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分层次布置作业实践初探
2014-05-26沈长斌
沈长斌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业布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的作业布置不仅能够让学生摆脱效率低下的机械重复,又能使他们在其中找到学习乐趣,获取成就感,同时采取多元化、动态化、差异化、发展化和人性化策略,初步优化师生平等的双向促进、双向反思的作业面批方式,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分层次;作业布置;初探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既能帮助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又能进一步弥补课堂中缺漏之处。通过作业的完成,巩固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因此,作业的布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尝试用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法,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消化新知识。那么,应该如何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呢?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摸清学生语文学习状况
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初期的识记阶段,习惯于反复记诵,缺少实践运用。初步的摸底阶段也只是停留在测试书写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初一的作业设计中加入随笔练习。通过这些练习,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当中去。
“工具本身并不能带来效率,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地研究使用这种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才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②随着语文素质不断的积累,详细记录学生的平时听写、小测、考试成绩,整理归纳汇总,到了初二阶段就可以全面推行分层布置作业了。
二、灵活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
首先,根据之前积累的学生情况,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侧重于训练课外拓展,包括片段写作、课外阅读,第二组侧重于基础积累,稍微加入一些片段练习,第三组就是以基础练习为主,再不间断地巩固旧知识,夯实基础。“检测语文教学方法优劣的唯一标准只能是以能否适应学生为准,能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准。”
其次,每一小组选出一个责任心强的组长,能够做到每天认真核对作业交纳情况,详细记录。还需要组长检查各自的组员是否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苏联尤·克·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的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就,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规定的标准。”因此,在这其中要注意把握作业的量和难度。
最后,就是在这分层次的作业布置中,找到合适的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的作业组,具备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定期的调整各组成员。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针对第一组同学,平时要加大阅读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每天坚持随笔练习,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能够在吸收课堂基础知识之外,增强课外阅读能力。对于第二组同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作业设计中,首先要踏实练习课堂配套训练,学有余力之时,加入一些课外阅读。第三组同学,以课内读写为主,同时辅以学过知识,不时巩固。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开展一些阅读活动。
例如:第一组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基础比较扎实,但是,如果在平时的听写测验中多次出现失误,就会调整到第二组,第二组的同学如果通过努力,基础巩固到位,就可以调整到第二组。从另一方面看,这也就形成了一种鼓励机制。
三、结合面批方式
1.当前中学语文作业批改方式反映出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批改不及时。反馈时间短则两三天,一般为四五天,正确的信息得不到及时强化,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失去了信息反馈的最佳时机。二是批改不科学。教师全批全改作业虽然花费时间多,但并没有达到批改的效果,既不能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学生也无从知晓“为什么错”“怎么改”“怎么避免”,久而久之失去作业批改的信息价值。而通过分层面批以及批改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教师可以当面了解学生在教案设计中的思维过程并展开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教案设计的思路、方法,强化学生对教学场景的“模拟”,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进而提高作业的批改效率,最终使教师、学生受益,实现教学相长。
2.要使面批有效,教师要精心“备课”。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精心设计面批的内容和侧重点,真正关注学生的差异,做到“因人施批”。领跑型学生:在面批时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活动设计中的参与性,;进取型学生:在面批时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机械型学生:在面批时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资料的合理运用和整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被动型学生:在面批时要减少他们的挫败感,重点引导学生克服完成作业中的畏难情绪和自卑感;厌学型学生:在面批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特质,适当降低标准,及时鼓励表扬。
3.评价的目的是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面批作业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用微笑、赞扬和宽容播种“师爱”,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影响,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温暖和友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使“师爱”化作一种力量,激励学生自省、自律、自强。其次,关注学生作业思路,积极促使学生反思。在作业面批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解答思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师生间可就一些问题展开探讨和争论,教师不仅要指出问題,更要注意方法传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作业技巧。最后,肯定学生作业亮点,激励学生持续提升。
四、在分层次布置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1.分组的标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2.调整组员的频率过繁。这对于教师、各组长以及课代表都是一个挑战。如何能够使各组员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还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监督机制。
分层次布置作业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提前向学生做解释和说明。这种方法,是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就是把学生学习的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当前水平,一种是可以通过学习激发的潜在能力水平,这两种水平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个体最近发展区进行作业的安排和布置,是最高效的作业安排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获得更好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