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出向阳湖俯视向阳湖诗歌

2014-05-26廖伦建

文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咸宁市诗歌文化

廖伦建

内容摘要:文化大革命期间,6000余名文化部领导干部,作家、翻译家、出版家、艺术家等下放咸宁向阳湖,这些文学大师和艺术巨匠中有著名诗人张光年、臧克家、郭小川、李季、绿原、牛汉等。研究向阳湖诗歌让我们反思中国现代社会这一段特殊的历史,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启迪;让更多的人记住向阳湖文化名人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所作的贡献,让文化的光泽为咸宁这座迷人的城市增添更多色彩。

关键词:向阳湖 咸宁市 诗歌 文化

一.向阳湖诗歌的研究创新与意义

(一)向阳湖诗歌的研究创新

向阳湖诗歌指文革时期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来自京城的文化名人们创作的诗歌,也指他人反思这一段历史或挖掘向阳湖文化而写作的诗歌,因为这些诗歌与向阳湖有着特殊的地缘关系,所以把这些诗作统称为向阳湖诗歌。

研究向阳湖诗歌不能囿于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来自京城的文化名人们在干校时期创作的诗歌,正如湖南人研究毛泽东不会局限于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陕西人研究毛泽东不会局限于延安时期,北京人研究毛泽东不会局限于毛泽东在北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要跳出咸宁看咸宁,要跳出向阳湖俯视向阳湖诗歌。从作者来看,向阳湖诗歌包括来过向阳湖干校的京城文人们,同时包括反思向阳湖干校历史挖掘向阳湖文化的诗人们;从作品上看,包括向阳湖京城诗人向阳湖干校时期,以及前期和后期的作品,同时包括反思向阳湖干校历史挖掘向阳湖文化的诗人们创作的诗作。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跳出向阳湖研究向阳湖文化,向阳湖诗歌的研究内容将更加丰富,研究的意义将更加重大。向阳湖诗歌研究需要在如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创新:

1.将向阳湖诗歌研究与发展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产业群结合起来研究,为建设有鄂南特色的咸宁旅游文化城市服务。

2.将我国现当代特有的文学现象与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结合在一起研究,探索向阳湖诗歌文化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3.以向阳湖这一特殊的地缘为纽带,将散见于现当代文学不同时期的诗人诗作集中起来进行研究,探索其特点与规律。

(二)向阳湖诗歌的研究意义

把几千文化名人集中在一块劳动的这种向阳湖文化现象,不仅在中国当代独一无二的,就是在中国古代或世界文化史上也十分罕见。向阳湖文化是对历史的反思文化、对名人的纪念文化,是特色旅游文化,是咸宁独一无二的人文资源,对咸宁来讲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向阳湖诗歌是向阳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阳湖文化的精华。在今天来说,研究向阳湖诗歌的意义至少有三:

1.让我们记住中国现代社会这一段特殊的历史,反思历史教训,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迪;

2.让现在和后来更多的人记住向阳湖文化名人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所作的贡献,纪念那些已长眠于九泉的诗人们;

3.作为探采向阳湖这座文化金矿的一种尝试,为咸宁旅游增添更多的文化色彩。无论是对于咸宁创建国家优秀旅游文化城市,还是对武汉城市圈的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本课题的研究应该成为提高咸宁“文化软实力”、发展咸宁的“文化生产力”、“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的组成部分,这正是我们进行向阳湖诗歌研究的宗旨所在。

二.向阳湖诗歌研究的思路与构架

(一)向阳湖诗歌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纪念文化名人、挖掘向阳湖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目的,以向阳湖当年来自京城的文化名人为向阳湖诗人的主体,辅以后来反思向阳湖文化的有关诗人,以京城向阳湖诗人向阳湖阶段的作品为主体,辅以向阳湖京城文化名人前后期重要诗作及他人研究向阳湖干校的诗作,以向阳湖前期、向阳湖时期、向阳湖后期为研讨的时间主线,以与向阳湖有关的重要诗人的重要要作品为重点,构建向阳湖文化名人诗歌体系,探索特色与规律,发掘重点与亮点。

(二)向阳湖诗歌研究的基本构架

向阳湖诗歌研究采用概括分析和具体赏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总述向阳湖文化名人中诗歌创作的成就。向阳湖文化名人,既有当时来自京城的文化名人,也有后来反思向阳湖文化的名人;向阳湖文化名人中有的是著名的专业诗人(如臧克家、郭小川),有的是非专业诗人却有著名的诗作(如冰心、周巍峙等);这些诗作有的是向阳湖前期作品,有的是向阳湖时期作品,有的是向阳湖后期作品;分析这些诗人的诗作将丰富多彩、受益非浅。

第二部分,从时代背景、诗歌内容、创作成就上具体赏析京城文化名人向阳湖诗作中的代表作品,本部分为课题研究的重点。

第三部分收录反思向阳湖文化这一特殊历史或挖掘向阳湖文化而写作的诗歌,这些诗人可称为“后向阳湖诗人”,他们的诗作可以给我们更直接的启迪。

三.向阳湖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向阳湖京城诗人“五七干校”诗歌

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位于咸安区向阳湖畔,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原中央文化部“五·七”干校旧址纪念地。6000余名文化部高级领导干部,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出版家、艺术家、博物专家、学者及家属下放向阳湖,包括冰心、沈从文、陈翰伯、冯雪峰、张天翼、郭小川、李季、萧乾、张光年、严文井、陈白尘、吴雪、韦君宜等一大批文学大师和艺术巨匠。当年这些文化名人流放到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历了为期3年的劳动改造,使向阳湖一度成为一个很不平静的湖。人以名传,地以人传,向阳湖——这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弹丸之地,由于这批文化人的到来,令人刮目相看,因而在客观上为向阳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endprint

在这些文学大师和艺术巨匠中,有著名诗人张光年、臧克家、郭小川、李季、绿原、牛汉等。在上世纪中期那种“大革文化的命,大革文化人的命”的环境下,“国家不幸诗家幸,文化不幸咸宁幸。”向阳湖文化名人中不乏坐看潮起潮落,淡看云卷云舒的大家,臧克家、郭小川等大诗人仍偶有佳作,如臧克家在《老黄牛》中对劳动充满着一股兴奋与激情:“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①《晚收工》中的田园劳作的诗情画意:“秧田草岸竹屏风,叠翠遥笼晚照红。相约明朝齐早起,人同落日共收工。”②

郭小川,作为“时代歌手”,无时无刻不在为人民歌唱。在“五七干校”劳动锻炼期间,他依然写出了“江南林区三唱”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诗人对信仰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在浸透着汗水的字里行间,展现出纯洁、博爱的情怀。作为战士诗人,他敢于在风雨如磐的长夜里放声吟唱“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一切无情的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战士的明眼,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团泊洼的秋天》)③

牛汉是在咸宁向阳湖干校干事最卖力,吃苦最多的“标兵”,虽然有那沉重痛苦的记忆,但仍怀念那些给过作者诗情的美丽乡村,感激向阳湖的大自然与纯朴的农民,他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创作了《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等几十首诗。他在关于《悼念一棵枫树》的回忆录中,写道:“这些年,我常常怀念斧头湖边的那个小小山丘,最初把它看做我的一首诗的故乡,渐渐地我觉得它已成为我自己的故乡了。”[1]

身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的文学大师沈从文,1971年8月临别向阳湖时,发出了“浮沉半世纪,生存亦偶然”的感慨。他在给萧乾的信中曾写道:“在此种情况下十分从容写了好些诗,可能有几首还像是破个人纪录。”在旧体诗《喜新晴》中,他抒发了“独轮车虽小,不倒永向前”的志向。④

(二)向阳湖京城诗人“五七干校”外诗歌

京城诗人向阳湖干校外的诗歌指创作时间与创作内容都与向阳湖无关的诗歌。向阳湖文化名人多是向阳湖干校前期造就的,他们的基本成就多数在向阳湖干校前期,研究向阳湖名人诗歌,不涉及他们的代表作,至少是缺少典型性、系统性。况且那个特殊的年代,文化人不能谈文化,向阳湖干校阶段是很多文化人创作上的空白期,我们不能纪念空白、不能纪念屈辱,没有比肯定和赞美他们的成就、他们的贡献更好的纪念方法了。这里简介来过向阳湖五七干校的主要诗人:

张光年(1913-2002),笔名光未然。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有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1939年,张光年创作了篇幅与内容更为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相互交织,组成一幅极为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人性化地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中华大地。冼星海称赞它充满壮美,充满写实、悲愤的情绪,使渡过黄河的人和没有到过黄河的人都能产生深深的共鸣。

臧克家 (1905-2004),他创作的《难民》、《老马》、《有的人》等诗篇,这些诗以凝练的语言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它们共同构成臧克家早期诗歌的代表作,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臧克家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成为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者之一。

郭小川(1919-1976),当代著名诗人。诗人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他对时代的许多重大敏感问题,做出了战士诗人与时代歌手的特有回答,其优秀诗作五十年代有:《致青年公民》为总题的组诗——《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在社会主义高潮中》,《闪耀吧,青春的火光》等,三首叙事诗《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叙事诗《严厉的爱》以及抒情诗《望星空》等;六十年代前期创作了《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和《秋歌》,《林区三唱》《西出阳关》《昆仑行》和《春歌》等脍炙人口的诗篇。诗人永远地忠诚于人民,执着地追求理想,诗歌中表现出大无畏的战士情怀与乐观主义的自信,不断奏响激昂奋进的旋律,鼓舞人民振奋起来,创造社会主义新时代。[2]

(三)向阳湖后诗人探讨向阳湖文化诗歌

向阳湖后诗人指向阳湖五七干校后,向阳湖京城诗人外以诗歌的形式研究向阳湖诗人、开发向阳湖文化的作者。

说到向阳湖文化不能不提“五七”干校研究专家之一,向阳湖文化研究开拓者李城外,100多篇人物专访,80万字文化人回忆文章,16年的向阳文化苦旅,300万字的“向阳湖文化丛书”——《话说向阳湖——京城文化名人访谈录》、《向阳湖纪事——咸宁五七干校回忆录》(上、下)、《向阳湖诗草》、《向阳湖文化研究》、《城外的向阳湖》(上、下)。

因论题所需,本文要提及被李城外先生称为“诗三百”的三部研究向阳湖文化的诗歌专著:一本是老诗人王尚芳的《百咏向阳名贤》。王老阅读向阳湖文化书系后,选择百名文化人写成律诗百首,寤寐思之,咏之诵之,终成大作。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向阳湖“五七”干校的背景,以及文化名人的劳动生活与种种心态。一本是老诗人胡国华的纪事组诗《向阳湖逸韵》(共100余首)、再一本是韩志《诗意向阳湖》(武汉出版社2011年)。诗集以人为经,以事为纬,书写大时代背景下6000多名京城文化人的命运和特殊的生命体验,讴歌他们内在的精神和崇高的境界。全书分为“人篇”、“事篇”和“物篇 ”,加上序诗,共100首。“诗三百”堪称文化部咸宁五七干校的“诗史”。另有《咸宁诗词》开设“向阳湖采风”专栏,发表有关诗词120余首。共同构成向阳湖后诗人探讨向阳湖文化诗歌的主体。

注 释

①②④李城外编.向阳湖诗草{M}. 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32

③公木主编.新诗诗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701

参考文献

[1]李城外编.向阳湖纪事(下){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50-52

[2]孙家富 张广明主编.文学辞典{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196

基金项目:2013年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向阳湖文化之诗歌研究》(13g592)成果之一。

(作者介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从事写作教学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咸宁市诗歌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谁远谁近?
二次函数的最值的探究与应用
咸宁市水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咸宁市检察机关依法对李春城提起公诉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