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习课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效率

2014-05-26黄菽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提高课堂效率自主学习

黄菽

摘 要: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任务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在单元整理和复习课上引导学生自主地把各个知识点进行复习,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整理和复习;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61-02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任务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很多老师都觉得复习课难上,但是复习课每个单元都得上,该课型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好一节高效的单元复习课正是我校2014年校本教研模式研究的内容之一。

《四则运算的整理和和复习》是人教版四数下笫一单元的复习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和梳理四则运算的顺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能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那么怎样在单元整理和复习课上不仅要让学生自主地把各个知识点进行复习,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且还要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不感觉乏味枯燥,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呢? 结合我个人在《四则运算的整理和复习》这一节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单元的整理和复习课要促成知识的系统化

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这句话很中肯地说明了整理的重要性,平时教学中的知识点往往是零散地一个一个呈现,缺乏系统整理。引导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整理、归纳所学的内容,有助于促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单元复习整理课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出整理的过程。一是回忆再现。比如我在《四则运算的整理和复习》一课的开始是这样谈话引入的:课前老师布置给同学们的一个任务就是你认为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哪些知识最重要由我们自己整理出来。第一单元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有哪些运算顺序?学过哪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谁愿意上台来为大家介绍?这样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回忆再现所学知识。二是整理。即根据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一定的方法对所学的四则运算的内容进行有序整理。学生边介绍,老师择录重要的知识点,板书知识网络结构图。教学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整理的方法,对学过的概念进行穿线结网,促进学生概念结构的系统化。

二、单元的整理和复习课要注重沟通,让学生主动交流

整理的目的不仅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和感悟。在《四则运算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中专门安排判断改错练习,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比对——计算——纠错等一系列环节得出计算四则运算式题时要一看(看清数据和运算符号的特点和括号的位置)二想(想清按怎样的运算顺序)三算(算出结果)四查的四字诀。在判断。改错的活动中全体学生热烈讨论,主动参与,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及计算中的易错易混淆之处有了进一步辨认,及时地查漏补缺。同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汇报”等交流互动机会,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知识体系。

三、单元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有一定深度或开放性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思考需要时间,带有思考性的问题要给学生时间,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再进行师生。生生交流才能有效培养各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模糊的概念,不熟悉的方法,尚未解决的疑问等,通过各种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质疑问难以及必要的练习,使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是灵活应用与提高能力的基础。例如在本节课的练习环节中让学生判断0除以任何数都得0以及在一个混合算式中,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法一定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学生乍一看这两题都感觉是对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小组讨论,说出对和错的理由。最后学生通过研读,斟字酌句,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认为是错的。通过这两题的训练,可以让一些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

四、单元的整理和复习课要加强练习的作用,让学生拓展提高

数学能力不仅反映在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上,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地解决实际问题,只有经历动手解决问题,动脑思考问题, 进行一次次的重新创造,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例如在本节课的一个练习题中,原来老师是这样设计的,看准算得又对又快,一共有75+240÷20-5,75+240÷(20-5),(75+240)÷(20-5)这样的三个题目,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目的是训练学生四则运算顺序因小括号的位置改变而改变,当课进行到这一环节时,学生对于这样的题,思维仅仅停留在模仿四则运算顺序而做题,学生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的思维空间,课堂上学生表现得比较沉闷。后来,这个环节做了一下改动,老师这有一道题,80+240÷20-5,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给这题添上一个小括号,该怎么添?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只见同学们边热烈的讨论,边在自己的作业本上认真的添加,不一会很多小手举了起来,争先恐后的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学生列举了很多种不同的答案,最后虽然还有一个同学说这道题加两个小括号也可以做,一个小小的改动,条件开放了,学生解题策略也开放了,学生的思路开放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再比如在综合运用解决问题这个环节中我把综合应用题改为学生非常熟悉的儿童读物大酬宾活动的数学情境,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学期我们县城各个学校纷纷开展了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为了满足学校的要求,书店进行少儿读物特价大酬宾活动,请看以下信息:

买《十万个为什么》和《青少年百科全书》各一册共多少钱?

买5册《青少年百科全书》可以优惠多少钱?

买2册《青少年百科全书》的钱比买3册《上下五年年》的钱少几元?

买4册《青少年百科全书》的钱可以买几册《童话故事》?

以上问题要求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进一步巩固四则运算。

猜猜老师买的是哪本书:这本书的价格是○△,根据下列算式,你知道老师买的是上面的哪本书?

4×18÷○=36

学生对这一情景不仅很熟悉而且很容易把学生所学的知识置于这样的生活背景中,引导学生提取所学知识,选择恰当的策略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应用能力,建立了高效课堂。

总之,小学数学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不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它是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它更多地是一个加深理解知识,扩大知识联系,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所以在单元复习课中应该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整理、归纳、应用、评价等过程,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猜你喜欢

提高课堂效率自主学习
浅谈“小先生制”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尝试
针对学校体育的两课两操两活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