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费看中西文化的心理差异
2014-05-26翟会
翟会
摘 要:欧美文化中,小费可能是最暧昧,也是不可言传的一种文化,对于美国人而言,在餐厅饭桌或服务生手里留下有整有零的一定数额小费实在是驾轻就熟的一件事情,而针对惯于明码标价说一不二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对小费这种看似约定俗成的规矩更会感觉手足无措。小费文化可以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心理差异,同时也映射出人们的社会观念有了新的进步。
关键词:小费;中西文化;心理差异
小费,又称之为“小账”,是在服务行业中,客人除支付规定费用外,给予提供周到、热情与快捷服务的工作人员一定数额的奖金。追溯起来,小费起源于英国伦敦,当时伦敦酒店餐桌上都会放有一个碗,上面写着“TIP to insure promptness”,客人就座后,会将一定数额的零钱置于碗中,以确保得到侍者周到与热情的服务。由此可见,小费最初是为了保证服务迅速。
一、西方国家的小费文化
小费文化在西方国家尤其盛行,英美服务业中,客人给服务人员小费的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美国,不管是餐厅就餐、宾馆入住、还是擦皮鞋、搬家理发都需要加付小费。实施“小费制”的行业较为典型的有旅游、餐饮、家庭教育、酒店服务与货物递送等。西方国家中,针对消费者来说,付小费不是强制性的制度,不具有法律约束,而是一种自愿行为,习惯为之。因此,西方国家服务行业不是将小费作为一笔额外奖金,而是作为工资的组成部分。据调查,西方国家部分服务人员工资的70%由小费组成,可见西方国家中,服务人员小费收入是非常可观的。小费数额一般是根据服务性质、行业与国家情况而异的。欧洲国家或者美国支付的小费数额通常为总额的10~20%[1]。
二、中国的小费文化
小费在西方国家成为一种习俗,但是曾经在我国则是一个相当敏感甚至是禁区的话题。国家旅游局曾经出台过一条法规,明令禁止旅游业向游客收取或者索要“小费”。我国多数服务行业禁止收受客人给予的小费,部分饭店曾经采取扣工资或者强行没收的措施管理小费。直至后来广东中旅将“小费”首次引入国内,这一举动引起当时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上对此褒贬不一,国家旅游局持不提倡,但也不反对的态度,然而这一举动遭到多数消费者反对。据网上调查显示,参与调查者共2000名,60.11%的人持反对态度,支持小费实施的仅占39.89%。我国许多实践也证实,在东方文明的中国,小费文化是很难成长发展的。时至今日,小费在我国多数地区也并不常见,尤其是服务行业则更是这样。据统计,可以收受小费的星级酒店中,服务人员所得到的小费可以说全部是外币,换句话说,国内客人基本上不存在付小费的行为,除了“炫耀”性的消费。随着大量的外国游客涌入,部分酒店服务人员开始逐渐转变观念,对于 “小费”这种舶来品也开始慢慢接受了[2]。
三、中西文化的心理差异
从中西方不同的小费文化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与发展过程不同,东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在心理折射下,形成差异化的文化心理。这种心理潜移默化的对人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有着深刻影响,对小费文化的认识不同,正是由于这种文化心理造成的。
1.群体与个体意识
在价值取向方面,中西方存在本质区别,中国人主要强调群体,西方则是强调个人。农耕时代以来,中国人更习惯于进行群体作业,这种行为方式也造就了中国人的群体文化。中国人讲究团结协作,认为个人价值只有在群体中才会更好的体现,中国文化将无私奉献作为一种大力推崇的高尚情操,舍己为人,主动给予他人关心是大家认同的一种美德。但是,在西方国家中,个人是核心、目的与出发点,西方人认为,个人权利不可侵犯,个人价值与个人尊严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个人利益应该放在首位。西方人有极强的危机意识与自卫意识,中国人的盛情难却在他们看来是一种侵犯自尊与权利的行为。而且,在西方国家,主动向别人提供帮助或者接受他人的帮助会令人难堪,因为他们感觉这是自己无能的一种表现[3]。
2.人伦与个人
中国人注重人伦,强调“感情投资”,常将人情作为一种交易,这一点在饮食文化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通常大家在一个盆子夹菜,不分你我,之后结账时抢着付钱。如果朋友之间分的太清,就会被认为是不近人情,因此,即使支付小费,中国人也坚决不会自掏腰包。西方人则是讲究个人而轻视人伦,处理事务过程中要求公事公办,人事两清,一般不会顾及人情。一帮朋友出去吃饭,结账时会各付各的,小费也会分别支付,而且每个人应付费用可以精确到几毛几分。西方人总是在逻辑方面与理智方面超越情感,基本的行为准则为“等价交换”。他们认为,欠别人的人情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服务人员在给予热情周到的服务之后不进行一定回报,就是亏欠别人。而若是服务人员不接受给予的小费,他们就会非常生气,认为不接受小费就是一种看不起他的行为,让他背负巨大的人情债
四、结束语
小费文化非一言可以道尽,要搞清楚什么时候需要给小费,什么时候不给,具体给多少,这并不是一件可以很快弄清的事情,许多中国人在国外也经常因为小费该给没给或者给多给少等各种问题而被人误解。小费反映的是中西方的文化心理差异,我们应尊重这种差异,积极了解小费文化,以到国外时做到入乡随俗。
参考文献:
[1] 王泽国.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文化意识影响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41(02):01-51.
[2] 赵志裕.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当星巴克遭遇故宫: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6(12):104-105.
[3] 宫斐.中西小费差异的文化对比探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0,23(06):263-2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