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2014-05-28万芸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验课堂教学课堂

万芸

高效课堂是指新时期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在课堂教学方面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将教书、育人和谐统一,实现教学效率、质量的提高,让师生在教学实践中相互沟通、共同进步。从当前教学实际来看,高效课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学习效率高,课堂教学效果好;二是教师与学生对课堂教与学满意度较高,教学从形式上、内容上和结果上都达到了和谐统一;三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兴趣得到巩固,课堂效益实现最大化,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发展。高效课堂内,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积极地教学,二者在和谐的氛围中通过良性互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时很少考虑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感受和发展。在这种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下,教学效果是用知识考核的分数来衡量,“重分数而轻能力”的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高中新课程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实现“以教材知识为中心”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转变。要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从原来只研究教材知识走向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认知规律;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研究课堂中师生的心灵碰撞、情感共鸣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差异,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生物课堂魅力

一位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更应该是一位教学能力出色,应该拥有专业课堂魅力的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提升生物课堂魅力呢?

1。巧设疑问,激发探索欲望

积极心理学着重对积极的情绪体验研究、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迎合学生的积极心理需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体验积极向上的力量。朱熹说过“大疑则大进”,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使学生“起疑”,“起大进”,通过启发思维得到较大进步。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节课中,科学史的学习传统的方式是按照年代的排列,这个我还是沿用了,但是我通过设计了几个关键的问题,把课文中原本联系不是很紧密的科学实验连成一个层层递进的体系。研究结构首先要清楚化学成分问题(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引出了欧文顿的实验。接着从欧文顿的假说出发引出下一个问题(2):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很自然过渡到了20世纪初科学家提取红细胞膜成分的实验。问题(3):清楚了膜的化学组成后,接下来就要探索这些物质是如何组成膜的?然后研究了磷脂分子已经在膜中的排列方式。问题(4):膜的成分除了脂质还有蛋白质,那么蛋白质在膜的什么位置?引出罗伯特森的“三明治”结构模型。在评论三明治的静态结构的局限性后提出问题(5):有什么更好的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不是静态的呢?引出最后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通过问题串,将这些实验紧密联系起来,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2。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生物学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通过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我们老师应该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课上不能做到,我们可以课后去延伸,比如,在上选修《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前一周,我就准备了葡萄和矿泉水的瓶子,让学生分组参与,这个实验做起来很简单,我事先洗好葡萄和瓶子,课间每个小组长来把装好葡萄的瓶子领回去,每天每个组专人负责拧松瓶盖,记录现象。经过一周多的时间,酒味都很浓了,同学们都非常的兴奋,有了这次简单的葡萄酒制作体验,在上《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时候,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知识传授也非常轻松,因为在酿酒的那几天里,他们因为感兴趣,因为要自己弄明白出现的那些现象,已经悄悄自学过相关内容了。

如果没有办法实地实验学习,也可以在常规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实验、模拟实验或演示实验的方法,有目的的将学生置于实验的情景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环境和稳态》一节中讲到内环境的稳态时,很多学生表示难以理解,特别是关于缓冲对的知识点在化学中还没有涉及到,所以我就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取两个试管,甲试管装入2毫升鸡血,乙试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分别加入酚酞试剂,进行比较,然后分别加入1%的盐酸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这个演示实验在2分钟内就可做完,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就能较好的理解稳态这个内容。

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走在教学的前端,教学水平再高超,若学生对此没有兴趣,也不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长期以来,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往往造成学生的反感及抵触心理。为此,应创设学习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细胞的呼吸”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从学生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及讨论。教师可问:“若买回来的水果放置时间太久,就会变干呢?为什么新买的胡萝卜放几天就变成空心萝卜呢?”对于这些现象学生肯定不陌生,在生活中会时常遇到。有些学生没有学习这一节知识,根本不知道什么原因。

高效课堂是指新时期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在课堂教学方面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将教书、育人和谐统一,实现教学效率、质量的提高,让师生在教学实践中相互沟通、共同进步。从当前教学实际来看,高效课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学习效率高,课堂教学效果好;二是教师与学生对课堂教与学满意度较高,教学从形式上、内容上和结果上都达到了和谐统一;三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兴趣得到巩固,课堂效益实现最大化,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发展。高效课堂内,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积极地教学,二者在和谐的氛围中通过良性互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时很少考虑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感受和发展。在这种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下,教学效果是用知识考核的分数来衡量,“重分数而轻能力”的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高中新课程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实现“以教材知识为中心”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转变。要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从原来只研究教材知识走向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认知规律;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研究课堂中师生的心灵碰撞、情感共鸣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差异,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生物课堂魅力

一位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更应该是一位教学能力出色,应该拥有专业课堂魅力的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提升生物课堂魅力呢?

1。巧设疑问,激发探索欲望

积极心理学着重对积极的情绪体验研究、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迎合学生的积极心理需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体验积极向上的力量。朱熹说过“大疑则大进”,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使学生“起疑”,“起大进”,通过启发思维得到较大进步。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节课中,科学史的学习传统的方式是按照年代的排列,这个我还是沿用了,但是我通过设计了几个关键的问题,把课文中原本联系不是很紧密的科学实验连成一个层层递进的体系。研究结构首先要清楚化学成分问题(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引出了欧文顿的实验。接着从欧文顿的假说出发引出下一个问题(2):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很自然过渡到了20世纪初科学家提取红细胞膜成分的实验。问题(3):清楚了膜的化学组成后,接下来就要探索这些物质是如何组成膜的?然后研究了磷脂分子已经在膜中的排列方式。问题(4):膜的成分除了脂质还有蛋白质,那么蛋白质在膜的什么位置?引出罗伯特森的“三明治”结构模型。在评论三明治的静态结构的局限性后提出问题(5):有什么更好的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不是静态的呢?引出最后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通过问题串,将这些实验紧密联系起来,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2。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生物学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通过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我们老师应该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课上不能做到,我们可以课后去延伸,比如,在上选修《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前一周,我就准备了葡萄和矿泉水的瓶子,让学生分组参与,这个实验做起来很简单,我事先洗好葡萄和瓶子,课间每个小组长来把装好葡萄的瓶子领回去,每天每个组专人负责拧松瓶盖,记录现象。经过一周多的时间,酒味都很浓了,同学们都非常的兴奋,有了这次简单的葡萄酒制作体验,在上《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时候,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知识传授也非常轻松,因为在酿酒的那几天里,他们因为感兴趣,因为要自己弄明白出现的那些现象,已经悄悄自学过相关内容了。

如果没有办法实地实验学习,也可以在常规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实验、模拟实验或演示实验的方法,有目的的将学生置于实验的情景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环境和稳态》一节中讲到内环境的稳态时,很多学生表示难以理解,特别是关于缓冲对的知识点在化学中还没有涉及到,所以我就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取两个试管,甲试管装入2毫升鸡血,乙试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分别加入酚酞试剂,进行比较,然后分别加入1%的盐酸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这个演示实验在2分钟内就可做完,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就能较好的理解稳态这个内容。

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走在教学的前端,教学水平再高超,若学生对此没有兴趣,也不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长期以来,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往往造成学生的反感及抵触心理。为此,应创设学习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细胞的呼吸”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从学生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及讨论。教师可问:“若买回来的水果放置时间太久,就会变干呢?为什么新买的胡萝卜放几天就变成空心萝卜呢?”对于这些现象学生肯定不陌生,在生活中会时常遇到。有些学生没有学习这一节知识,根本不知道什么原因。

高效课堂是指新时期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在课堂教学方面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将教书、育人和谐统一,实现教学效率、质量的提高,让师生在教学实践中相互沟通、共同进步。从当前教学实际来看,高效课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学习效率高,课堂教学效果好;二是教师与学生对课堂教与学满意度较高,教学从形式上、内容上和结果上都达到了和谐统一;三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兴趣得到巩固,课堂效益实现最大化,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发展。高效课堂内,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积极地教学,二者在和谐的氛围中通过良性互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时很少考虑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感受和发展。在这种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下,教学效果是用知识考核的分数来衡量,“重分数而轻能力”的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高中新课程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实现“以教材知识为中心”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转变。要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从原来只研究教材知识走向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认知规律;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研究课堂中师生的心灵碰撞、情感共鸣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差异,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生物课堂魅力

一位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更应该是一位教学能力出色,应该拥有专业课堂魅力的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提升生物课堂魅力呢?

1。巧设疑问,激发探索欲望

积极心理学着重对积极的情绪体验研究、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迎合学生的积极心理需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体验积极向上的力量。朱熹说过“大疑则大进”,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使学生“起疑”,“起大进”,通过启发思维得到较大进步。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节课中,科学史的学习传统的方式是按照年代的排列,这个我还是沿用了,但是我通过设计了几个关键的问题,把课文中原本联系不是很紧密的科学实验连成一个层层递进的体系。研究结构首先要清楚化学成分问题(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引出了欧文顿的实验。接着从欧文顿的假说出发引出下一个问题(2):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很自然过渡到了20世纪初科学家提取红细胞膜成分的实验。问题(3):清楚了膜的化学组成后,接下来就要探索这些物质是如何组成膜的?然后研究了磷脂分子已经在膜中的排列方式。问题(4):膜的成分除了脂质还有蛋白质,那么蛋白质在膜的什么位置?引出罗伯特森的“三明治”结构模型。在评论三明治的静态结构的局限性后提出问题(5):有什么更好的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不是静态的呢?引出最后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通过问题串,将这些实验紧密联系起来,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2。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生物学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通过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我们老师应该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课上不能做到,我们可以课后去延伸,比如,在上选修《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前一周,我就准备了葡萄和矿泉水的瓶子,让学生分组参与,这个实验做起来很简单,我事先洗好葡萄和瓶子,课间每个小组长来把装好葡萄的瓶子领回去,每天每个组专人负责拧松瓶盖,记录现象。经过一周多的时间,酒味都很浓了,同学们都非常的兴奋,有了这次简单的葡萄酒制作体验,在上《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时候,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知识传授也非常轻松,因为在酿酒的那几天里,他们因为感兴趣,因为要自己弄明白出现的那些现象,已经悄悄自学过相关内容了。

如果没有办法实地实验学习,也可以在常规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实验、模拟实验或演示实验的方法,有目的的将学生置于实验的情景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环境和稳态》一节中讲到内环境的稳态时,很多学生表示难以理解,特别是关于缓冲对的知识点在化学中还没有涉及到,所以我就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取两个试管,甲试管装入2毫升鸡血,乙试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分别加入酚酞试剂,进行比较,然后分别加入1%的盐酸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这个演示实验在2分钟内就可做完,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就能较好的理解稳态这个内容。

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走在教学的前端,教学水平再高超,若学生对此没有兴趣,也不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长期以来,我国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往往造成学生的反感及抵触心理。为此,应创设学习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细胞的呼吸”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从学生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及讨论。教师可问:“若买回来的水果放置时间太久,就会变干呢?为什么新买的胡萝卜放几天就变成空心萝卜呢?”对于这些现象学生肯定不陌生,在生活中会时常遇到。有些学生没有学习这一节知识,根本不知道什么原因。

猜你喜欢

实验课堂教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