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方位多角度的初中作文教学

2014-05-26邓光辉

文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多角度作文教学

邓光辉

内容摘要:我在三十年语文教学生涯中有不少感悟。作文教学不是靠一朝一夕能提高的,她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或者说她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在量变的过程中,应该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积累。

关键词:多方位 多角度 作文教学

过去的科举考试就是一篇文章定富贵。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该是何等的重要。现在虽比过去的教学范围广了很多很多,但实际上,看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写得如何。所以作文教学是最难最难的。

我在三十年语文教学生涯中有不少感悟。作文教学不是靠一朝一夕能提高的,她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或者说她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在量变的过程中,应该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积累。下面试举几点:

一.读与悟。读书仅仅是量变的极少极少部分。读的最浅目的是让自己感悟别人的文章,深层目的是感悟别人文章里流露的感情内涵,意蕴内涵。读懂文章是不难的,读懂感情和意蕴是要读其意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概就是说要知其意蕴是要反复多读才行的。即使读懂别人的意蕴后,自己仍是属于旁观者的角色。要将他人的意蕴转换成自己的意蕴,才算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多读多悟方能奠定文章扎实的功底。

二.观与言。观乃至细观才是作文入门的拿手戏,重头戏。察后能用言语表达出来又是重中之重的教学环节。比如带着学生到空旷的野外观天空,要能听到“蔚蓝的天”、“万里无云”、“一碧万顷”、“艳阳高照”、“乌云密布”、“晴天霹雳”;观夜空,要能听到“满天星斗”、“北斗七星”、“月明星稀”、“漆黑一团”、“两三点雨山前,七八个星天外”;带学生观山林,要能听到“郁郁苍苍”、“山花烂漫”、“枯萎”、“老气横秋”、“黄花满地”、“山花烂漫”;带学生观雨,要能听到“大雨倾盆”、“毛毛细雨”、“雷声大雨点小”、“电闪雷鸣”、“甘雨遇时节”……

三.察与感。察就是体察,感就是从内心去感悟其中的滋味。比如带着学生到田间播种,要让他深深接触那一行行一路路颗粒的播入的艰辛过程;带着学生登山,要让他从山脚一口气登上山顶,中间不停歇,从而感到要完成一件事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要学生早睡早起,养成好习惯,要让他长时间如此,不能一曝十寒,忽冷忽热,从中让他感到恒心对于成功的无比比重要......

四.片段与成品。片段是在生活中从多角度多层次累积起来的素材,文章是将无数片段有机串联的作品。教育教学中务必要学生将平常的心得片段积累起来,进行分类。日积月累就会让自己的素材有了宏大的仓库,到要制造产品的时候,就能从库中源源不断的派上用场。让自己的无形仓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五.传统与现代。传统的学习都是手工和原始的人工操作,现代的学习带有现代的技术。将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会让自己创造出来的作品熠熠生辉。比如观察到美景,就用摄相机把她记录下来;听到悦耳的鸟鸣,就用录音记录下来;把相似的情和景组合到一起,把不完整的片段进行整合融汇。并给自己记录下来的生活闪光片段配上解说,合制成生活光盘。

作文非一朝一夕能提高的。要真正提高,就得多角度多层次让学生跟随着转悠。让兴趣来开导他们的心智,让趣味来成为他们学习的导航。

教师务必有系列的教学设计:比如初中三年,第一年以读与悟道为主,间带点观与言;第二年以观为主,间带点察与感;第三年整合片段,间带点现代手段和技术的融汇。这样循序渐进的设计,循序渐进的实施,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

作为教育教学的教师,要有长远的教学模式,不能只顾眼前,不管未来。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的进步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只有尊重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尊重事物内在的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自身轨迹去陪护、去关爱、去推进,才会有益于事物的健康成长,也才有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

作为教育教学的教师,虽然按照上面的多角度多层次教学能将教育教学推进,但手段和方法也得适时更新,因为时代飞速发展,科技腾飞如闪电。只有让自己的思维和手段与时代同步,让自己的知识与新时代的学生心心相印,才有可能沟通自己与时代,才有可能沟通自己与学生。这样也才能沟通眼前的教学与未来的成就。

让我们将作文教学的“读与悟”、“观与言”、“察与感”、“片段与文章”、“传统与现代”......多角度多层次的面紧密融合到一起,促成我们初中作文教学的未来的一片蓝天吧!

(作者单位:湖北巴东清太白沙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角度作文教学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道圆锥曲线问题的多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