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过大厨,就不敢说自己会做饭

2014-05-27郑艳琼李岩

博客天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陈晓卿香椿舌尖

郑艳琼+李岩

看完四集再来评价

博客天下:《舌尖1》获得好评之后,摄制组再拍《舌尖2》会不会在各个环节上都更方便一点?

陈晓卿:没有,正好相反,干扰比较多。

博客天下:诸如“能不能拍拍我们的家乡菜”那种?

陈晓卿:对,我们好多都真的去做了前期采访,后来发现根本没有那么好,白跑了很多地方。

博客天下:那种看起来无法回绝的,你怎么回绝?

陈晓卿:我连自己老家都没有拍嘛。有人跟我说:“你看我们俩这么多年了,我都回不了老家了。老家的市长跟我说,陈晓卿还是你朋友呢,你不让他拍拍我们,你以后也别回来了。”我说我也回不去啊,咱们俩都在北京待着,挺好。

博客天下:你说为了防止外面拉你到处去拍,摄制团队在工作时都保密身份。那你们和拍摄对象在一起时怎么介绍自己呢?

陈晓卿:就说我们是电视台的,想拍一个电视,你有没有兴趣?

博客天下:应该很容易被识破吧。

陈晓卿:一半吧。有些一看你就知道了,尤其是城市的,知道你们是干吗的。你现在去哪一个地方,宣传部不会过问?只要是电视台的,只要拿摄像机,马上就有负责宣传的人来问你们干吗。你就得拿介绍信,一拿介绍信就都知道了,这没有办法。

博客天下:从《舌尖1》到《舌尖2》,人的故事多了一些,你说是想更多展现中国人和食物的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整?

陈晓卿:那总得有点调整吧,如果不调整的话,大家就会说,为什么不做些调整?但如果调整了,大家又会问,为什么要调整?

博客天下:《舌尖2》涉及了很多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切糕、富士康、留守儿童,这样的安排是怎么考虑的?

陈晓卿:不是刻意加的。实际上,你拍美食总会遇到一些社会问题。你只要关注中国,你可能就会遇到这些。不管你拍美食也好,拍旅游也好,拍什么也好,这些东西都不可避免。

博客天下:《舌尖2》第一集播出之后你们内部是什么意见?

陈晓卿:播出时我们一起集体看的。我们的意见……因为我们看得都快麻木了,没有什么太多意见。

博客天下:播出之后,你听到的最中肯的评价是什么?

陈晓卿:什么叫中肯,其实就是你心里期待的一个评价。从刚开始做,我们就希望外界的评价是发散式的,就是仁者见仁的。你说哪个中肯,其实都在我们的预想之列,没有什么特别超出预想的,没有。

博客天下:《舌尖2》拍摄时按日播设计,现在改成周播的话,会做什么样的调整?

陈晓卿:得压缩,前面得吸引观众,怕观众跑了。我们的收视曲线是一路上扬,这就说明我们工作做对了。如果前面是一个缓坡,我们就失败了。

博客天下:有了《舌尖1》之后,现在再播出《舌尖2》,你对它有什么期待?

陈晓卿:收视率别太低,完成领导的任务,顺利播出。这是真事,发自内心的,最大的心愿。

博客天下:这是很困难的事情吗?

陈晓卿:观众的口味吧……其实需要看完四集之后,真的评价才能够出来。现在刚看了第一集就发表很多评论,实际上是有点急了。

博客天下:广告商和台里对《舌尖2》的内容会有干涉吗?

陈晓卿:一点都没有。广告对节目内容没有任何干涉。比方说,我们确实拍到了好多主人公用的是苏泊尔这个品牌的锅或者电磁炉,当然我们还是觉得“君爱妻”那个锅灶更有意义。

博客天下:你说“舌尖”系列,年轻人才是你的目标,相反老年人不是。

陈晓卿:确实是这样,节奏太快了。老年人要看非常非常慢的东西,儿童和老年人一样。只有年轻人才能有那么大的信息收取的能力。我们有那个收视年龄统计,央视一套的已经比较年轻了,九套的就更是,基本是25到40岁这个主力收视群体。平时我们频道的收视人群就是比较高学历、年轻化,所以朝着他们的方向去做。其实做纪录片,我刚刚说的调研,不仅仅是针对拍摄对象。从一开始的观众定位,你就要调研,你拍给谁看,你的节奏是什么样子,你的影像风格是什么样子,都是调研。

博客天下:“舌尖”系列的影像风格要怎么总结?

陈晓卿:英国范儿的。

美食没有标准

博客天下:你最喜欢的美食家是谁?

陈晓卿:汪曾祺。

博客天下:“吃货”这个词你怎么看?

陈晓卿:那是撒娇的说法。如果公开都说自己是吃货,不是特别好听。那是老六(出版人张立宪)搞出来的,有点娇嗔。

博客天下:你曾说美食和性类似,是个很私密的事,但是当美食拿到电视平台上播出,有放大效应,可能会成为一种美食标准。

陈晓卿:如果说我们的电视叫“美食评鉴大赛”,那可能是一个标准,我们更多的是想通过食物看到中国人。

博客天下:如今川菜普遍流行,《舌尖1》中对它的关照不多,还挺多人有意见的。

陈晓卿:只是稍微少一点,这是“地图炮”了。

博客天下:你会不会去搭理这些?

陈晓卿:你这样说,我说搭理也不对,说不搭理也不对。我们会关注,网友的意见我们都会参考,包括第一集播出之后,今天上午我们还在改第二集。

博客天下:现在还在改?

陈晓卿:如果观众意见很普遍,它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就是我们不改,台里面也会要求我们改。我们也有专门的收视评估、收视曲线,会做一些变动,包括广告的插入时间点和其他细部的东西。endprint

博客天下:你们家里谁做饭?

陈晓卿:我很少有在家的时候,都是在办公室吃。

博客天下:你厨艺怎么样?

陈晓卿:一般般,能做熟。你见过大厨的,就不好意思说自己会做饭了。就像我踢球踢得挺好,但后来看专业队的踢了,就知道,哎,我只是爱好踢球。

博客天下:你以前说,用纪录片介绍中国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唯独你在美食上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通道。我不知道你当时讲这句话的语气,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呢。

陈晓卿:当然是充满了绝望。

博客天下:为什么?

陈晓卿:这还需要我解释吗?我如果说出来我也下课了,我也就不在这儿干了。昨天晚上看了一个特别好的纪录片,我让“舌尖”团队的所有人去看,周浩导演的一个新片。周浩就是拍《高三》、《厚街》、《差馆》、《120的故事》的,一个很优秀的导演。回来的路上我就说,你们还觉得自己牛逼吗?这个才是真正的纪录片。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不镶金边的中国现实,更重要的是,作者像一个哲学家一样,他在思考中国到底是什么,到底在干什么。

博客天下:各有各的意义吧。

陈晓卿:当然,当然。后来我也安慰大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做的也有意义。我们更多的是从纪录片产业的角度去做,可能更有意义一些,可能会有更多的热钱投到这个行业来,这是客观上的好处。但是我们主观上真的没有那么高大上的想法,那得多累啊,自己的工作还做不好呢。所以,昨天大家都基本上已经好了。

博客天下:你去看的什么?是播不出来的那种?

陈晓卿:这个你也不适合写,我去看都不太合适。

95%的中国饮食都安全

博客天下:你以前因为吃香椿中过毒,这次《舌尖2》拍香椿会不会有特别的感情?

陈晓卿:我是不正确地吃过香椿。因为香椿里面含有草酸,要用开水焯一下,才吃。我都是直接摘下来就吃了,然后闹肚子。中国是唯一一个把香椿当做美食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把椿树的嫩芽作为食物,只有中国这么做。所以我觉得这种唯一性足以让它作为我们关注的对象。但是中国的香椿哪儿最好?我老家的最好,最有名的叫安徽太和香椿。但是我知道太和香椿很小。我后来通过关系,知道以前西哈努克住北京的时候,专门吃一种香椿,老百姓也吃。那地方非常隐秘,就一小块地方,产筷子这么粗的香椿。然后我们就去调研,一看,果然是。当时离摘香椿的时间已经非常近了,我们就抓紧去拍了。

博客天下:所以外面称你是“美食雷达”,对各种美食都懂。

陈晓卿:没有懂,没有。我对所有的美食都不怎么懂,我充满了好奇,充满了乐趣。我从来都没有在任何地方说过我懂美食。

博客天下:我们采访了一些你以前博客里提过的饭馆老板,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你。

陈晓卿:我从来不吃白食,所以我也不需要专门认识老板。但是有意思的馆子,我会去认识它的厨师。他们会根据我的口味,稍微照顾一点。我喜欢吃烫一点的、热一点的,他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馆子和认识的厨师,我和别人其实也没有什么差异。但是你去麦当劳认识一个厨师,可能是没有用的。

博客天下:你在北京的朋友们有没有问过你,为什么北京偏偏没有好吃的东西?

陈晓卿:北京本来就没有好吃的东西,没有美食的传统。相对来说,中国的北方和南方有差异,南方的烹饪,如果我们把它的全过程正常地拍下来,像慢放,很繁复。北方的烹饪我们拍下来就像快进,一下就出来了。跟物产的丰富度也有关系吧。

博客天下:所以这是整个北方而不是北京的问题?

陈晓卿:对。

博客天下:但北京好歹是首都。

陈晓卿:也不能说北京没有好吃的,应该说北京没有这种美食的习惯。我曾经看过一个笑话,说北京人吃一个月饼,不小心掉到地上了,这时候过来一个卡车,把它给轧在柏油里面,半年都抠不出来,最后用江米条把它给撬出来了。就是说,这些东西都很硬。你想在南方要是做成这样的话,肯定就倒闭了,但在北方还不用太担心。

博客天下:所以平时你会推荐驻京办的那些餐馆?

陈晓卿:嗯,驻京办稍微好点。其实最好吃的还是家里面的。

博客天下:你吃那么多美食,有没有给身体带来副作用?

陈晓卿:我有变胖,但是可能更重要的是因为岁数到了。我最豁开来吃的2005年到2010年这个时期,我的所有指标都是正常的。那时候我不忙,还没到纪录频道。反而是到这儿工作,天天没时间出去吃了,这儿也不正常了,那儿也不正常了。

博客天下: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你在做《舌尖1》和《舌尖2》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

陈晓卿:应该说我们拍到的绝大多数都还是比较安全的。

博客天下:现在找一个完全安全的东西是不是很难?

陈晓卿:没有,我一丁点儿都没有觉得难,为什么难呢?我觉得中国做饮食的,95%都应该是相对安全的。

博客天下:是吗?95%?

陈晓卿:我没有觉得有那么危险。

博客天下:你知道不少人认为食品安全是个很大的问题。

陈晓卿:食品安全的问题,有夸张的问题,有利益的问题,很多的攻击性报道,实际上是和利益挂钩的,很多推崇自然种植的,不用化肥和农药的,也是和利益挂钩的。比如说有机之类,没有任何的数据能够表明,有机种植的蔬菜比我们现在普通工业化种植的蔬菜更有营养,没有。

博客天下:你今天中午吃的什么?

陈晓卿:阳春面。

博客天下:哪做的?

陈晓卿:楼下,送的盒饭。

博客天下:你饭量大不大?

陈晓卿:遇上爱吃的就特别大,我最多时候吃过二斤三两主食。半斤米饭、四个馒头,然后两个豆包,不是,三个豆包,然后还有几个花卷。

博客天下:是主食好还是配菜好?

陈晓卿:是饿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晓卿香椿舌尖
春之味——香椿
香椿与臭椿
香椿
香椿
天蝎座陈晓卿
陈晓卿的“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