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诗写的温情转向
2014-05-26任毅
新世纪未来10年的诗歌美学孕育于“70后”新诗创作之中,“70后”诗群正在成为诗坛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最具冲击力的群落有“下半身”写作,“第三说”诗群,《汉诗年会10+1》诗群,以及活跃于各大网站的70后网络诗人群。其中,作为“第三说”主持人的康城,其诗歌创作更具流派特征:生活化意象赋予诗歌真切而平实的内涵;语词创新、形式技巧开拓着诗意的深层理性;时代性主题书写更是时代共名与诗人个性的完美融合。“第三说”主持人康城的诗写近期呈现出执着而温和的理性态度,可以看出“70后”诗人面对纯文学市场化转型的艰难选择,一个与朦胧诗、“第三代”、“中间代”比肩的新诗潮正在悄然崛起。
康城本名郑炳文,1972年生于福建漳州。1990年就读于福州大学物理系,积极参与举办校园诗歌活动。毕业后,康城创作大量新诗,发表在各类诗刊和诗歌选集上。个人诗集有《康城的速度》、《白色水管》、《溯溪》等。康城积极倡导当代诗人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讨论互动,促进“70后”诗歌的传播发展。他组织创办了“甜卡车”诗歌论坛,后改名为“第三说”论坛,成为“70后”诗歌及其他诗人诗歌交流的平台。康城将新诗作为自己的事业来经营,并积极参与当代诗歌群体化的形成。2011年他与本土诗人老皮、许海钦,青年诗评家阿一,先锋诗人楚雨等创立了福建漳州诗歌协会,创办《0596诗刊》,成为立足闽南、关联全国,以“70后诗歌”为主体的新诗平台。康城仿若一个执着而专注的苦行僧,用自己的作品与热力支撑着“70后”诗歌在叙事时代的温情转向。
《给闹闹》是康城新近写给新生儿子的组诗,第一首便开始了父亲与孩子的亲切谈心,迎接新生命的心情是矛盾的,担忧与喜悦,执着与改变,煎熬着初为人父的诗人。诗人为即将出生的宝宝准备了美好的礼物——书和诗集,这是他拥有的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母亲的物质和父亲的精神共同创造并迎接着一个崭新生命的降临,旧有的生活节奏:风风雨雨、花开花落,都已经做好准备,祥和而温馨的家庭生活正在期待,所有的一切都将伴随着新生儿的诞生:“我们生而一体”。“70后”诗写不会仅仅停留在浪漫抒情上,诗歌还有更深一层的理性思辨:世俗的成人世界期盼新元素的融入与改变。父母为新生命准备了物质和精神文化条件,同时也准备了成人世界的不良嗜好,这是一个完整的世俗生活,“烟灰缸和酒瓶/我也没有收藏和隐瞒/放在你看得见的地方”,坦诚地期待新生命自觉的进入和自由地成长。风雨兰桂,构成成人世界的自然风景,依旧还将是新生命的起点。然而,父与子的对比却反映了成熟的代价:因为软弱与妥协而错失梦想,新生命必须坚强自信才能应对未来。成人世界的独立、安逸与隔膜,也在期盼新元素的加入,形成和谐自足的新的人类社会。
接下来的组诗中,亲子之意逐层铺开,舔犊之情愈来愈浓,辩证理性逐步加深。在慈爱的父亲眼中,闹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响,都令诗人回味不已。“他双手紧握/左手握紧的是母亲/右手握住的是父亲/我和他的母亲/都被他攥在手心”,诗人心中早已燃起了炙热的亲情之火,温暖着这个和乐美满的小家庭,也感染着读者的心。七月南方雨后闷热的环境,诗人以成人的眼光关注着孩子的“闹”,凸显了儿子的天真可爱与生命的不自觉,而“叹气”“释然”的自觉,只是成人的希望:“由他去吧”。
勤劳而疲惫的父亲早起时的惺忪,暗示了成人对世界及未来的迷茫和困惑。相比之下,婴儿“洗澡拍水”的天真快乐却是那样透明而简单。面对新鲜的外部世界,在以孩子“闹”为参照的视角中,一切都充满好奇。诗人以所谓成人意识“观望态度”和“一律报以笑容”来写闹闹的惊奇,暗示了新对旧、童真对世俗的拒绝。“闹是移动的寂静”,运用双关手法,表面写儿子闹闹玩累了在父亲的怀抱中睡着了,深层则道出了世界运动与静止之间的对立统一。反向描写“公共汽车跟着他穿过城市”,更突显出孩子带给成人世界的安定与自由。面对新生命,诗人感悟到生命的运动和延续,充满了对儿子和家人亲情永续相守终生的理性期许。
最后一首重点书写闹闹从城区回到东山老家,家族的喜悦与庆贺。“热气腾腾的年糕”“香蕉叶”“心愿和喜悦”“燃烧的柴火”,生动抒写了成人世界对新生命的热忱祝福,母亲的辛苦与欣喜,家族血脉的延续与告慰。其中,柴火——细雨,意象对举,点燃艰难烧得辛苦,隐喻昔日生活的艰辛;岁月——燃烧,写出了生命的热情、活力和新生命带来的希望。不仅如此,作为组诗的结语,“70后”诗写的感性转向,诗中还表达了“70后”代表诗人对人生与诗歌追求的温情与执着:关注亲情,生命不息,诗写不止;人生历程即诗歌历程,也是生命的体验过程;用真情去诠释生命新陈更替的运动真谛。这样,叙事、描写、抒情、哲理,达到了完美的诗意融合。
任毅,诗评家,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