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
2014-05-26朱璐
朱璐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企业在自身经营当中也会面对诸多的新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自身的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从而对这些问题加以很好的解决。本文首先分析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继而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人力资源战略、优化成本管理策略三个层面给出了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管理体系;公司治理;人力资源战略;成本管理
一、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构建良好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会使企业的发展更加科学和完美。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都不健全,企业管理者忽视建立一个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没有很好地把握人才战略、不具备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与手段,这些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漏洞和不足,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企业长久的稳定经营和健康发展。
二、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企业发展处处碰壁
现在很多企业不仅经济管理的模式相对落后,其观念也与现代化渐行渐远。无论是企业制度的构建还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都不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与现代企业应有的经济管理体系不匹配。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引导企业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全球通行的标准,它是企业稳定经营、发展和壮大的基石,也成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商界关注的核心问题,追求并努力实现的目标。缺乏公司治理的优良标准规范,企业将面临内部控制失效,经营效率降低,破产风险增大,发展速度减缓等种种困境。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它的合理与否是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人力资源战略的落后,导致核心人才留不住
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的困境是人才的频繁流动,以及核心员工的不断流失。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优秀员工不顾挽留翩然而去;潜力员工不顾期待悄然远去;重点培养的员工不顾重托撒手而去。有些企业过于频繁的流失员工,导致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悲剧:一个项目尚未完成,项目工作人员就发生变更,新员工不熟悉原来的项目,以至严重影响项目组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同时,内部激励机制的缺失会使员工的责任感下降,没有竞争意识的员工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使得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3.成本管理水平的低下,导致利润不断被蚕食
在目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形势下,企业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然而,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不尽如人意:模糊的成本管理观念导致片面追求生产产量,忽略了成本和费用的消耗,认为企业应该靠扩大产量来增加收入,而并非通过成本和费用的控制;成本管理方法陈旧,比较流行的现代管理方法,如标准成本,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企业对此使用率并不高。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看重事后算账,缺乏管理控制,忽视了事前对成本的预测和决策。此外,企业对动态成本的掌握不及时,很少进行市场调研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析,这样难以实现科学化的管理。
三、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对策
1.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1)打造企业的“智囊团”,与高校研究商科的学者建立密切联系。目前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国会计学界、管理学界的重视。一方面,大量企业遇到公司治理的难题,不知道该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所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挖掘出良好的公司治理所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在中国财经领域知名的高校所使用的案例教学素材主要来自于西方经典案例,多少有生搬硬套之嫌,能够立足“本土化”的案例实在匮乏。因此,企业可以把自身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难题进行总结,以案例的形式提供给高校的商科教授、导师研究生团队,双方可以形成有效的互补,同时避免了企业完全通过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来解决问题,省却了企业进行管理咨询的相关费用。企业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洞悉到更多的高校人才,为今后企业招聘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规范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完善独立董事履职环境,防范企业财务造假。企业可以大胆的进行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比如要求董事长与总经理职务相分离,防止公司成为“独裁者”的“一言堂”;要求大股东回避对于独立董事的提名,由中小股东决定独立董事的人选,独立董事的薪酬由独立性较强的薪酬委员会发放(发放薪酬的资金先由企业强制缴纳给委员会),从而在防范财务造假和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时更具有独立性;引入机构投资者,让“二股东”、“三股东”在股权结构上可以同大股东制衡,缓解大股东“一手遮天”进行财务造假以及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等。
(3)寻找同行业的优秀标杆企业,作为构建公司治理框架的参考。单纯靠企业结合自身情况挖掘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不是最直接快捷的方法,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恐怕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成本。如果能够模仿跟进同行业优秀企业的公司治理框架,以此为标杆,采用“搭便车”的方式,虽然未必能够找寻到问题的最佳答案,但却可以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答案,这是一种次优化的解决方式。
2.强化人力资源战略,提高核心员工稳定性,培养企业“嫡系部队”
(1)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平台。较大的发展空间,给员工以希望,给员工以动力。没有希望,没有前途可言的企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刺激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样的企业不太可能安抚员工一直在公司工作。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竞争机制,鼓励员工公平合理地竞争。公司有职位空缺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未必是从外部招聘,而应考虑从内部晋升;对于在自己本职岗位中有不错的表现,具有超越本岗位能力要求的员工,如若暂时没有空缺的更高一级的岗位,则可以让员工轮换到别的岗位,让员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2)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首先,调查清楚同行薪酬水平。如果你给出的岗位薪酬水平过低,既使在行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力,该岗位也不会对员工有足够大的吸引力;然后,对核心员工或核心岗位的骨干员工,要懂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拿得出高薪才能留得住人才。即使比其它岗位高出很多也无所谓,要拉开不同岗位薪酬的差距,如果这样做,则更有可能吸引住核心员工;最后,信赏必罚、赏罚严明。重奖对企业有重大突破的员工,让大家知道,只要你懂得付出,能够做出贡献,就必然会有好的回报等着你,因此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变得更加尽心尽力。
(3)强化对离职后的员工管理。把离职后的员工也当成一种财富、一种资源。跳槽的员工是公司的潜在资源,如果运用得当,将会对公司起到很大的正面影响。比如他对公司的宣传,胜过公司自己为自己所做的宣传。同时,平时沟通联系好了感情,如果该雇员在别的公司获得很大的能力提升,将来还可能再次被挖回公司,可以看作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人力资源投资回报。员工离职后,常打打电话,欢迎他常回家看看。以实际行动感动在职员工,感化潜在的离职员工。
3.优化成本管理策略,降低成本、节约资金以创造更多的利润
(1)结合市场需求,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大幅度减少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以后,员工的职业分工变得更加详细,每个岗位的生产操作必然更加专业化,产量增加以后工人生产的熟练度也会增加,学习效应明显,生产效率提高。另一方面,产量扩大后可以分摊固定资产折旧、研发费用等固定成本,最终使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利润会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产量的提高不应该是盲目的,应该是基于充分的市场调查,是结合需求预测制定下来的产量,否则企业将面临库存积压,大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后果。
(2)通过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差异分析。在生产以前做出的预算计划只能在生产过程中起到参考的作用,业务流程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使得实际成本与计划数之间产生差额,计算和分析这些差异需要使用标准成本的方法来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对于规模比较大的公司,预算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可以参考行业平均水平,考虑到该地区本公司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标准成本,在日常生产中严格控制成本,每隔一段固定时间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从而不断修正预算目标,努力降低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不利差异,制定出最合理的标准成本使成本控制与考核更加科学化,从而进一步全面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陈双.关于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3(02).
[2]张立群.当前经济形势与稳增长[J].中国金融.2012(12).