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莎菲形象看丁玲的女性意识
2014-05-26薛瑾
薛瑾
内容摘要:丁玲的作品中渗透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以及为争取人格独立而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在这部作品中,她用日记体的形式为我们塑造了莎菲这个独立、坚强而且叛逆的女性形象。作品留下了“五四”后冲出旧家庭,大胆追求独立、个性、自由的青年女性的辛酸而痛苦的足迹。莎菲身上的一些品质也很好地体现了作者丁玲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丁玲 莎菲形象 女性意识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在这部作品中,她用日记体的形式为我们塑造了莎菲这个独立、坚强而且叛逆的女性形象。作品留下了“五四”后冲出旧家庭,大胆追求独立、个性、自由的青年女性的辛酸而痛苦的足迹。莎菲身上的一些品质也很好地体现了作者丁玲的女性意识。
一.固守自己的人生理想、探寻生命的真谛
《莎菲女士的日记》用日记体第一人称的形式记录了女主人公莎菲在北京养病的几个月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以及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真实地反映了“五四”时期知识女性与旧社会、旧制度斗争的艰难处境,赞扬了她们虽然身处忧患的泥淖,却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积极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方式,不放弃对于生命真谛的探寻的倔强、笃定、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在莎菲看来,周围人是那样粗俗、令人讨厌。而我们要看到,莎菲的烦躁不能仅仅归咎于这样嘈杂的声音,她的烦躁更多的是源自于内心的一种孤高。莎菲有着孤傲的个性和对新生活火一样的热情。我们可以从莎菲对现有生活的强烈厌倦和不满中看到莎菲对于生活的更高理想,她渴望新鲜多姿、充满无限活力的生活状态,她说:“但我宁肯能找到些新的不快活,不满足,只是新的,无论好坏……”同时,莎菲对平庸生活的否定与摒弃也显示了“五四”以来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她们不愿意将自己的一生白白地蹉跎,她们追求生命的价值。女性也是独立的一部分,也该享受生活,创造价值,而不是不去思考、不去追求,默默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二.渴望理解和关怀
莎菲之所以孤独,是因为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她,也没有人能真正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她渴望有一个融洽、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人际关系。这种理想不仅体现在同性的姐妹之间、异性的朋友之间,还体现在莎菲的爱情观上。
对于朋友,小说中说道,“别人看到我哭,以为我在想家,想到病,看见我笑呢,又以为我快乐了,还欣庆着这健康的光芒。”由此可见她该有多么的孤独和绝望,没有人理解她不快乐和快乐的真正原因,只是根据自己的假象来揣测莎菲的内心,始终无法懂得莎菲的心思。
三.追求自由和平等
在封建社会,男性永远是占有绝对的主导权,而女性只是男子的附庸。但是在“五四”这股热浪中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是绝对不可能认同这种制度的。她们要追求自由和平等,要求作为与男性相抗衡的独立的女性一方而存在。《莎菲女士的日记》里,就大胆地打破了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女子也可以和男子一样有自己选择爱情、朋友和生活方式的权利。莎菲的可贵之处也就在于她身上空前突出的女性意识,这也包含着作者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蔑视和挑战。
以莎菲的恋爱为例,《日记》中,莎菲对于爱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想,并且根据自己的标准去主动地选择爱情。丁玲在塑造莎菲这个形象时,就充满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小说当中,莎菲的那种大胆、坦率地表达爱欲、追求爱情的行为让人记忆深刻。
同时,莎菲总是以女性的姿态站在主导位置上,这大大颠覆了传统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例如,莎菲描述凌吉士的外貌时,用了“颀长”、“白嫩”、“柔软”等字眼,这哪里是男子的外貌特征呢?这明明是对于女子的审美眼光。其实这是故意的颠覆,丁玲就是想通过这种颠覆来打破传统的男性主导的制度,把男性变成被玩赏的对象,这大大突出了女子的地位。
总之,丁玲在塑造莎菲这个坚强、独立、叛逆的现代女性时,也恰恰向我们展示了她的独特的女性意识。丁玲用她那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探索了一条女性解放的道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耀眼的一笔!同时,莎菲这个富有个性、鲜红生动的女子也永远会留在我们的心中!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