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

2014-05-26余伟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能力素质中学语文教学美育教育

余伟

摘 要:所谓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知道美、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提高人的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美育教育;实施;能力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17-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一文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美学基本原理》②一书中写道:“美育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完善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等。”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每篇选入的作品都极具代表性,蕴含着非常丰富、广泛、深刻的美学内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语言、意境的分析,让学生感知美,进而达到鉴赏美、创造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让学生学会感知美

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优秀,往往是因为能够从中了解到当时社会的特征,深入作品之中,理解它,就能够把握作品脉搏,了解作品的神韵。特别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意境,更是让人能够感受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限的崇高境界。

1、“意在象中”

在教学中运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感染气氛,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有亲历其境之感。于漪老师在教《最后一次讲演》时,先用《闻一多传》那帧很有特色的封面诉诸学生的视觉来创设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一块大理石底座,上面一支熊熊燃烧的红烛,烛油沿着烛身不息地往下滴,于是,于漪老师动静地朗读《红烛》诗序,然后说:“这就是闻一多先生,他以红烛自喻,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在导入短短的几分钟,鲜明的图象、隽永的诗歌、简约的介绍、创设一种内蕴深刻的视觉效果,吸引学生步入特定的审美情境。

2、“情景交融”

文学作品要表现主观情意,就不能脱离对“景”、“物”的描写。“情景名为二,而要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姜斋诗话》卷二)③。茅盾《白杨礼赞》就很有代表性。《白杨礼赞》是一幅深邃典雅、色彩浓厚的油画,作者赞美白杨赖以生存的景美,热烈赞美了白杨树紧靠团结、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神美,由树而赞人,写得深沉、凝重。

3、“理在其中”

优秀文学作品的意义不只限于单纯的“赏心悦目”层次上的审美作用,而是往往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陆机说:“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文赋》)。语文老师要善于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刻的哲理形象化。《生命的意义》中,“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要把整个生命投入到最壮丽的事业中去,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这一名言激励着年青的一代又一代。语文老师要激励年青人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为之努力奋斗。

二、发展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1、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在对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鉴赏中,获得美感,主要是通过品读者运用联想,建立文学作品中形象之间的联系,建立作品中描写形象与生活中事物的联系。而想象比联想更进一层,是根据作品的形象化描述,通过大脑想象,构成作品形象,并透过作品的有限形象捕捉和领会更为深远的“象外之形”和“弦外之音”的心理机能。因此,语文鉴赏要激发联想和想象,建构相应的新的艺术形象,从而获得审美的快感。

比如学习《荷花淀》便可以凭借形象的语言,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构拟一幅北方水乡抗日根据地充满诗情画意的图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那些生动的比喻、恰当的比拟、形象的描摹、精巧的构思中展开想象,还原甚至超越作者的艺术构思,使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景,一个个活蹦乱跳的人物来。

2、培养学生的情感活动能力

在文学鉴赏中,情感是鉴赏主体多种心理机能中最为活跃、最为紧要的一种,如果没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活动,就很难进入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境界、深入地感受作家再现的生活、把握作家的思想脉搏,更无法领会作品的深义和领略作品的美。

三、发展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感知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念去创造美,并逐步形成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让学生创造美,就是要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把经过头脑思考过的内容,比较准确、流畅、生动地说出来,写下来。

比如有个同学的《落叶》习作,开头新颖,别具一格,正文描绘生动,但结尾草率。这个同学的写作水平在班上冒尖,为使她这篇习作更完美,我便补上一句:你还能想出其他结尾话语吗?画龙点睛的话语不是更完美吗?本子发下不久,她便另结一尾:“看到这片片落叶,我忽然想起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的,落叶一不眷恋高居树上的显赫地位,二不留恋美好的往日,而是无忧无怨地飘然降落到养育它的大地母亲的怀抱,无声无息地化作肥料滋养树根。我们的老师,不正是要这样不计名利得失、甘做园丁、愿为人梯、默默奉献吗?我赞美落叶,更赞美具有落叶精神的老师们!”感情真挚朴素美好,没有夸饰,不仅语言美,而且内容美,唯其真,才感人,才美!

参考文献:

[1] 李晓燕.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0:06.

[2] 王艳春.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猜你喜欢

能力素质中学语文教学美育教育
锻造适应院校任职教育发展的教员队伍
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问题研究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