增加的趋势。

从供给趋势看,受比较收益较高和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柑橘生产规模持续增长。种植面积从1980年的26.9万hm2,增加到2011年的228.83万hm2,增长了85倍,产量由111.1万t增长到2944万t,产量增长了27倍,单产增加了1.62倍。比较而言,我国柑橘产业表现出种植规模增长快,产量增长低、单产增加缓慢的特征。但统计数据显示,柑橘收购价格对柑橘产量的影响并不明显,柑橘收购价格每出现一个高峰点后,紧接着是连续2~4年的价格低迷,但总体波动增加:1998年柑橘收购价格为1536元/t的高点,随后3年在低水平上徘徊,2002年复苏达到2296元/t后,又连续2年下跌,2005年回到2520元/t高峰,又连续4年下跌,最低时仅1406元/t,2010年达到历史最高峰2651元/t,到2011年,柑橘收购价格年均增长10.6%左右,同期柑橘产量年均增长24.5%左右。柑橘收购价格走势与柑橘亩均产值基本相差两倍,说明过去14多年来我国柑橘种植收益部分来自种植面积扩大获得的规模效益,直到2005年后,上涨的收购价格对柑橘收益增长的贡献才超过种植规模增长的贡献。

从消费需求变化趋势看,国内柑橘消费量增长趋势与生产量基本同步,1998~2009年,年均增长6.56%左右。从国际市场需求看,自2003年以来鲜柑橘出口量增长幅度较大,2009年达到历史高峰,随后下降。2013年1~4月,中国出口柑橘同比下降25.3%。美国、欧盟、日本、东盟等地区国际市场需求明显减少。尽管近14年鲜柑橘出口量增幅较大,但多年平均出口和加工量维持在100万t左右,仅占全国同期总产量4%左右,对柑橘生产增长影响较小,2012年加工企业40%的行业压库率,企业缺乏大量收购鲜果的动力,国内消费市场扩大成为诱导柑橘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因,2012年中国人均柑橘消费量已达23kg(扣除出口量),是2010年发达国家人均柑橘消费量的67%左右,就中国居民购买消费水平而言,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国内消费市场发展空间变窄。同时,鲜柑橘和浓缩橘汁进口量逐渐增长,鲜柑橘进口量上升到几万t,而且占据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端消费市场,抑制了国产高端柑橘的销售,加剧了国内柑橘市场的波动。

综上所述,中国柑橘市场逐渐由供给不足向供给过剩转变,虽然居民柑橘消费增长仍有潜力,受供求变化的影响,柑橘销售价格波动加剧。2012年出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北京新发地市场柑橘类产品上市量比2011年同期增加30%左右,价格比2011年便宜10%;同时,柑橘生产成本与日俱增,果农和果品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变小。2010~2012年较低的柑橘收购价格,有些地区的柑橘只卖0.25元/kg,加之替代性产品苹果价格较低,抑制了柑橘消费需求的增长,柑橘供求逐渐失衡,销售不畅,一些柑橘经销商经营积极性下降,2012年果农不得已自我销售的比重增加。柑橘价格与市场供求的交替变动,加剧了果农和经销商的经营风险。同时,由于我国柑橘成熟期过于集中,市场淡季时间较长,周年供求矛盾较为突出[2]。为此,该文从影响柑橘供求弹性的因素分析入手,采用那拉维模型,厘清影响柑橘生产波动的主要因素,确定中国柑橘市场的发展潜力,为制定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 柑橘供求弹性的实证分析

2.1 理论基础

供求弹性是微观经济学核心理论——均衡价格理论的核心概念。供给 (需求)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引起该商品供给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它们能够有效地分析柑橘生产波动问题。蛛网理论利用供求弹性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个周期产量影响,分析市场均衡状态,适于生产滞后的农产品生产。供求弹性理论解释需求和供给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蛛网模型主要解释生产周期较长的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跨期影响效应。随着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率越来越高 (柑橘商品化率达到99%),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越来越剧烈,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卖难”和“买难”问题交替发生,损害了农户的利益。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趋势,揭示价格波动引起的供求关系变化规律,从而科学合理地确定生产规模,帮助农户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周期长特性与需求连续性的矛盾,致使农产品长期供求变化存在滞后效应,并且不同农产品的供求弹性差异较大。柑橘、苹果等水果类农产品由于替代性较强,其供求变化对价格变化更敏感。在中国、印度等10个亚洲国家,不同农作物对价格变化的产量反应不同。小麦等粮食作物反应最强,其次是蔬菜,水果反应最弱[3]。Martin Anokye等[4]运用线性蛛网模型对加纳西红柿市场价格波动的现象分析,指出价格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鲜番茄价格和供给量围绕着一个固定价格和数量振荡并向外发散[4]。通过对英国哥伦比亚省蓝莓种植户10年价格变动和种植规模变化的分析,短期内供给缺乏弹性,长期供给富有弹性,并且需求富有弹性可使蓝莓价格和种植面积更快收敛到稳定状态[5]。2003~2009年我国柑橘类产品与市场价格的自发波动趋势证明[6],完全由市场调节柑橘类产品产量必然导致价格与产量都远离均衡点,市场供求关系越发不稳定,单纯依靠“橘农”本身对市场的反应来应付蛛网困境很难行得通[7]。文献分析表明,运用蛛网理论和供求弹性理论揭示农产品长期供求关系,厘清农产品供给和需求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有助于把握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对建立有效的生产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柑橘生产周期长,市场大幅波动一旦出现,影响持续时间长,种植者依据前期价格,预测未来价格变动趋势,根据价格预期进行生产规模决策。因此,该文以中国柑橘生产供求弹性为切入点,运用供求弹性理论和蛛网模型,揭示价格波动对柑橘生产的影响,对规避柑橘生产波动风险,引导柑橘产业有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数据来源

根据经验研究方法和样本数据的可获取性,该研究所有的实证分析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1998年农产品供给基本平衡,且部分农产品开始出口。该文以1998~2011年为样本期,所有原始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9~2012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1999~2012年)和联合国UN COMTRADE数据库 (1999~2012年)整理得来。

从表1可以看出,柑橘生产技术水平对柑橘生产规模增长的成效显著。柑橘生产每667m2均产量从1998年的5.13t/hm2增长到2009年的15.46t,增长了2倍多,年均增长15.77%左右。从种植面积和收购价格变化趋势来看,由于柑橘收购价格的波动,尤其是2002年之前,收购价格波动更为明显,致使柑橘种植规模从1998年开始递减,到2004年减少了121.42万hm2,随着2004年收购价格的回升,种植规模又逐渐开始恢复,到2009年达到204.91万hm2,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收购价格的增长幅度。同样柑橘产量也呈现出波动变化的趋势,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价格增长对柑橘生产规模增长的激励作用明显,柑橘产量从2004年开始逐步增长,年均增长5.2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购买能力逐渐增强,柑橘消费量也逐年递增,到2009年达到3050.9万t,尽管我国柑橘消费规模增长很快,但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缺口逐渐加大。随着国内柑橘生产成本的提高和国内需求增长的诱导,近几年我国柑橘收购价格增长幅度较大,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水果类产品的非刚性需求特征,柑橘收购价格递增对柑橘生产是否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需要从柑橘供求弹性特征动态考察柑橘供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确定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持政策。

表1 1998~2011年中国柑橘生产与消费的相关数据

2.3 供给反应实证分析

生产决定市场供给,影响柑橘供给的因素主要是产量调整时间、生产周期和成本变化。产量调整中,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柑橘价格变动时,市场供给量不可能马上调整,生产无法马上增加或减少,供给量几乎不变,即期供给弹性几乎为零。价格变动后,柑橘5年生产周期,果农只能通过调整生产投入改变供给量,由于生产规模不能改变,供给量调整幅度有限,短期内供给仍缺乏弹性。经营商通过进口调整柑橘产量时间至少半年;长期中柑橘供给因为价格变动后,果农通过调整规模改变,相对富有弹性。

目前,农产品供给反应的计量模型中,那拉维模型和WG模型应用最成功。WG模型是根据存货调整需求方程解释种植面积 (产量)的变动。随着冷链保鲜技术的发展,柑橘能够延长供应时间,该文使用替代品价格变化构建那拉维模型。模型形式如下:

(1)式中,Qt和Qt-i分别表示当期和滞后i期的柑橘产量;Pt-i表示滞后i期的柑橘平均出售价格。OPt-i表示滞后i期的苹果出售价格;Tt-i表示当期柑橘单产水平;Zt表示当期种植面积;μt是随机误差项。根据分布滞后模型的现式估计法,模型中解释变量Qt-i、Pt-i、OPt-i适当的滞后阶数分别为1、1、1。采用Eviews6.0软件对模型估计,所得结果仍不理想,对模型进行修正,包括考虑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扰动项之间自相关问题等,通过逐次排除显著性最不明显的指标:当期的柑橘产量Q1、下一期柑橘价格P1和下两期柑橘产量Qt-2,估计结果具体见表2。

表2 柑橘供给反应模型估计结果

从表2检验结果看出,模型解释能力高,R2是0.998,修正的R2达到0.995,各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变化有很好的解释能力。根据该文F检验统计量,得出整个方程的检验显著性很明显。由各变量t统计量的P值可看出,各解释变量参数比较显著,回归方程是:

上述结果表明:柑橘当期种植面积对柑橘供给有显著正向影响,系数为1.97,即增加一个百分点对柑橘供给贡献率是197个百分点;当期每667m2单产水平、柑橘当期价格和苹果价格对柑橘供给有较显著正向影响,系数分别为0.33、0.12和0.095,即增加一个百分点对柑橘供给贡献率分别为33、12和9.5个百分点;滞后两期价格和滞后一期产量对柑橘供给有较显著负向影响,会减少柑橘供给,影响系数分别为0.27和0.23,即增加一个百分点对柑橘供给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27和23个百分点,表明:柑橘当期价格对供给虽有直接正面影响,但滞后两期价格的负面影响更大,意味着柑橘供给的滞后反应期大致为2年。同时,苹果价格对柑橘供给的正面微小影响,意味着人们对多样化水果正面需求的增加。

从计算供给弹性看,当期柑橘价格弹性为正值0.12,滞后两期价格弹性是中期价格弹性为0.27,长期价格弹性为0.9,都小于1,说明中国鲜柑橘中期供给都缺乏弹性,中长期柑橘收购价格对短期的影响更大。由于柑橘产量受单产影响较大,说明目前柑橘种植水平仍有提高空间。柑橘每667m2单产在种植户个体间存在差别,柑橘产量对种植户收益有影响。

综上所述,鲜柑橘长期供给弹性较大,说明果农受柑橘生产周期较长影响较大,如果缺乏正确市场预测,果农自行判断柑橘生产规模和相应树种,容易产生种植风险。

2.4 需求反应实证分析

柑橘需求取决于市场消费能力和作为原料的加工需求,其中鲜果消费欲望受市场价格和可替代程度影响。柑橘增强身体所需维生素,不算完全意义上的生活必需品。同时,柑橘可替代程度大:柑橘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香蕉、苹果、梨等其他水果,需求调节时间短,直接影响消费者需求。作为原料,柑橘能生产果汁、罐头和果干等,但目前主要以果汁、罐头为主,它们的价格直接影响加工用的柑橘购买量。国内消费水平提高,食物支出比例降低,柑橘价格敏感程度降低,价格变化对消费量影响降低。结合消费者需求方程的一些估计方法,考虑到当期需求量可能受滞后价格、实际加工能力、替代产品等因素影响,该文采用动态需求模型,模型形式如下:

(3)式中Qt、Qt-1和Qt-2分别表示当期、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柑橘产量。柑橘易腐,当期供给量基本等于当期需求量;PIt-1表示进口柑橘的价格,Pt-1和Pt-2分别表示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柑橘的平均出售价格。Kt和Kt-i分别表示当期和滞后一期海关出口和柑橘企业实际加工能力。ut是随机误差项。根据分布滞后模型的现式估计法,模型中解释变量Pt-i、Qt-i、Kt-i适当的滞后阶数分别为1、1、1。采用Eviews6.0软件估计。表3结果看出,模型解释能力较高,R2达到0.975,修正R2达到0.96,模型拟合优度高,各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变化有很好的解释能力。根据该文F检验统计量,得出整个方程的检验显著性很明显。由各变量t统计量的p值看出各解释变量参数比较显著,回归方程是:)

表3 柑橘需求反应模型估计结果

表3中的实证结果表明:各解释变量前系数的符号与理论分析都保持一致。其中柑橘滞后两期产量对当期柑橘需求有较大正向影响,系数为1.08,当期加工能力和柑橘滞后两期价格对柑橘需求有正向影响,系数为分别0.224和0.14。意味着出口和实际加工能力以及滞后两期价格增加1%,柑橘需求分别增加22.4%和14%;另外,柑橘进口价格对当期柑橘需求无影响,滞后一期的出口和柑橘企业实际加工能力对柑橘需求也有负向影响,系数为0.27,即增加1%柑橘需求降低27%。

由此,柑橘市场需求弹性也不大,为0.14,从短期来看,当期柑橘需求数量直接影响了下一期柑橘的供应数量,这符合市场的供求规律。除此之外,影响柑橘需求最大的是滞后两期的产量,说明中国柑橘市场需求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柑橘企业加工生产能力的影响。

3 柑橘出售价格反应

供求弹性的大小直接影响柑橘的价格波动,两者有弹性,供需随价格变化灵活调整,市场均衡,价格不会大起大落。如果一方缺少弹性或者两者都缺少弹性,供需变化会带来价格大幅波动。通过比较分析1991~2010年中国柑橘生产者价格变化趋势,发现它们呈周期性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1991~2010年柑橘生产者价格变化趋势

图1显示,中国1999~2010年柑橘价格波动周期性较明显[8],波动周期为5年。柑橘长期供给价格弹性为0.9,中长期需求价格弹性为0.14,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意味着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大于对需求的影响。柑橘价格极度波动时,原有生产会偏离市场均衡状态,实际产量上下波动幅度增加,偏离均衡点,柑橘产量与价格变化路径形似发散的蛛网。柑橘的低需求弹性使柑橘收购价格的变化对需求影响不大,但当期和滞后一期的出口和企业加工需求量对国内柑橘需求量影响不同,当期影响为正,即当期出口和企业加工需求量每增加1%,国内柑橘需求当期增加当然增加,增加的幅度是22.4%;滞后一期影响为负,即当期国内柑橘需求增加27%,滞后一期出口和企业加工需求量每减少1%。这意味着国内柑橘需求量增加可能导致当期柑橘价格上涨,由此下一期加工企业为确保利润,在有限的柑橘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容量下,自动降低对柑橘需求量,国内就能够销售获取足够的利润。果品经营企业不必到国外销售,为此出口和国内加工总量自然减少。减少比例为柑橘需求每增加27%、出口加工需求就减少1%,国内柑橘需求对当期和滞后一期出口加工量有着直接影响,国内柑橘产业发展离不开柑橘出口和企业加工能力的扩大,意味着中国柑橘产业发展进入出口创业和产业链延伸阶段。

中国柑橘长期需求价格弹性为0.14,长期供给弹性为0.9,意味着需求量和供给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分别是0.14和0.9,都缺乏弹性。中国柑橘产量与价格变化路径形似稍微发散的蛛网,只要有较大外力,就能促使柑橘价格波动,这种波动如果不适时控制就会逐步扩大,导致税负易于转嫁。由于税负更多地由弹性较低的一方承担,中国柑橘需求弹性稍低,意味着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部分税负。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主要结论

该文利用那拉维模型和供求弹性理论分析了1998~2011年影响柑橘生产波动因素,结果表明:

(1)柑橘长期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中国柑橘市场长期供求关系将趋于稳定,单纯依靠扩大规模增加果农收入的风险增加。近几年我国柑橘价格处于高位水平,果农或经销商建立在高价预期下会扩大种植或存储规模,一旦价格下降将会降低经销商和果农的生产经营意愿,柑橘供给获利时,涌入该行业,条件不利时,柑橘经销商、果农种植意愿降低而退出,导致柑橘生产大幅波动。

(2)出口和企业加工能力直接影响中国国内柑橘需求。随着我国柑橘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柑橘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和能力的增大,促使了中国国内柑橘市场需求的增加,但鉴于滞后一期出口加工能力又对国内消费需求有反向影响,导致国内柑橘发展受国外市场影响较小,不如苹果发展受国外市场影响较大,这可能是储藏期、上市期较苹果短所导致的结果。

(3)5年柑橘生产周期影响柑橘生产稳定性。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相对稍有弹性时,根据税收分摊理论,税收应落在消费者身上,消费者利益将会受损最大。

4.2 政策建议

(1)科学预测水果需求总量,适度控制柑橘种植规模。我国柑橘产业种植规模直接影响柑橘供给,同时苹果价格对柑橘供给的正面影响,造成我国水果供给总量越来越多,为确保柑橘的适量科学供给,保护果农和消费者利益[9],国家根据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和浙南—闽西—粤东柑橘带实际用地成本和条件,借助政策调整柑橘品种结构,扩大种植甜橙比重,缩小宽皮柑橘的种植面积,增加特早熟、早熟和晚熟品种的规模,从区域战略布局上,促进柑橘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10]。

(2)扩大品牌柑橘种植面积,增强我国柑橘出口能力。鉴于我国柑橘出口量直接影响国内柑橘需求,增加柑橘出口收益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自然成为重中之重。由于近几年我国柑橘生产成本波动上涨,价格竞争优势逐渐丧失,柑橘种植者应该按照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按照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种植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柑橘,及时获得柑橘的出口资格,彰显绿色无公害品牌柑橘的资产价值,提高柑橘产业的生态经济效益。

(3)深入发展柑橘产业链条,提高柑橘精加工和深加工。通过系统化的晚摘、安全无污染的保鲜以及冷冻储藏运输等技术,最大限度的延长柑橘鲜果的储藏、运输和销售时间。在稳定甚至扩大柑橘罐头生产的基础上,扩大橙汁生产加工,加大柑橘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研发柑橘系列产品,增强柑橘加工企业的实际生产加工能力,确保加工企业的经营利益,减少果农的入市风险,延长柑橘产业链条,确保柑橘产业的总体经济效益最大化。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共担的投入和风险承担机制,形成完整的创新价值增值循环[11]。

(4)进一步健全国家柑橘产业和市场信息网络体系[12],逐步建立柑橘产销预警机制,及时发布权威消息,确保柑橘市场供求价格变化信息的有效性,科学预测市场形势,指导全国果农和柑橘经销商适度控制种植经营规模、合理生产、适时适价销售柑橘,控制柑橘最佳的生产种植规模,确保柑橘市场最佳供给量和保护种植者的基本利益,降低果农和经销商经营行为的盲目性。

[1] 马清欣,张圣书,冯汉荣,等.湖北省主要农产品优势分析与发展建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4):5~11

[2] 何劲,祁春节.我国柑橘生产成本和价格变动的实证研究.经济纵横,2009,(2):84~86

[3] Katsushi S.Imai,Raghav Gaiha,Ganesh Thapa.Supply response to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commodity prices in Asian countries.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11,3(1):61~75

[4] Martin Anokye,Francis T.Oduro.Cobweb Model with buffer stock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tomato prices in Ghana.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13,3(1):155~165

[5] Jinbin YANG.Economic analysis of blueberry investment in British Columbia.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2010,(6):1~70

[6] 国家发改委.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1999~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012

[7] 鲁晓旭,张劼.基于蛛网模型理论的柑橘生产和价格波动分析.农村经济,2010,(8):60~62

[8]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 (FAOSTAT)(1999~2011).(http://faostat.fao.org/site/368/Desktop)

[9] 何天富.发展我国柑橘生产必须搞活流通和迎合市场发展需要.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88,9(4):33~34

[10] 陈德,向东梅.重庆市柑橘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29(2):83~86

[11] 尹淑涛,薛文通.湖南澧县柑橘产业情况及发展思路.中国热带农业,2007,(6)27~29

[12] 周霞,胡继连.我国苹果供求弹性与生产波动影响因素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13,(7):65~70

猜你喜欢

柑橘果农波动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丹江口柑橘价格“破纪录”啦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